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问题教学模式”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时间:2022-08-08 02:30:40

“核心问题教学模式”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川大附中作为四川省课改样板校,其校本科研课题《基于缄默知识的核心问题教学实践研究》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四届普教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我在学习我校校本教研成果后,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问题教学模式及其困惑、核心问题的定义和作用,以及怎样拟定核心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在“问题教学模式”中,我们发现老师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发问,学生也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回答,似乎学生的思维活动已经被调动起来了,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在学生的回答中找到了答案。但课后的检测却发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问题解决式教学”中什么样的问题其解决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如何设计这样的问题呢?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以核心问题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问题解决式教学”可以实现其有效性。核心问题的拟定要注意其实用性,同时还要注意适当地为学生搭建“脚手架”,让核心问题成为学生旧知识与新知识的桥梁。

一、问题教学模式及其困惑

“问题解决式教学”作为一种发展性教学的高级类型,已被逐渐引入倡导素质教育的现代课堂教学。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并对学科知识形成深刻的、结构化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可迁移的问题解决策略,从而促进学生高层次的发展,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实际的应用操作中,“问题解决式教学”的教学过程往往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再提出问题……如此循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发问,学生也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回答,似乎学生的思维活动已经被调动起来了,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在学生的回答中找到了答案。但课后的检测却发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是什么原因造成“问题解决式教学”无法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呢?究其原因,我们发现问题的症结就在于“问题”本身。一种现象是:老师的提问随意性强,多数问题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和挑选,而是随意发问,容易导致学生思维活动的随意性;一种现象是:问题多而散杂,问题与问题之间既不存在联系又缺少整合,容易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偏离主题,难以聚合;一种现象是:问题设置不恰当,太深或太浅,有的问题甚至是伪问题,缺少思维内涵,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滞或低下的状态;还有一种现象是:问题的设计缺乏新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不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的“问题解决式教学”是低效的教学,这些问题的设置也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二、“核心问题”是弥补“问题教学”模式不足的有效途径

在“问题解决式教学”中什么样的问题其解决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如何设计这样的问题呢?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以核心问题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问题解决式教学”可以实现其有效性。

核心问题都是经教师呈现于课堂之中的,教师是从呈现问题的角度来运用核心问题的。我们所说的核心问题可以是题目、试题、练习题,也可以是提出来的矛盾、疑难。这样问题与任务就没有明显的界线,当完成一个任务遭遇困难时任务也就变成了问题,进而形成问题情境。所以我们不区分核心问题与核心任务,一律称为核心问题,它们并不必须带问号。这种对问题的认识与教师日常教学用语的习惯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从问题意义的角度来审视,核心问题是能贯穿整节课的中心问题或者中心任务。

在具体的应用当中,核心问题是根据教学的主要内容精心设计和挑选的一个中心问题或中心任务,核心问题既要兼顾到各种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又要调动学生各种层次上的思维活动,其解决活动几乎贯穿整节课。这节课中的其他问题都是与之存在逻辑联系的派生问题,派生问题也是经过精心挑选并按一定序列整合起来的,其解决是围绕着核心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的。这样就使得教学活动有了明确的主线,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有了连贯性和层次性。核心问题解决之后,再由师生共同对核心问题解决的主观过程进行反思,归纳总结学习活动中的体验与感悟,从而产生本节课应该学习的新知识、新方法,使教学的结果性目标与体验性目标都获得更高的达成。

三、核心问题的拟定

(一)核心问题应实用

一堂课里涉及的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有多个,也可能是不同类型的问题。根据问题教学中问题的分类,我们得知有以下几种类型:问答型问题,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的形式,由教师提出或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这种即问即答的问题不适合作为核心问题,它们可以作为派生问题;发现型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能力、形成有关品质的过程;研究型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形式而进行学习的过程,类似于研究性学习;问题解决型问题,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能力的过程。

如在《兰亭集序》的教学中,我做了以下核心问题的拟定。

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仿佛是很难出新意的,我曾经作过多种可能性的探讨。最早认为:文言教学离不开诵读,所以拟定的核心问题是:诵读《兰亭集序》,读出人生感悟。定位为第一课时,试图通过音读、义读、情读来达成核心问题。但是通过进一步的探讨,我发现这样不仅游离了山水游记的阅读方法,而且很难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很容易变成空洞的说教,很难实现学生的体验与深度体验,当然核心问题更难达成。

(二)核心问题应是旧知与新知的桥梁

核心问题的解决活动应该构成一个旧知与新知的桥梁,当我们所设计的核心问题的解决要求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应用于新的实际问题解决中时,学生的内部情境问题就能顺利产生。这样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知识不足以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

综上所述,当我们所设计的核心问题应具有实际应用性,是能搭旧知与新知的桥梁,并能激发学生主动与学习环境互相作用,这样的核心问题就可能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式教学”的核心。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2]丁念金.问题教学的基本原理.

[3]赵健.问题、情境脉络和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教学设计.

[4]姜美玲.基于问题的学习:一种可资借鉴的教学模式.

上一篇:关于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实践的思考 下一篇:对外汉语词汇文化及其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