节制地颂扬英雄 节制以苦难砺志

时间:2022-08-08 02:48:22

10多天的生命大营救,3天的全民哀悼后,一切似乎又归于平常。逝者已逝,逝者留下的孤儿、孤老、孤残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值得同情的人――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体贴他们的伤痛,而不是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为了他们我们很多时候要选择节制:节制地报道悲情,节制地颂扬英雄,节制以苦难砺志。

首先是节制对震灾悲情的报道,不要过度渲染灾难中的悲情,不要刻意撕开那血淋淋的伤口让人观看,要设身处地体贴受灾者此时的心情,一切以抚慰幸存者和体恤遇难者家属的心情为本。有些记者偏好凸显悲情,让遇难者家属一遍遍地回忆亲人遇难的场景和表达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或许一方面因为这场灾难本身是残酷的,记者想以悲情还原那种残酷;另一方面想以此激起观者的同情和悲悯,让人们更多地向幸存者奉献爱心。但这种不断的回忆对家属是非常残酷和不人道的,他们此刻需要心理抚慰,需要遗忘那噩梦般的一刻,需要在平静中抚平瞬间失去亲人的巨痛。

《世界新闻报》曾披露了一些西方记者在此次中国震区的采访报道,面对那些幸存者流泪的诉说,他们坦陈“不忍心让他们说下去”――而我们有些记者几乎是“逼”着幸存者回忆伤痛,逼着他们面对镜头展示自己的伤口,这是否有点自私和不够人道?

然后是节制、简朴地颂扬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不要过度铺张地报道他们的英勇事迹。这次抗震救灾中涌现出许多感动中国的救人英雄,有跪求“求求你们再让我救一个”的消防战士;有废墟中哺乳孤儿的女警察;有数位亲人遇难仍坚守工作岗位的干部;还有“我一定要过河,我的战场在对岸”的冒险过河的将军――他们的英勇事迹当然要颂扬,这既是对好人的褒奖,也要以此激励生者和感化社会。但救灾尚在进行,灾区一片废墟满目苍夷,那么多人在灾难中死去,幸存者还沉浸在丧亲的大悲痛中,国人对逝者的哀悼尚未停息,国家还没有从灾难震惊中走出来,安置和善后是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灾难远未过去,这时过多的歌颂合不合时宜?是不是对遇难者的不敬?我想,那些救人的英雄们这时也一定不希望看到对自己的过分褒奖。

再就是,节制以苦难砺志。是的,谁都不希望遭遇灾难,但既然灾难不幸发生了,我们就不得不坚强地选择承受,不得不继续坚韧地活下去,不得不安慰和激励自己。

“苦难有助于人的成长”、“会在灾难中变得更强大”,多轻巧的话语啊――灾难离我们很远,没有在我们身上留下什么伤痕,我们可以轻松地说出这句话,轻松地忘记灾难,把灾难当作振兴和发展的推动器。但对于无数被灾难夺去生命、被灾难夺去亲人和家园、被灾难夺去手臂和光明的具体的人来说,现在还很难朝这方面想。这个时候,我们要尽可能地站在个体受害者的立场看待这场苦难,设身处地体贴他们的脆弱,而不能冷酷地站在国家的宏大叙事层面遮蔽个体的悲痛。每种苦难都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痛苦,每种苦难都值得诅咒,这时候需要我们与受难者站在一起承受苦难,一起哀悼不幸的遇难者,而不是放纵以苦难砺志的思维,从灾难中总结出许多好处来。

这些方面是否节制,考验着一个社会的文明和人道。

(作者系《中国青年报》编辑)

上一篇:如果柏杨看到汶川大地震 下一篇:司法改革的难点和突破口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