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认为美国防部应谨慎实施分散式空间体系结构

时间:2022-08-07 10:46:28

GAO认为美国防部应谨慎实施分散式空间体系结构

2014年10月30日,美国政府问责局(GAO)公布了其向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提交的《开展更多实践以更好支持分散式空间体系结构的决策》评审报告。该报告从经济可承受性、系统弹性、系统性能三个角度对分散式空间体系结构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国防部在大型军用空间系统建设上,应谨慎推进实施分散式空间体系结构的概念。

报告出台的背景

2011年4月,美军航天司令部司令谢尔顿首次提出“分散式空间体系结构”的概念。2013年8月,该司令部《弹性与分散式空间体系结构》白皮书,认为在当前空间拥挤、竞争、对抗环境下,分散式空间体系结构是提高空间系统生存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2014年3月,该司令部提出准备以分散式体系结构模式构建后续的“先进极高频”通信卫星,并向工业部门征询意见。目前,美国防部已将分散式体系结构作为备选设计方案引入多个空间项目中,并准备进行概念演示验证。这表明,用分散式方法构建军用空间系统在美国防部内部正成为一种“时尚”。

分散式空间体系结构的优缺点

从经济可承受性角度看,分散式空间体系结构使卫星设计简化,采办周期缩短,单颗卫星的费用降低;但由多颗小卫星取代单颗大卫星,需要卫星数量更多,系统整体费用并不会减少,在当前预算紧缩环境下,美国防部很难提供既维持原有体系又建设新体系的经费。

从系统弹性角度看,敌手实施空间突袭的难度增加且效果有限;但将重要卫星的战略载荷和战术载荷分散到不同卫星上,会使敌手认为冲突中攻击战术载荷卫星的风险较低,且卫星数量的增多还会增加相互碰撞的概率。

从系统性能角度看,由于分散式卫星采办周期短,方便引入新技术进行系统升级,易于在轨重构且能应对紧急状况;但对预警、通信等大型卫星而言,分散将带来系统性能的降低,而且在轨卫星频繁升级,会使同步开发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终端设备的难度增加,并对航天发射工业基础产生影响。

GAO最终建议,国防部需对分散式空间体系结构进行更为深入的利弊分析,在经费、弹性和性能等影响因素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同时开展更多的演示验证和实践活动,以加深对实施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徐鹏)

上一篇:GAO评估NASA载人航天探索项目面临的挑战 下一篇:CSIS提出利用全球价值链实现联合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