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07 04:59:23

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传承中国古代文化最行之有效的手段。高中的文言文是学生觉得比较难的部分,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学生缺乏兴趣、教学观念方法落后、窄化教学内容等问题。本文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分析存在问题,并对文言文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方法对策

文言文在我国历史之悠久是白话文无法比拟的,它所承载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我们无法逃避的。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编高中语文教材增加了文言文的数量,可以说篇篇经过精心挑选。它们奠定了中国文学基本格局。然而如此灿烂的文化瑰宝当下的中学生却难以领略。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学生视为畏途,教师苦与困惑。

1.当前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表现在学生学习方面。

1.1.1 应试教育思想仍占主导地位。《高考说明》划定哪些基本篇目要掌握,学生就看(背)哪些,没被列入范围的就不重视。课外几乎不读文言文书籍,学生文言文知识面狭窄。

1.1.2 学生学习文言文积极性不高,劲头不足,教学效果打折扣。本人通过高中新教材五个模块的教学,得到的共同的反映是:不少选文,文字晦涩,枯燥无味,缺乏时代感,脱离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学生感到学习吃力,因此学习兴趣不浓,缺少钻研、探究热情,常有囫囵吞枣之嫌。

1.1.3 学生学习文言文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是零碎的不是完整的。一篇古诗文学完,学生仅仅熟读背诵了课文,了解的只是本篇的重点实虚词、文言句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知识,真正的文化内涵及精神意蕴却没掌握,学生缺乏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一切服务于高考的功利思想禁锢了文言文教学的勃勃生机。这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只是把文言文当成考试的必备知识,只是被动地去学,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文言文学习方面迷惘其目的,厌烦其过程,痛心其结果,没有把文言文学习提高到兴趣上来。

1.2 表现在教师方面的。

1.2.1 教师教学观念滞后,教学目标单一。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力求做到“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造成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单边活动多,与学生的“对话”和互动教学少。

1.2.2 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形式单一。大多数教师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介绍作者——时代背景——逐字逐句解析——内容分析。教师基本上是“独霸课堂”。

1.2.3 教学重点偏颇。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基础条件。文言文的内涵式丰富多彩的,但一些教师忽视了文言文的特点,尤其忽视了文言文的“文”与“言”的关系,走入“重言轻文”或“重文轻言”的误区。

2.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2.1 抓住契机,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必须寻找一切契机,不妨谈些“题外话”,帮助学生除去浮躁之气,静下心来,真正进入文言文的优美意境之中。

如在教授《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可让学生先有美的体验,继而发挥想象力,带着对美的追求自觉地进入了美好的诗情画意之中。有了浓厚的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2.2 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对文言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古人在写文章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用上音韵,这种韵律,只有通过朗读,熟读成诵,才能掌握。当然,要得到最大的收益,还必须掌握朗读技巧。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是“四读法”。一读读准字音,正确断句;二读读懂文意,扫清字词障碍;三读把握中心,理解内容和结构;四读要发挥想象,看到形象。如《兰亭集序》中“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良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美景,“放浪形骸,游目骋怀”心情,“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的雅事,在吟咏之间,如电影镜头般回放,营造出与当时相近的氛围,自也能体会读者当时的心情。掌握了文言文的诵读方法,学生就能够对课文有着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引起更多兴趣,激发主动学习的需求,进而自主地去学习更多的课外文言篇章,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3 教学要多元化发展。

2.3.1 要从思想上改变,确立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理念。要改“字词”教学为“文”的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正确评价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文化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并恰当地联系生活实际,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接受文学遗产。

2.3.2 重视学习主体的参与和创造意识。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做到“知人论世”,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身世经历、时代背景、创作缘由等材料,注重文学常识的积累。

2.4 要读记结合。

学习文言文要加强诵读。诵读可采用多种形式,要在字音、停顿、语气感情上进行指导,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达到“理解的朗读”。记的方面,具体来讲对文言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因而它应当成为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老师要帮助学生对常用词法(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古代文化知识等的记忆,再进行比较与归纳总结,促使学生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达到触类旁通,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2.5 交给学习方法。

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迁移与积累。迁移有两种方式:向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迁移,主要从知识或思想内容方面,如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主题相近(反)的,描写同一人物的作为迁移材料;向现代汉语迁移,主要把文言课文中的词义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素义结合起来,从而更好的理解词义。新课标要求学生“用摘录和做卡片的方式积累阅读材料”。学习文言文,摘录尤其重要,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卡片,摘抄一些成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

总之,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要改变落后、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采用注重培养学生主体参与和创造意识的教学策略。这样文言文教学将展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参考文献

[1] 石国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法》《.中华教育论坛》,2004.1.

[2] 文海山.《新课程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当代教育教学论坛》,2007.6.

上一篇:小学语文病句修改的策略 下一篇:取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