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由懂教育的教育家办学

时间:2022-08-07 06:52:18

倡导由懂教育的教育家办学

摘要:提倡由懂教育的教育家办学,是因为这样的教育家才能按照教育规律办事,而不会出现反教育行为。文章立足于两个问题的思考:即何为懂教育的教育家办学?为何让懂教育的教育家办学?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真正的教育家应如何办学,旨在让“教育家办学”的理想不仅停留于表面,更要落实到行动上。

关键词:懂教育;教育家办学;教育规律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89(2014)04-0023-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倡导由“教育家办学”,教育家办学是人们惊醒于官僚办学、商人办学及其急功近利所导致的教育异化而提出的。教育家办学应是教育的题中之意,是教育对办教育的常识性要求,如同医生看病、农民种地一样。但并不是每位从事教育的教师都可以办学,需要深谙教育规律,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出现反教育行为,贻误学生成长。

一、何为“懂教育的教育家办学”

(一)何为“懂教育”

什么是懂教育?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论怎么定义都不能离开一个核心:即深谙教育规律。教育规律分为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外部规律是指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内部规律是指教育本身的规律,首先是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其次是施教的规律,这两者是互相联系的,施教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就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加快他们的成长步伐[1]4。

(二)何为“教育家”

一说起教育家,大家就会想起中国的孔子、朱熹、蔡元培、陶行知,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夸美纽斯等,但当前的教育家有哪些?恐怕很少有人能立刻说出来。为什么说不出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我们缺乏既有系统教育理论、又能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影响全面的教育家。目前教育工作者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他们辛勤工作在第一线,但很少有理论的创新;另一种是教育理论工作者,他们一般具有系统的教育理论,却很少参与教育实践,所以他们的理论往往不能有效地影响教育实践,这两个群体都有不足之处。二是我们把教育家看得太高,标准太严,要求他们既要有系统的教育理论和创新的教育思想,又要有教育实践经验。三是对一些优秀教师的成就、思想以及经验宣传、总结、介绍得不够,许多优秀教师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经验,但是大家并不知道,他们没有被社会所认可[1]4。那么,教师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称得上教育家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长期从事教育并一辈子献身于教育事业;有自己独立的教育思想,经常能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理论;在教育界有一定的影响,能够被广大教师所认可。

(三)何为“教育家办学”

教育家办学就是让精通教育、尊重教育规律的人办学,就是要求学校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当然,教育家办学绝不只是少数教育家的事,也不是要求所有的办学者都是教育家。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一种理念。它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家的引领下,努力遵循教育规律,善于发现问题,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把尊重教育规律,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为何让懂教育的教育家办学

为何让懂教育的教育家办学?这里将从历史(已然)、现实(必然)、未来(应然)、理论(实然)和实践(使然)五个不同的视域进行剖析,以期对“教育家办学”的理念有进一步的理解。

(一)从历史视域看――“教育家办学”是“已然”

在历史上,“教育家办学”是一个令人敬仰的教育“已然”现象,对教育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再到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等,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两宋时期和近现代之际的三个重要教育家群(正形成第四个当代的教育家群)。从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到杜威的“以学生为中心”,再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热爱孩子”等,国外历史上表现为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和现当代四个教育家群[2]。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用史实告诉我们“教育家办学”是每个时代教育发展的“已然”现象。

(二)从现实视域看――“教育家办学”是“必然”

在现实中,“教育家办学”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了社会发展转型的新时期。新时期向教育提出了培养各种新型人才的新课题,而中国已有的教育状态――“应试教育”,是不可能培养出各种新型人才的,所以,必然要求进行教育改革,办新教育,办能够完成中国发展历史使命的教育。而要承担这一新的教育使命,必然要求校长和教师提高相应的素质,达到相应的办学、教育水平,即像教育家一样办学。

(三)从未来视域看――“教育家办学”是“应然”

从未来视域看,“教育家办学”是对美好教育明天的一种“应然”憧憬,简言之,是未来美好的教育理想。社会的发展规律由低级到高级,人的发展规律也是由低层到高层,教育的发展“应然”也不会例外,由“能上学”到“上好学”。今天,办优质教育、优质学校,是客观发展的“应然”规律。而要实现由“低”到“高”,必须走“教育家办学”的道路。此外,由于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即教育是人类事业中最富希望、理想的事业,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最具影响力和改变力,因此教育者不但置身于寄“希望”、“理想”之中,而且理应成为“希望”、“理想”的积极追求者。

(四)从理论视域看――“教育家办学”是“实然”

在理论上,“教育家办学”是重要的教育“实然”规律,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就当下的现实意义来讲,一是“教育家办学”能有力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规正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二是“教育家办学”能够按照规律办事,与时俱进,回归教育的本真。教育不但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更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遵循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就是按照学生、教师的成长发展规律办事,这不但要遵循“教”的规律,还要关注“学”的规律;不但要遵循考试评价的规律,还要关注教育教学互动过程的规律,等等[2]。教育家深谙其道,能够按照规律协调、运用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让教师、学生、学校各方面健康有序地发展。

(五)从实践视域看――“教育家办学”是“使然”

从实践视域看,“教育家办学”是教育科学发展的“使然”,是教育的创新。“教育家办学”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其最突出的体现就是能践行教育改革这个“第一要务”。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而改革靠的就是创新。“教育家办学”能不断开发多种新路径,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在办学思想、办学体制、学校管理、学校课程、教学方法、考试评价等多方面进行大胆探索,让教育来一次重新“归零”,即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认识教师、重新认识校长、重新认识学校、重新认识教育,开启中国教育的历史新起点[2]。

三、真正的教育家应如何办学

真正的教育家应该如何办学呢?教育家办学最重要的就是要用教育家的思维去办学,这种思维与企业家办学、政治家办学、军事家办学的思维是截然不同的,企业家办学有点像商场,政治家办学有点像官场,军事家办学有点像战场,而教育家办学则是从自己的实践出发,办符合学生发展的“知识传播场”。

(一)教育家办学应把学生当“人”看

把学生当“人”看,就是要把他当成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完整个体。首先,要尊重他、重视他、信任他的所思所行,不要把学生当成灌输的容器,考试的机器,而应把学生当成一个有情有感、有血有肉的活生生个体。有的老师说,“如果不考试的话,学生个个可爱,一考试的话,就恨铁不成钢。”其实,这个时候老师还没有把学生当“人”看,只是把他们当成一种学习的工具、一种灌输的对象;其次,要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不要按照统一的格式把孩子教育成所谓的“乖孩子”,这样的教育不仅抹灭了学生的个性,也不利于个体的长久发展;再次,要相信学生是有能力自己学会学习的,教育的目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3]22。

(二)教育家办学应建立“儿童观”

教育家办学应建立儿童观。学生是孩子,是未成年人,所以不能以成年人的标准和要求对待他们,要原谅孩子的缺点与错误,宽容甚至欣赏他们的幼稚[3]23。在卢梭的《爱弥儿》中,他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以发展儿童的自然本性为目的,强调爱护儿童,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内在自然进行教育。他反对拔苗助长式的教育,他提到:“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当然,除了要遵循孩子的自然本性外,建立儿童观还必须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以教爱弥儿跑步为例,爱弥儿和老师散步时,老师在口袋里放两块爱弥儿挺喜欢的点心,然后一人吃一块,吃完回家。一次,老师带了三块点心,建议将多余的一块给旁边玩耍的孩子,方法就是让那些孩子赛跑,点心放在终点,跑得快就可以获得点心。常常看到别人吃点心,爱弥儿馋坏了,他也开始悄悄练习跑步,并向老师提出参加赛跑的要求。老师在爱弥儿第一次赛跑时,故意将他的路程划得最短,使爱弥儿如愿以偿。初尝成功的喜悦后,爱弥儿对跑步的兴趣越来越浓。其实每次赛跑都是由老师规划各人的路线,有长有短,爱弥儿也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提出要自己挑选路线。为了获得比赛的胜利,爱弥儿一开始用脚步去丈量路线的长短,但发现很耗时,只能练习用眼力去测距。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他的眼睛变成了目测仪,以致老师随便把一块点心放在很远的地方,爱弥儿一看就知道多少距离了。

教爱弥儿跑步这样一件看似简单的小事,却至少透露出两种教育理念:一是关注学生获得学问的兴趣,在学生尚未产生兴趣时,宁可“浪费时间”去等,也不可迫不及待地进行教育。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获得知识、增长能力的过程。这样的教育尽管“缓慢”,但他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学习兴趣。卢梭的教育思想也许太过理想化,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教育家来办学,必须尝试着采用这些理念来教育孩子,以缓解现今“成人化”的教育现状。

(三)陪伴和引导学生慢慢成长

在学校,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但这种主导地位需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生长空间。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外国教师看到学生在打架,他没有上前喝止,而是在有点距离的地方观看。后来有一个中国老师问他:“学生在打架,你干嘛不去干预呢?”他说:“孩子之间的矛盾、孩子之间的事情,最好让他们自己解决。”中国老师就说:“既然你说让孩子自己解决,那你在旁边看什么?”他说:第一,我要看他们有没有恃强凌弱。如果是几个人打一个人,那我就要干涉了,我要维护公平;第二,我要看会不会有伤害的事故。一般不去干预他们,他们自己打完以后,自己也就解决掉了。其实,这个时候需要的大概就是“守望”了[3]22-23。

教育需要等待,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体验的过程。教育家办学一定要有“陪伴学生一起成长”的情怀,发掘学生的潜能,给与学生适度而不过度的空间,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在陪伴我引领我一起成长,使家长感受到真正的教育家办学果然与众不同。遵循教育规律,平平常常,简简单单,不急功近利,保持一颗淡然的心去为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顾明远.让懂得教育的教育家办学[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4).

[2]林森.怎么样才是“教育家办学”?――关于“教育家办学”的十个视角[N].中国教育报,2010-1-2.

[3]陈.关于“教育家办学”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9,(2).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

上一篇:新媒介环境中的大学生影像认知教育 下一篇:消痛散热敷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