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制剂等联合用药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8-07 09:55:39

银杏制剂等联合用药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联合银杏制剂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效果。 方法 7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银杏制剂治疗,治疗组采用灯盏花素联合银杏制剂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灯盏花素;银杏制剂;脑卒中后遗症

脑卒中是导致患者残废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为世界第2位死因。脑卒中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脑卒中患者72例,采用灯盏花素联合银杏制剂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和病房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其中男43例,女29例。年龄23~ 75岁,平均487岁。服药时距受伤时间14~21,平均156±32 d。全部病例均经颅脑CT检查确诊,其中单侧基底节区梗死20例,双侧基底节区梗死12例,丘脑梗死22例,多发性脑梗死18例;患肢肌力0级、Ⅰ级为16例,患肢肌力Ⅱ~ Ⅲ级为31例,患肢肌力IV~ V级为25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头痛头晕、偏身感觉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银杏叶片剂2片/次,3次/d,治疗组给予银杏叶片剂2片/次,3次/d,灯盏花素40 mg加入至09% 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连续应用15 d,同时加用阿斯匹林肠溶片,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扩血管药,观察指标从患者意识语言肢体运动状况肌力恢复等方面。

疗效判断采用如下标准。痊愈:自觉症状消失,生活自理且恢复工作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肌力V级;显效:自觉症状好转,瘫痪或失语基本恢复,能独立行走,肌力提高3级或提高至Ⅳ~ V级;有效:瘫痪好转,生活尚不能完全自理,肌力提高1级或恢复至Ⅱ级;无效:症状与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照组36例患者痊愈6例, 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9例(中转手术5例,合并重症并发症2例,死亡2例);实验组36例患者痊愈9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2例(中转手术),无死亡病例。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前后的MQ分数改变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MQ分数均有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评价(例,%)

组别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n=36) 6(167%) 12(333%) 9(25%) 9(25%) 75%

治疗组(n=36) 9(25%) 15(417%) 10(278%) 2(55%) 945%

注:与对照组比较P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Q分数改变(x±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MQ增值

对照组(n=36) 736±154 776±145 487±256

治疗组(n=36) 741±142 913±173 1621±923

注:与治疗前比较P

23 药物安全性 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血常规、血肌酐等指标无明显变化。说明药物安全可靠。

3 讨论

脑卒中指在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因各种诱发因素引

作者单位:451100 新郑市人民医院内二科

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缺血性脑卒中的本质是局部血管闭塞、能量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脑细胞缺氧、缺血,造成部分组织细胞凋亡而致功能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最终导致脑组织不可逆的损害而出现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脑卒中后虽使用抗血栓药物或手术治疗,保全了性命,但智能障碍的发生率仍相当高,尤其是记忆力不同程度的减退,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90%中度颅脑损伤的患者虽然在行为智力上改变不大,但仍有不同程度的记忆损害。MQ(记忆商)分数的降低是其显著特征。治疗脑卒中的药物包括溶栓、抗凝及脑保护等。临床研究表明,早期溶栓治疗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而理想的治疗是作用于不同病理生理环节的药物联合应用。

银杏制剂含有银杏黄酮苷、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等活性成分,能降低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大鼠的脑含水量及脑毛细血管通透性,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神经行为,减少其脑梗死灶体积,升高SOD水平,降低全脑缺血大鼠的血液黏度;具有明显的抗PAF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1,2],有抗自由基的作用[3],改善脑组织神经细胞缺血后病理改变, 可改善脑缺血状态,对抗缺血性脑损伤,是有效的大脑细胞保护的药物[4]。

灯盏花素是从从菊科植物短葶飞蓬的干燥全草灯盏花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其活性成分是灯盏花乙素(5,6,4三羟基黄酮1葡萄糖醛酸苷)。灯盏花素对缺血性和出血性脑损伤及后遗症的防治作用在于:①通过减少血小板计数及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 抑制体内血凝功能; 促进纤溶活性3个环节来抑制血栓的形成[5]。②改善血液流变学, 加快脑血流速度, 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6]。③减轻缺血性脑水肿及脂质过氧化反应[7]。④抑制PKC 过度激活或位移激活所致的脑血管痉挛收缩。⑤阻止缺血性脑细胞凋亡,减少炎性细胞粘附浸润,保护缺血的脑组织,最终改善血液流变学[8]。

我们的研究发现,灯盏花素和银杏制剂协同作用,两者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有效率,使脑卒中患者的MQ分数增值明显。结果表明,灯盏花素和银杏制剂联合应用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疗效显著,用药安全,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无肝肾功能损害,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龚明健,李运曼,等银杏总内酯抗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作用.中国I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6,11(7):822.

[2] 翟文霞,蒋亚生银杏叶提取物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00,11(5):479.

[3] 孔岳南抗自由基药物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6,9(3):174175.

[4] 任俊,贾正平,邓虹珠,等银杏内酯对三种脑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5,16(1):4143.

[5] 冯志武,胡正操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3):438439.

[6] 王劲松灯盏花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淮海医药,2006,24(5):432.

[7] 薛爱国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0例.陕西医学杂志,2003,32(8):738.

[8] 唐省三,马亚珍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一再灌注脑损害的凋亡抑制作用.陕西医学杂志,2005,34(8):918.

上一篇: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下一篇:牙周病患者正畸联合治疗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