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说中的人物描写

时间:2022-08-07 11:45:46

例谈小说中的人物描写

内容摘要:要使人物在小说中活起来,就得写好人物的形与神。以形写神,达到神形毕肖。以形写神,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以貌写神等;以貌写神又常以工笔细描、简笔勾勒、描写眼睛等方法进行。

关键词:小说 人物 形与神 工笔 简笔 眼睛

小说中最主要的艺术形象是人,是具有生命力的活人。要使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在作品中活起来,就得写好人物的形与神。形,指人物的外形,主要指人物的外貌、衣着、语言、行动等;神,指人物的精神、神采、个性等。以形写神,达到神形毕肖,这是小说描写人物形象的高档或佳境。

以形写神,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以貌写神等。以貌写神通过写人物外在的形貌,写出人物内在的精神。写外在形貌,又常以工笔细描、简笔勾勒、描写眼睛等方法进行。

工笔细描。工笔细描,是指细腻、精确、详尽地描写人、物。果戈理在《死魂灵》中描写泼留希金的外形就是采用了这种描写的方法。“从他的脸上,看不出一点特色来,和普通的瘦削的老头子,是不大有什么两样的;不过下巴凸出些,并且常常掩着手帕,免得被唾沫所沾湿。那小小的眼睛还没有呆滞,在浓眉底下转来转去,恰如两匹小鼠子,把它的尖嘴钻出暗洞来,立超耳朵,动着胡须,看看是否藏着猫儿或者顽皮孩子,猜疑地嗅着空气。那衣服可更加有意思,要知道他的睡衣究竟是什么底子,只好白费力;袖子和领口都非常龌龊,发着光,好象做长靴的郁赫皮;背后并非拖着两片的衣裙,倒是有四片,上面还露着一些棉花团。颈子上也围着一种莫明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是腰带,还是绷带呢,不能断定,但决不是围巾。”

泼留希金的外形是丑陋的,瘦削、凸下巴、小眼睛;也是狡黠的,两只小眼睛象两匹小鼠,转来转去,这中间有猜疑,也有阴谋;又是猥琐的,睡衣脏得看不清底色,袖领龌龊得发光,背后拖着布片,还露着棉花,颈子上围的是什么,竟始终无法辨认。对泼留希金这一丑恶形象的精雕细刻,揭示了他的本质特征:他是悭吝鬼,又是一个惊人的浪费者;是百万富翁,而又形似乞丐。用工笔细描的方法刻划人物,人物形象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形与神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简笔勾勒。简笔勾勤,是指用三言两语,粗疏的几笔,描写人物的外形。鲁迅写康大叔和孔乙己就是运用这样的方法。先看刽子手康大叔的形象:

“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

再看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孔乙己的形象: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清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满脸横肉”,是康大叔这一刽子手形象的主要特征;“站着喝酒而穿长衫”,是孔乙己这一已落魄潦倒而又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的旧知识分子的主要特征。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中说:“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廖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正是对简笔勾勒形象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最生动、最形象的说明。简笔勾勒,要使人物的形象鲜明,就必须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从而达到以少胜多、以简驭繁的目的。

描写眼睛。《祝福》中多处写祥林嫂的眼睛。祥林嫂初到鲁镇“只是顺着眼”,这是在她新寡之后,抑郁的心境、温驯的性格,都从眼睛这一窗户里看得明白而又清晰;“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这是在她二来鲁镇的时候,丧夫,失子,被逐,遭遇的悲惨,内心的痛苦,都折射在这眼角边的泪痕上;“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是得知死后要被锯成两半的“恶耗”,生之意趣已无,死之恐惧又生。走投无路,痛苦万分,眼眶上的黑圈是这一内心世界的反映;“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一是她捐了门槛,自以为赎了罪名,内心高兴在眼神上返照的回光;及至四婶还是不许她动祭祀用具,她“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内心的创巨痛深,外在的印记,就是“眼睛窈陷下去”,精神不济则是眼睛窈陷给人留下的印象;祥林嫂濒临死亡的前夕,作者在描写她头发、脸色的同时,也写了她的眼睛,“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眼珠呆滞,眼光失神,是她徘徊在生死线上,希望死后家人见面,又怕死后受锯断之苦,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反射。达·芬奇说:“眼睛叫做心灵的窗子。”以形写神,写眼睛是写心灵奥秘的极省俭的方法。巴尔扎克写守财奴葛朗台在弥留之际,“所有的生命力都退守眼睛里了”。生命力这种内在的、无形的东西,要通过外在的、有形的物质表现出来,特别是死亡前夕,借助于她的四肢、下巴不行,甚至装的“全是刁钻促狭的玩艺儿”的肉瘤也不行,只有借助于他的眼睛,“退守”在眼睛里,正是目己停珠、心不忘财这一特定形象的最生动的描绘。

总之,描写人物要注重人物的外貌,通过人物的外貌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形神兼备,以形传神,从而真正地把人物写活。

王克振,江苏省新沂市王楼中学教师。

上一篇:“麻”的意义演变探究 下一篇:浅谈古诗词鉴赏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