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环境因素测试与调控技术课程特色及教学改革的探索

时间:2022-08-07 04:56:46

生物环境因素测试与调控技术课程特色及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要:生物环境因素测试与调控技术课程是沈阳农业大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位必修课程,在不断的发展与改革进程中,根据本课程的建设目标及建设规划,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形成了该门课程独特的特色,在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方面如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环节和形式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使学生从多角度和多层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学习这门课提供了方便,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生物环境因素测试与调控技术;课程特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

Abstract: “Testing and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of Environment Factors course” is the main course of the specialty of agricultural bi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in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uring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process for years, through teaching practice and Certainreform measures taken,we have formed a unique feature of the course in the ba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objectives and construction planning. we had probed the teaching methods from following contents: The choice of teaching materials,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links and forms, and combined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eaching reform closely.Through many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these measures provide convenient for students learning from multi-angle and multi-level,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inside, from the shallow to the deep, so some results are achieved in teaching.

Key words:wind engineering;course features;teaching method;reform

研究生教育做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研究生课程设置在研究生培养中处于重要地位,直接影响着专业基础的宽广度和研究潜力的发挥,决定着研究生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 [1]。中国属于农业大国,如何保证农业高产及食品安全是当务之急,要达到或实现这个目标,如何监测及调控生物环境是前提条件。生物环境包括微生物环境、动物环境和植物环境。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热、水、气及土壤等。目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对人类健康、工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构成了重大的威胁,因此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如何监测个环境因素并使各环境因素调控在适宜的条件下,是保证生物体正常生长的重要条件。可见,《生物环境因素测试与调控技术》课程做为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在农业生物环境教学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一、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一)重视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的结合,构筑全方位多视角的教学模式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讲解具有动态性质的知识点和扩充知识面的观点,使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

(2)本课程的课件已100%的上网,供学生学习使用,发挥了课程网络资源作用。

(二)形成了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与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并重,建立了生物环境因素测试与调控技术课程新体系;充分体现生物环境因素测试与调控技术的课程特点,细分的模块式教学结构更有针对性地促成学生自主学习理念的形成。教学方法上,多媒体手段、网络资源、板书相结合,注重课堂精讲和课外延伸,实现师生网上互动,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机会[2] [3]。

(三)建设了一支课题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的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承担《生物环境因素测试与调控技术》课程的骨干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课程组成员各自所承担的内容均是各位教师在他们各自的教学、科研领域比较熟识的知识,对所承担的授课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解,因此本课程组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另外,本课程组主要由中青年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在授课及未来培养方面也有科学合理的规划。

二、本课程的建设目标及建设规划

研究生课程内容要与研究生培养目标相适应。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设置2个研究方向,即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及新能源工程。因此为适应本学科培养目标的要求,在课程内容方面,本课程将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测试方法,监测生物环境因素及其变化趋势,掌握环境因素在农业生物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生物所处的环境状况,为生物环境管理提供依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中大气环境参数、作物生长发育指标及品质指标、土壤环境因子及设施环境因素调控技术与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为更好调控生物环境奠定科学基础。

通过申报沈阳农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努力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丰富《生物环境因素

测试与调控技术》课程内涵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色。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通过2-3年的努力,将《生物环境因素测试与调控技术》课程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

为将《生物环境因素测试与调控技术》课建设得更好,课程建设的内容、规划、措施如下:

(1)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课程大纲是课程教学的规范性指导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为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对生物环境的要求,在课程建设中进一步完善和改革教学大纲,充实教学内容,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

(2)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因此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同时,要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突出课程特色,调整课程体系。

(3)创建授课计划及教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课程授课计划并编写教案,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4)进一步充实完善网络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更新网络课件,形成特色明显、适合本课程教学使用的网络课件,丰富教学资源。

(5)加强教材建设:加快教材建设步伐,提高教材编写质量,力争在三年内出版1本精品教材。

(6)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国内培养的途径,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在课程组内进一步加强并完善传帮带制度,明确责任,严格考核,争取每年选派一名教师赴国内一流大学学习,使

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措施

本课程部分内容采用“研究性教学”。基于当前的整体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教学技术条件等实际情况,选择部分合适的内容开展“研究性教学” [4],来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以确保传授式与启发式、规定性与开放性、指导性与自主性、基础性与前沿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辨正统一。具体做法简介如下:

(1)教学素材的选择:改变传统上局限于“一本教科书”的做法,采用了多种教材综合选取法来选择内容和素材;

(2)教学内容的组织:以绪论统领全课程,在绪论中将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提供一个完整的认识;然后分章对各部分进行细致教学;

(3)教学环节和形式:改变传统上单一的“封闭、灌输式讲解”教学形式,采用“课堂讲解”、“自主探究”、“课堂讨论”等多种相互联系的教学环节和形式:

①课堂讲解:采用“问题导向式”,课件的形式为分层显示,使得教师很方便地把灌输式讲解改为提问问题方式的讲解。

②自主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进一步研读教学素材、开展教学;

③课外思考:是指对一些重点并带有难度的章节,让学生以总结体会报告的形式写出内容的重点和遇到的难点,并找时间,进行讨论,教师既是听众又是点评员。

④案例教学:一方面在课堂上注重对教学大纲的解读,另一方面,教师增加典型案例,具体分析问题。

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一)“多媒体投影+黑板”的技术手段

“多媒体投影+黑板”的技术手段加速了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了课堂讲解的表现力:我们已制作《生物环境因素测试与调控技术》多媒体课件,效果良好。实践证明,本课程课件通过多媒体投影在课堂上快速呈现给学生,教师再辅以口头讲解和黑板书写,极大地提高了课堂讲解的表现力,有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二)网络教学平台将有效支持自主性学习

网络信息技术能够传播先进的思想,加强网络内容建设[5],创建集知识性与教育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体系,对加强研究生教育意义重大。本课程已建设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不仅合理地组织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联机资源,而且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等于为学生开辟了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第二课堂”、配备了不知疲倦的“老师”,有效地支持了学生自主性的学习;

总之,《生物环境因素测试与调控技术》课程已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沈阳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在课程建设目标和建设规划指导下,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环节和形式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并将“多媒体投影+黑板”的技术手段、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应用于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通过几年的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环境因素测试与调控技术》课程的积极性,学习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李海生,范国睿.硕士研究生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7):59-63

[2] 谭德君.高等学校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05,14(3):301-304.

[3] 张扬,尹红,李孟辉.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探析[J]. 高等农业教育,2010-1,1:46-48.

[4] 李玉兰.研究生教育课程的设置的质量内涵与标准探讨[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5):44

[5].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强调 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N】.新华每日快讯,2016-4-20(1板)

上一篇:试论秋冬季唇部皮肤的保养方法 下一篇:小学生抗挫折心理训练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