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体育教学中应注重的几种教育

时间:2022-08-07 05:57:37

浅议高中体育教学中应注重的几种教育

高中阶段是我们每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对我们学生的教育应该有一个总体的教育目标。我们的体育工作者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美育教育,生命安全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体育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具体教育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点滴,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营造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渗入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心境,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活跃创造性思维,而且可以克服和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多种具体的教学情境,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给人以愉快、轻松、乐观、和谐的心理感受;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照顾他们的兴趣,要突出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其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要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地调整活动的形式,让活动的形式适应不同运动能力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但是教师也要教育学生要正视困难,明确做任何事不会一帆风顺,而是要经过长期艰苦磨炼。要磨炼他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努力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还要加强集体团队精神和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另外,还可以利用课外体育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和发展,在活动课上学生的活动范围更为广阔,体育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活动中来。还应及时合理地引导学生利用体育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培养自主和创新能力。使其在学练中所涉及的人、事物变成促进自我素质提高和能力发展的活教材,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也同时贯穿于课外体育活动中。

二、体育教育教学,应该渗透着美育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点和美好姿态的教育过程。由于体育运动本身的特点,可以在体育教学和其他体育活动中进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美育。各国正是从这一观点出发,从不同角度将美育列入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之中。芬兰明确提出“体育可以为美育提供可能性”。新西兰提出学校体育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能轻快、优美地进行运动”。英国关于学校体育的目标中列有“美的理解”的内容。苏联提出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外表整洁,举止端庄”。并且强调身体发展在美学方面的重要性,“从古代人体美的形象开始,就列入了人类美学概念中,不懂得协调发展的肌体和健康,就不能理解人的内在美”。不少国家愈来愈重视利用体育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美育在人的正常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美育是辅助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学校要塑造全面发展的人,美育教育当是不可缺的部分。美育与体育相互联结,有一定比例的交叉重叠。体育中渗透着大量的美育因素。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可以感受和意识到三方面的美的现象。从身体角度可以意识到身体线条美、匀称美、姿势美、健康美、肤色美等;从运动角度可以感受和意识到形态美、跃动美、韵律美、和谐美、敏捷美、柔韧美、力量美等;从行为角度可以感受和意识到协作美、结构美、道德美、忍耐美、热情美、纯朴美、机智美等。更重要的是,运动者在运动中可以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满足和充实,感受到享受美。

三、要加强生命安全的教育

体育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进室外的身体锻炼来完成的。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动作技能教学中,进行各体育项目运动时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体育教师视体育课为“高压线”教师上课总是提心吊胆。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组织教学、实施保护,达到练习强度,难度,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保证学生的安全,是长期以来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关心和探讨的课题。如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大部分时间是指导、引导、学生练习与训练。教师应首先明确职责,必须非常清楚本职工作是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护学生身体不因参加体育锻炼而受伤害。这种意识越强,体育安全的保障系数就越大。2.保证课的准备活动要充分。每节体育课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充分的准备活动能有效全面地锻炼学生身体,使其更好地投入各项体育活动,更有效地避免一般性的伤害事故的发生,如扭伤,拉伤等;准备活动还应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重点加强某部位的活动。如急行跳远,就必须特别加强下肢关节,如裸、膝等部位的活动。其次课堂组织工作要周密。体育课上的一些事故,不少是因组织工作不当造成的,因此,必须从安全角度出发,做好体育课教学的组织工作。3.因材施教,学生之间有较大差异,教师不要统一要求。有些动作也许对于一些体育有专长的人来说很容易,但是对于体质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就很难,不安全的因素就多了一分。这时就要求教师个别对待,在教学目标与要求方面应有所不同,争取做到“一人一个要求,一人一个目标”。

当然,我们的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要注重上述的几种教育,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情感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既有健康的身体,又有高尚的情操。

(作者单位:贵州省务川县民族中学)

上一篇:新课程下的“自主探究”模式 下一篇: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趣味教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