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启智学校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2-08-07 05:30:10

试谈启智学校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生活化,它是指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进行的教学活动,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启智学校的语文教学活动,因为它能有效的激发那些智力相对滞后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能使他们在生活中习得,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并获得技能。现笔者利用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启智学校 初中语文 教学活动 生活化

“启智学校”这个词语,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不言而喻的。那怎么才能启智呢?一种有效的、传统的方法就是教学。事实上,教学活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对智障的学生来讲更是不可缺少的。对于那些智障的学生来讲,语文教学活动是他们将来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语文教学应与生活紧密联系,唯有这样,才能保证这些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他们个体的生存需要。所以,在启智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以这些智障学生的进步为本,不断加强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语文学习,让他们的语文学习改变他们的生活。那如何使启智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呢?个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做法和思考: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帮助智障学生掌握最基础的语文知识和必要的生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对智障学生导学的重点,作为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熟知、喜欢的事物或他们已经熟练化的生活经验来选取教学内容,注重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能力的培养,实现现学现用、学以致用。

1.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有意义的素材组织实施对话练习

启智学校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智商不高,理解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滞后。为了使这些学生将来能融入社会,并能与他人有效的沟通、交流,我们必须选取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素材来组织他们施对话交流,并加强训练。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导学内容,对他们进行“我在哪里”“我想买**东西”“见面问好”“如何问路”等方面的重点训练。其实,智障的学生能学好且活用这些,他们融入社会后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与他人进行交流了,也就具有起码的生活能力。

2.结合智障学生的特点选取生活必须具备的技能来实施导学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曾经拿出了一定量的课时来指导学生认读一些有关生活技能的词语,比如穿衣服、拉拉链、纽纽扣、系鞋带、围围巾。我不但教他们认读,而且帮助他们学会这些动作,且反复训练他们,使逐步形成技能,其实这也是家长们迫切希望看到的。笔者特别信仰这样一句话:在启智教育的过程中不应当有太明显的学科界线,对学生有用的应及时教、认真导。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

1.让智障学生在观察现实生活中学习语文

启智学校的语文教学内容大多是我们比较常见的生活现象,但这些智力滞后的学生对这些生活常识知道的并不多,这就要我们教师带领、指引他们去观察现实生活,让他们通过细心的观察去认知自己的现实生活环境,拓宽他们的视野,并促使他们理解一些简单的语文知识。

2.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再现现实生活进行语文学习

智力滞后或不足是启智学校学生的特点,只因如此,他们的学习迁移和适应行为都有一定的困难。据此,让这些学生获得生活经验、学会融入社会、学会与他人相处等等远远胜过让他们死记硬背一篇课文有用,且有用得多。所以,我在语文教学活动时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给学生视频展播一些校园生活场景、社会生活场景或者设置一些生活化行为活动,让学生观看或扮演某个角色,帮助这些学生从自己的观看或实践中积累生活经验,提升他们适应生活的能力。

3.紧密联系生活实践,让学生真正品味生活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常常给智障的学生创设一些教学的情境,把课文中所讲述的情景形象、生动的呈现出来,使他们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联系实际的生活,促使他们认真的品味或感悟。

三、立足于启智的教科书开展生活化教学

启智学校的语文教科书一般是把学生成长中、生活中必须的一些思想道德、基本知识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效的结合生活实际,精心的给学生制造生活化氛围来吸引他们在生活化学习环境中学习并掌握简单的知识和生活技能,提升教学效率。

1.帮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提升他们自保的能力

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是智障学生的明显特征。因此,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让他们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学习并掌握自我保护方法,逐步发展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指导智障学生逐步学会做人

做人的道理,对于智障学生来讲单纯的说教,简直就是“天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简单的生活实例,比如“拾金不昧”等,让这些学生从中得到教育、学会做人,并逐步形成相对稳定、健全的人格。

总之,犹如陶行知先生的名句: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启智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实现生活化,方能拓宽教学的时空,使那些智障的学生受益,从而实现“教、学、做”的有机融合,促进智障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生活素养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骆伯巍、汤盛钦、张福娟. 弱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特点的初步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1).

[2] 姚小珍、张静. 提升智障儿童语文教学效果的研究[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02).

上一篇: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分析 下一篇:高中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的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