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时间:2022-08-07 03:15:39

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摘 要]美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有相关的美术知识,同时也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充分的应用到工作中。所以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需要以实践教学为主导,加强对学生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创作能力以及社会沟通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进而为社会输送专业能力过硬,实践能力强的美术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158-02

实践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高校的美术专业教学中,需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并根据教学实际制订系统的教学方案,使实践教学能够发挥应有的成效。教师需要深入挖掘美术资源,掌握美术学科研究的前沿内容,并不断的对高校的美术教材进行完善,从而使美术教学实践课程能够更符合社会的需求。同时高校需要注重对实践场所以及实践实训基地的建立,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设施。此外,在完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同时,还需要对美术实践教学的考核进行适当的改革,从而使考核制度能够与教学同步发展。

一、 高校美术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课程设置与实践脱节

通过对高校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分析可知,其设置的内容与实践严重脱节,而且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整个课程内容都是围绕美术的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知识来编排的,而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却比较缺失。同时实践教学的开展比较随意,没有进行详细的计划和方案探讨,导致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足,进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缺乏成为常态。

(二)教育内容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利

高校美术教学中陈旧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对社会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够了解,所以学生掌握的知识与实际操作要求存在差距,导致各企业对学生的能力和知识不认可。美术教育不仅是对美术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是对艺术的培养,但是目前高校并没有将前沿的美术科研成果以及艺术欣赏水平等与教育内容相融合,使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将面临的实际问题,无法做到与时代同步发展,也无法满足美术专业的市场需求。

(三)教学方式老化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高校的美术专业教学中教师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只注重单方面的讲解,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培养;而且教授的知识过于泛泛,使学生对知识了解得比较广泛但是缺乏深度,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以及职业性不强。所以,教师的教学观点有待转变,应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实践技能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实践环境和指导不足

美术专业教学的实践性、技术性以及艺术性都比较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的保障,但是目前高校的美术专业教学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画板为实践教具,这种枯燥、单一的模式很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五)考核制度不完善

纵观目前高校美术专业的考核制度可以看出,仍然以理论考试为基础,轻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同时在考核成绩的界定过程中以学生的卷面成绩为主要参考,忽视了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这对学生的考核是片面的、不公平的。这不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测,更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美术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 高校提升美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在传统的美术专业实践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一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从而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有效提升,进而使学生的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和美术市场的需求。所以,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推动美术行业的发展。

(一)有利于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的课程改革

加强高校美术实践教学能够促进美术专业课程设置,改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实践教学能够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从而转变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的效率,使高校专业的课程设置能够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而为社会输送具有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率

实践教学是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技能的掌握都需要以实践来辅助和检验,实践不仅能够检验美术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对专业知识进行延展和扩充,是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有效方式。高校的美术教育需要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美术实践技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以及市场需求的能力。应加强学生融入社会,展示自我,运用美的视觉去进行生产实践的能力,而学生的这些技能都需要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来支撑。

(三)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需要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艺术,能够具有良好的艺术批判能力、鉴赏能力以及体验能力。在美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需要作者的灵感与情感发生碰撞,从而通过主题精神的指引运用视觉媒介,将美术作品展现出来。而对艺术的理解、批判、鉴赏、体验以及创作都需要有实践的支持,因为实践的经历和体验能够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使学生的性格更加完善,从而提升学生对社会以及自然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进而将生活中的美转化成为创作的灵感。艺术作品能够反映出作者的心境以及所处的环境,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如果学生缺乏对生活实践的体验,那么将无法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实践能够奠定学生的艺术基础,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对美术专业学生的艺术成长以及艺术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 高校美术专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

(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指培养学生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和创新的思想去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及能够良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和社会的能力。高校对人才的培养需要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基础,当代的社会要求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同时还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高超的专业技能,而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是目前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是保障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性问题是要明确培养目标,建立完善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体系。

(二)挖掘地方美术资源,借鉴前沿成果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所以美术文化资源比较丰富,将这些美术资源融入美术教学内容中,不仅能够满足各地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需求,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为美术实践教学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场所。

物质生活的提升,使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加强烈,这也使得现代艺术领域不断的扩展,逐渐的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美术艺术同样面临着理论知识和实践方式不断拓展的现状。所以高校教师需要能够及时了解美术艺术的发展动态,进而对美术教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重构,充分汲取现代艺术思想、理念以及思维,并将美术教学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从而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美术的发展历程,更能够立足于当代,加深学生对美术艺术的认识。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观、艺术观以及文化意识,使高校的美术教学也能够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三)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美术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校开展美术实践教学的有效保障。实训基地的建立能够为学生的实践、成果展示以及交流学习提供机会,为学生提供写生实践基地以及展览画廊等。在写生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基地的地域、民俗、风景以及人文历史背景等,学生只有融入该地区的环境背景中,才能更有灵感,进而创作出更精彩的画卷。

(四)完善考核制度

传统的美术考核都是通过对学生的考试作品和理论知识进行评分来完成的,这种考核方式难以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真实情况,所以转变考核理念,改善考核制度是必要的。在美术实践考核中需要将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表现纳入考核的整体成绩中,并从教师、同学以及学生自评等多方面进行考核,从而使考核更加全面、合理,进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高校美术专业实践课程是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目前高校的美术专业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高校和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能力能够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推动美术行业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张辉,杨浩峰,刘忠军,等.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就业竞争力的相关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204-204,210.

[2] 张素君.高校美术专业实践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新校园(中旬刊),2014(10):61-62.

[3] 王中明.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实问题及对策[J].西江月,2014(12):234-234.

[4] 张素君.高校美术专业艺术实践教学研究[J].才智,2014(32):248-249.

上一篇:基于ISAS的物联网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 下一篇:校企协同,提升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