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幼儿评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时间:2022-08-07 10:54:54

发展性幼儿评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 要】对幼儿的评价是学前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改革的发展,人们更多的关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往往忽视教师在日常活动中的发展性评价,而这一评价又在教师的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且出现问题较多。因此,剖析幼儿教师的评价行为,对于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及实现幼儿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问题;解决策略

一、国内外幼儿发展评价的理论基础

目前我国在幼儿发展评价中运用的主要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评价观认为评价要帮助识别幼儿的智能强项和弱项,进而在充分肯定其智能强项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扬长避短。

建构主义评价观是一种主体性评价观。它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学生自我教育和评价为核心,具有民主性、形成性、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评价观认为,评价要有批判和反思意识,要注重差异性,要建立对话机制,要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同时应注重和幼儿、家长的平等协商、对话,以及注重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绝对和相对评价相结合,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这些评价理念和方法为我国幼儿发展性评价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指导,推动了我国幼儿发展性评价的改革,使我国的幼儿发展评价日趋科学和完善。

各种不同的理论视角为我们解决当前幼儿发展评价弊病所提供的思维新角度、新视野具有极大的价值。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并不认为后现代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都是完美无瑕的。对这些理论,应该本着科学的精神加以认真审视,合理利用其积极内核去分析和解决幼儿发展评价改革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推动幼儿发展评价改革健康发展。

二、国内幼儿发展评价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幼儿发展评价内容方面

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幼儿身体、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幼儿发展评价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幼儿全面发展这一幼儿教育的总目标。

郑益乐认为评价理论性较强,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基本上是学什么评什么,而不是根据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对其进行综合全面的全方位评价,忽视了幼儿学习兴趣及态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赵红霞指出在幼儿园,许多教师为了强调自己对幼儿的尊重和赏识,不管幼儿回答的对与否,好与不好,一味地表扬鼓励,而且整齐划一,评价内容单一,呆板。

杨朝军认为评价内容所覆盖的范围主要囿于微观和中观层面。绝大多数的评价活动是以幼儿个体的发展和表现,这就导致幼儿发展评价研究只限于小范围、小领域、子层面的小打小闹

(二)评价标准和方式单一,忽视个体差异

评价指标和评价工具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但在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时,很多教师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如强调画面是否丰富、比例是否恰当、涂色是否均匀、是否与范画相像。

毛海燕指出当前许多教师无视幼儿的个性差异,单凭对认知结果的评价,就给幼儿贴上标签,进行优劣之分。

赵红霞、胡碧霞同样认为现在教师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基本是语言评价,很少采用微笑、眼神、倾听和注等非言语评价行为。这样的评价忽视了幼儿的多样性、差异性,也压抑了幼儿的个性和创造性,不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幼儿的实际情况

(三)幼儿发展评价的主体单一

赵红霞也指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评价主体仍然是教师,教师常常以自己的意见为主,独自决定幼儿行为的优劣,幼儿作为被评价者,处于被动地位。从而导致评价主体多元的价值未能得以实现。

毛海燕认为传统评价模式中,教师是评价者,幼儿是被评价者,教师给予幼儿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评价。评价注重结果,忽视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在现实的幼儿发展评价中缺少价值点的评价;横向评价较多,纵向评价较少;教育活动评价依据单一,模式化,不够针对。

三、指导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评价观

部分教师由于对幼儿认识的相对片面,其评价行为或是缺乏教育性,或缺乏人文关怀。

(二)创建适宜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工具

针对目前各类幼儿园现状,建议各类幼儿园积极开发园本评价指标和评价工具,借鉴专业工具中适宜的内容,在幼儿发展评价体系的指导下有选择地使用专业评价工具。

(三)评价方式应全面多样,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

我们在了解幼儿对某一知识的的掌握程度进行判断时,应以多种角度,多种方式相结合对幼儿进行评价。如1.主题中的评价:根据一定的指标来记录幼儿在主题中的表现,找出幼儿的发展强势和弱势,以求强势迁移带动弱势发展,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2生活中的评价:对幼儿来说生活即学习,游戏即学习,活动即学习。因此我们在对幼儿教育活动进行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特殊性,依托幼儿真实的学习情境开展评价,评价渗透于一日各个环节、各个活动中,在自然放松的活动情境中对幼儿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

(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新《纲要》明确提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这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对幼儿单向评价的评价体系,使整个教育评价呈现出更为广阔和开放的新格局。在实践中,我们一方面强调家长的参与,努力提升家长在评价中的地位。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发挥幼儿在评价中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自评和互评,使幼儿在成为被评价者的同时也成为评价者。

纵观十年来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出,我国对幼儿发展评价的研究日益增多,且与我国《纲要》中的所倡导的评价精神日趋一致。因此,我们要在全面审视和反思幼儿评价实际状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并积累幼儿发展性评价的有关经验和做法,真正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张立美(1989-),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冯晓霞.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教育评价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2003.

[2]潘月娟.《美国的儿童发展评价新范式真实评价》[J].基础教育参考,2003.

[3]黄芳.发展性幼儿评价的实践与反思[J],课程改革探索2005(10).

上一篇:关于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问题与思考 下一篇: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