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英语电影与英语教学

时间:2022-08-07 06:25:23

浅议英语电影与英语教学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尽快掌握和使用英语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及跨文化培养等方面探讨了英语电影赏析对英语学习的有利之处及可行性。

[关键词]学习兴趣;效率;跨文化培养

长期以来,学习语言的目的一直局限于通晓语法、学会读写方面, 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在以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为主,一定程度上对听、说等语言综合能力重视不够,导致许多学生听力和口语能力提高不大,听不懂、说不出,产生了人们常说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满足不了当前英语教学的需要。那种观念陈旧,缺乏探索精神和开拓意识,“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及课本、词汇加语法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学内容知识化、抽象化,从而造成一些学生语言学习与语言实际应用脱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越来越强调语言学习与语言应用的结合,强调更多地创造语言实践的情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和实践化,以达到提高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英语原声影片情景教学以电教媒体为手段,为学生的语言活动开辟了一个多彩的新天地。

一、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最强大的动力。语言学习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众多的词汇、大量的语法、繁杂的句子往往使学习者失去学习的信心。影视作品生动形象有真实的语境和故事情节,在实际的观影过程中,学生往往伴随着情感的进入,随着剧情内容的发展达到共鸣。学生可能会因词汇生涩或是电影的语速太快而不能完全听懂整个句子,可丰富的画面、剧中人物的表情、手势、背景音乐和极具吸引力的故事情节会给他们足够的暗示,给他们足够的信心让其尽力去听去揣摩、去理解,这种主动学习的效果要远甚于被动地去接受。那些享誉世界的优秀影片,如《音乐之声》、《罗马假日》、《勇敢的心》、《呼啸山庄》、《罗密欧与朱丽叶》、《简・爱》、《魂断蓝桥》等,格调高雅,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有超级巨星、有迷人的风光、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有反映人间百态的时代画卷、有长传不衰的音乐,所有这些构成了经典影片的精华。《音乐之声》是一部影响了几代人的电影,无论从哪个标准来评,它都是美国音乐片的经典之作。有趣的爱情故事、悦耳的歌曲、活泼的孩子、温馨的人情、天真无邪的笑料,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生活画卷;动人的音乐、优美的风光、积极的生活态度,引发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美好的瑕思。歌曲《音乐之声》是影片中的点题之曲,影片开始时由玛利亚在山顶独唱。上校赴维也纳期间,玛利亚把这首抒发自己对故乡、对大自然、对音乐的无比热爱的歌教给了孩子,让他们在男爵夫人到来时为她演唱。上校长久禁锢的心被这家中久违了的美妙、纯真、动人的歌声融化了,他从原来那位不苟言笑的上校变成了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和七个孩子拥抱在一起……影片里以电影音乐的原貌参与了故事叙事的当首推那首脍炙人口的小歌《雪绒花》。此歌曲作为一件重要的音乐道具在整个故事结构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在音乐节上。拒绝为纳粹服务、决不背叛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的上校准备冒险带全家离去。临别之际,他为家乡的父老乡亲献上的还是那首他最喜爱的歌。但一曲未了便已哽咽,玛利亚默契地接唱下去,并带动全场观众加入大合唱。这是全片最令人心潮澎湃的感人高潮。看似最简单、最不起眼的一首小小民歌,在影片所用的全部歌曲中凸显了出来,促使观众开始正视故事所属的那个阴云密布的时代――片头字幕所说的“30年代萨尔茨堡最后的黄金岁月”。它使一部洋溢着欢声笑语的喜剧片在此刻展现出了严肃、深刻、崇高的人道主义内涵。音乐节上全体观众高亢、洪亮地合唱着《雪绒花》,表达了奥地利人民反对侵略的正义心声和不畏的必胜信念。而《勇敢的心》的原声音乐风笛bagpipe与呢绒格子裙kilt早已成为苏格兰民族的象征,这种起源于罗马的简单的乐器,在800年漫长的历史中被其他的民族渐渐疏淡的同时,却成为潇洒、幽默而爱好音乐的苏格兰人生活的重要部分,风笛演奏的曲谱丰富多彩,既有高雅古典的变奏曲,也有促人奋起的进行曲,此外还有各种民间乐曲、集会曲和舞曲等,令古往今来无数的听众心痴神迷。曲作者James Horner是大名鼎鼎的好莱坞电影配乐家。人们熟悉Horner可能是从《Titanic》开始,那一首《My heart will go on》和一支悠扬的苏格兰风笛不知迷倒过多少人。其实在这之前,Horner就为多部优秀电影写了出色的配乐,其中有《Apollo13》、《Glory》、《Legends of the Fall、The Mask of Zorro》。他创作的五项奥斯卡大奖得主电影《勇敢的心》的主题曲《苏格兰勇士》,让我们窥见了苏格兰音乐的灵魂。还有些影片改编自名著,像《呼啸山庄》、《罗密欧与朱丽叶》、《简・爱》等,这些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加深对名著的了解。总之,电影丰富的内容及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很好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言学习成为一种精神享受,进而成倍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提高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

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英语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想学好英语必须让纯正的英语不断在我们耳朵边响起。学习者都生活在本民族的生活环境中,他们平常很少有机会接触目的语语言,所以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建立自然的交际场景是必要的。看英语电影是学习地道英语和提高英语听力的好机会。电影展现语言材料的真实性。电影展现的是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演员说的英语也是生活中本族语者说的英语,具有“权威性”。经常看电影可以学会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电影里往往还有英文歌,英文歌对提高英语水平绝对有帮助。从歌词里可以学到不少有用的表达形式,而且能在娱乐中消除对学习英语的畏惧。建构主义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认为教师的作用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课前,教师应首先对影片故事的背景、剧中的明星及影片的大意,用英语作简要的介绍,并对影片中出现的但语、重点生词、表达法进行适度的讲解,为学生即将进行的听力活动扫清障碍。教师也可就学生即将听到的某一片段设计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电影。这样,他们在看电影时就会集中注意力,去发现那些与问题有关的线索。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影片的内容,教师可在播放完一部分电影后,停止播放,针对刚听过的电影内容对学生提问、讲解,为学生继续欣赏电影打下基础。最后继续对电影予以解析 从画面、构图、声音、语言、时空结构以至导演、表演、美工、服装等各方面探讨其优劣。同时,教师可把写作作为学生课后进行输出训练的主要方式,要求学生写出观后感或电影简介等来巩固所学内容。

三、了解异域文化的窗口

一定的语言以一定的文化为灵魂,而一定的文化也以一定的语言结构为依托。摆正语言学习的实用性目的,在打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突出语言作为文化基石的重大作用是每个语言教育工作者和语言学习者要特别注意的要点。“文化铸定了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气质类型、道德价值、行为规范、语言习俗和生活方式。”语言交际即通过人们最为普遍的有声表意的符号系列进行的交际,但在很多时候非语言交际,如通过人们由不同的文化背景反映出来的形形的非语言形式表达的交际方式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超出语言的交际功能。由此可以看出,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语言以其多姿多彩的形式架起人和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传播通讯技术的改进;其次是交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多媒体的诞生以及世界性的联网,还有经济的高度全球化。这些变化带来了全球性的时间和空间的紧缩,为全人类带来了全球意识;不同社会、文化、以及不同地区的人们产生了相互交往的强烈欲望,现代社会中,处在当今文化交织而多变的世界风云中的人们,强烈地希望成为善于跨文化交往的适应世界潮流的现代人。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yons认为,语言系统受两种结构的制约,一种是“底层结构”(Substructure),即人类共同的生理特征和世界的原有结构,这种结构使语言趋向一致;另一种结构是“超结构”或“上层结构”(superstructure),即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结构,它导致各民族的语言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差异。由于英语电影涉及的词汇量大,内容广泛,语速快而不合乎规则,笔者深感要使英语电影欣赏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不仅应是“语言通”,而且还应是“文化通”,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在授课时,应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铸定了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气质类型、道德价值、行为规范、语言习俗和生活方式。电影是文化的传播者,是沟通文化的桥梁。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英语电影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英语民族的文化。比如,演员的台词、电影故事本身及电影画面等都向观众传达各种文化信息。将英语电影引入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外国的文化,在了解的基础上用心体会东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并通过对西方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综合理解将语言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因此,经常观看电影对更好地了解英语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是至关重要的,而对文化的了解又是学好语言的保证。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尽快掌握和使用英语已成为当务之急。现代教学手段已在学校中普遍应用,这为原声英文影片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提供了可能。只要教师作好必要的备课和巩固手段,学生必会兴趣盎然地在轻松的气氛中陶冶情操、兼容文化、提高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Lyons, J.《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教育技术研究》,1991.

[3]李萌涛.《多媒体投影英语课堂教学初探》[J].《外语界》,2001(3).

[4]王宏印.《英语学习方法86问》[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

[作者简介] 郭春林(1968― ),山东潍坊人,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上一篇:中国当代电影音乐的文化特征解读 下一篇:叙事话语范式的后现代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