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入园幼儿分离性焦虑的实施对策

时间:2022-08-07 06:45:39

对入园幼儿分离性焦虑的实施对策

摘 要:幼儿因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不适应行为,包括心理和生理上的,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幼儿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性的变化,首先分析幼儿产生焦虑的原因,然后深入学习、研究,制定对策,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关键词:幼儿;分离性焦虑;情绪;对策

幼儿分离性焦虑是指幼儿与他所依恋的对象分离时产生一种情绪障碍,像压抑、恐慌、焦虑不安等心理不适,这种因与新环境不相适应而产生的情绪问题,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幼儿分离性焦虑”。对初次入园的幼儿来说,来幼儿园预示着他面临人生的第一次挑战,幼儿感到失去了感情的依托,面对不熟悉的环境、不理解的事件,出现过度焦虑情绪。如何在短时间内,把幼儿的情绪状态调整到正常的范围,也是每学年初期教师所面临的难题。

解析幼儿产生焦虑的原因,要分析产生焦虑与哪些因素有关:

首先,与幼儿的性格特征有关。譬如有些孩子性格外向,喜欢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喜欢集体生活,这样的孩子入园后很快适应集体生活;性格内向的幼儿,恰恰相反,胆子较小,害怕参与集体活动,常常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对集体生活不适应,出现惊恐、害怕,进而情绪反应就是大哭大闹。

其次,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关。由于受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制约,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生活技能低,交往能力差,进而产生焦虑。

再次,与家庭教育、家长的暗示有关。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由于家长学历水平、教育方法、教育能力参差不齐,常听到有些家长这样管教孩子:不听话送你去幼儿园,无形中给孩子的暗示是:幼儿园很可怕。家长的做法,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形成了对幼儿园否定的态度,觉得幼儿园不是个好地方,这无疑给孩子增添了心理负担。

了解幼儿焦虑产生的原因后,实施以下的教育方法与措施:

一、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

幼儿产生焦虑的原因各不相同,如:有些孩子不愿意入园,是因为没养成午睡习惯,在幼儿园睡觉对他来说接受不了;还有的孩子在幼儿园从来不敢大便,他哭闹的原因是怕在幼儿园大便。针对这些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必须细心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然后才能找到问题所在,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至于难以发现或找不到症结的孩子,要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找出问题与家长共同面对,解决问题。

二、精心呵护,用百倍的爱心和信心爱护幼儿

幼儿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妈妈。当孩子离开温暖的家,来到幼儿园时,由于处在新的生活环境,教师就成为孩子唯一的感情寄托,教师像妈妈一样的关爱,对于幼儿来说至关重要。让幼儿从教师的眼神、表情、语气、动作中都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接纳。在与幼儿交谈时,教师要蹲下身体,用温和的语气,轻轻地询问幼儿,拉拉他的小手,抚摸一下他的小脸,让孩子体会到教师的爱像妈妈。让幼儿自由选择座位位置,这样幼儿就可以与自己喜欢、熟悉的小伙伴坐在一起游戏。这种自主、自由的晨间活动氛围使幼儿慢慢喜欢来幼儿园。

三、教给幼儿正确的交往方式,来获得同伴的支持、帮助

有些孩子在幼儿园哭闹,是因为出现交往危机:这样的孩子会有打人、咬人、抢占玩具等不好的交往习惯。这些做法会引起其他小朋友向教师告状,甚至有些小朋友会发动其他小朋友不与他一起玩耍的现象。这样的幼儿在平时的活动中没有同伴支持,感觉孤单。针对出现的问题,给他们设计一些游戏,比如《找朋友》,通过与其他幼儿身体的接触像抱一抱,握握手,并学习运用礼貌用语,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交往的快乐。在建构游戏中,让幼儿合作完成作品,比如《铺车轨》《搭建长城》等集体游戏,教师引导幼儿合作完成作品,渐渐地让幼儿感觉到与朋友一起玩的快乐。随着集体活动的不断深入、交往的逐步扩展,幼儿焦虑情绪逐步在改善。

四、丰富幼儿一日活动的内容,让幼儿做自己喜欢做的游戏

在活动的安排上应该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特别是在区域活动的创设上多下工夫。有些幼儿在幼儿园吃饭也是个大问题,在家好多孩子都是家长喂饭,在幼儿园教师要求自己吃饭,为了解决孩子使用勺子的困难设置游戏:《喂娃娃吃饭》,分不同层次的玩法,有的用筷子夹物品,有的用勺子盛物品等,这些做法使孩子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在实践中自理能力也很快提高了,幼儿的焦虑情绪会逐渐减退。还创设了娃娃家,让幼儿学习如何叠被子,给娃娃穿鞋子等游戏,让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步提高。通过这些做法,使孩子感觉到幼儿园是美好的、快乐的。

通过这些对策,收到了好的效果,使幼儿尽快地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每年我们都会面临这些问题,但每年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我们会不断去研究、探索新的方法与实施对策,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这是我们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的神圣使命。

作者简介:王金美(1968.7-)女,汉族,山东省济宁市兖州人,小学中级教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 山东省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幼儿园)

上一篇:一节好的历史课要有效果,更要有品位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