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上半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结果分析报告

时间:2022-08-07 06:35:21

我院上半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结果分析报告

摘要: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方法 按照统一的自制表格,抽查从6月第2w全院出院患者的病历中随机抽取30份,6月第2w手术科室出院患者的病历中随机抽取30份及从6月第3w中1d(除节假日)门诊成人普通(除急诊、传染、儿科、中药)处方,随机抽样100张处方。结果 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56.7%.,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11%,病原学送检率低。结论 建立抗菌药物药物监测系统,制定抗菌药物应用细则,重视病原学检测,定期对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调查,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抗菌药物;使用率;送检率;合理应用

根据卫生部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情况,及2012年、2013年度"专项整治要求",和颁布的"抗菌药物应用临床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按照三级医院的工作要求,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能够更好的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改进,达到促进、指导、监督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目的。为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提高医院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水平"。我院首次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现将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住院(出院)病历、门诊处方和药剂科抗菌药物消耗量。

1.2监测依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根据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

1.3监测人员 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与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共同组成。

1.4方法

1.4.1填写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单位基本情况表和年度抗菌药品消耗金额调查表。

1.4.2抽查与分析出院患者的药品(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①从6月第2w全院出院患者的病历中随机抽取30份,填写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并统计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②从6月第2w手术科室出院患者的病历中随机抽取30份,填写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并统计外科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1.4.3抽查与分析门诊药品的使用情况 从6月第3w中1d(除节假日)门诊成人普通处方中,随机抽样100张处方;设定为每病例一张处方,填写门诊处方用药情况调查表,并统计每次就诊平均用药品种数、每张门诊处方平均用药金额、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就诊使用针剂的百分率、每张抗菌药物处方平均用药金额。

2 2013上半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1门诊处方用药情况调查分析(100张)

A、(处方用药总品种数)=201

B、(平均用药品种数A/100)=2

C、(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数)=11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C/100)=11%

(使用针剂的处方数)=52

(就诊使用针剂的百分率E/100)=52%

(处方总金额)=6296.3

(处方平均金额G/100)=62.96

(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总金额)=658.75

(每张抗菌药物处方平均金额I/C)=59.88

2.2上半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情况 见表1。

3抗菌药物实施资料分析

3.1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 56.7%

3.2抗菌药物使用强度25DDD

3.3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构成比=40.9%

3.4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构成比 = 59.1%

3.5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3.5.1术前一剂(术前用药时间≤2h)抗菌药物使用率 = 36.7%

3.5.2使用抗菌药物种类构成比 ①使用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构成比=34.6%;

②使用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构成比=50%;③使用青霉类+酶抑制剂类药物构成比=11.6%;④使用头孢菌素+酶抑制剂类药物构成比=3.8%

3.5.3使用抗菌药物疗程构成比 ①术后停药≤24h内使用抗菌药物疗程构成比 =80.8%;②术后停药>24h内使用抗菌药物疗程构成比 =3.8%;③术后停药>48h内使用抗菌药物疗程构成比 =7.8%;④术后停药3~7日内使用抗菌药物疗程构成比 =3.8%;⑤术后停药>7日内使用抗菌药物疗程构成比 =3.8%。

3.6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送检率 =0

3.7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 =11%

4 医院药学部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分析

4.1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56.7%,没有超过卫生部规定的60%,我院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的较好。

4.2上年全院平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25DDD,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很好,没有超出卫生部规定的40DDD。

4.3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构成比为40.9%,那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为59.1%,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较高,应加强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监管。

4.4术前一剂(术前用药时间≤2h)抗菌药物使用率 为36.7%,没有分开清洁手术及污染手术,不好判断,如果所查病历是清洁手术,那么超过国家规定。如果是其他切口,是可以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

4.5使用抗菌药物种类构成比 分析:具体手术要求不同,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也不同。总的来说应该要求一代头孢预防使用较多,因为一般切口主要预防金葡菌感染,选用一代头孢针对性强,但调查中没有比例,说明围手术期预防选用抗菌药物不太合理。

4.6使用抗菌药物疗程构成比 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也有相应的规定,抗菌药物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h,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h。手术时间较短(

4.7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为零,医院应该加大送检率,卫生部要求达到30%。

4.8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1%,表明我们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控制非常好,达到国家要求不超过20%。

5医院感染管理科的综合分析及改进措施

5.1综合分析 抗菌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惑甚至灾难,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根源。抗菌药物滥用不仅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加,而且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蔓延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本次调查显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56.7 %,符合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使用率

本次调查发现各临床科室在合理用药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医生用药指针掌握不严,不管是否是细菌感染,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一起应用。手术相关科室不分手术大小,无菌和非无菌,医师都习惯用抗菌药物保驾,大多数住院患者以经验性用药和预防性用药为主,由于缺乏临床依据带有一定盲目性。

本次调查最突出的问题是治疗用药病原学检查率为零,综合性分析:临床医师对医院感染病例送检,药敏试验方面的意识要提高,对社区感染病例或治疗性用药的病原学检查的意识薄弱,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认识不足,法律意识不强。

5.2改进措施

5.2.1临床医师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明确用药指针,根据药敏试验有针对性的选择药物;力求减少抗菌药物有害作用,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各部门、各科室要高度重视,病原学检查不只是提高送检率,我们更应该重视检验结果对临床治疗和用药的指导作用,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药敏使用率,对治疗用药的病人应尽可能的采集标本,积极送检,并且要确保病原学检查的准确性,依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确保病原学检查发挥应有的作用。

5.2.2根据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制定适合我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性疾病确立一、二、三线药物,明确各级医师的权限,健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制度,严格掌握联合用药的标准,强化意识,开展专题讲座,更新知识,用临床路径的方法,指导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建立新药引进制度,对于新的抗菌药物的引进必须经过药事委员会严格论证,才能应用于临床。

5.2.3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每季度将细菌耐药性调查结果在《医院感染管理监测通讯》中反馈到临床,供临床医师参考,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重视病原微生物监测工作,加强实验室建设,切实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为临床医师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5.2.4临床各科室和医生应加强业务学习,特别要掌握我院抗菌药物的耐药谱,提高治疗用药微生物送检率,依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药,根据耐药菌谱的结果调整抗菌药物。避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5.2.5临床各级医生要注意:①适应证明确:是细菌感染,必须明确感染部位,感染的性质和感染的诊断,有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的支持;②住院患者在应用或更换抗菌药物治疗时,应在病例中详细记录,有分析、有依据;用药剂量及使用方法正确,疗程适当;联合用药指征准确,病例记录详细;③经验治疗:当经验用药72h临床有效不管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的结果,应按原方案继续治疗,用药时间根据相关指南决定;临床治疗72h无效(危重患者应用48h无效)应及时修改治疗方案。

上一篇:探讨全方位护理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满意度的影... 下一篇: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附23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