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宝宝爱“吃醋”吗

时间:2022-08-07 05:55:15

你家宝宝爱“吃醋”吗

星期天,同事带者两岁的儿子到我家作客,小宝宝可爱极了,大家都争着去逗他。起先,儿子阳阳也挤过去亲了亲他,但不大一会儿,阳阳就有些不高兴了。接着,阳阳开始大声唱歌,可是没人注意他;阳阳又跳了起来了在幼儿园刚学会的舞蹈,可还是没人注意他。阳阳懊恼极了,他一把抢过小弟弟手里的玩具熊,狠狠地摔在地上。

许多成人认为,孩子没有在社会上攀比、竞争的经历,不会有嫉妒心理,其实不是那么回事。美国心理学家斯坦贝格认为,嫉妒感可能最早出现在学步前的婴儿期。研究资料显示,有些不满周岁的婴儿看到母亲给其他婴儿哺乳时,会出现心率加速、面色潮红、哭闹等不良反应。

阳阳怎么了?

阳阳肯定是嫉妒了,因为所有的人都去关注小弟弟了。阳阳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可别人还是没有关注他,于是他狠狠地将小弟弟的玩具熊摔在了地上。儿童嫉妒的成因较为复杂,包括儿童先天气质类型、外部教养环境、个人能力强弱等诸多因素。儿童嫉妒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

“独占性嫉妒” 即不能容忍父母疼爱别的孩子,会因此表现出不满、哭闹、反叛等情绪,有的孩子甚至会出现一些倒退行为,如故意尿湿裤子,故意做出比自己实际年龄幼稚的行为,以期引起大人们的注意。

“敌对性嫉妒” 即对获得家长、老师表扬的其他儿童怀有敌对情绪,有的孩子还会当众揭发受表扬孩子的缺点或不足之处。

“排斥性嫉妒” 即排斥拥有很多玩具、用品、零食而又不和自己共享的伙伴。在一般情况下,儿童都很喜爱跟拥有很多玩具、用品、零食的同伴在一起玩,但当同伴拒绝将自己拥有的东西与他们分享时,他们往往就会表现出嫉妒情绪,如损害同伴的玩具,孤立同伴等。

概括:儿童的思维方式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希望独占父母和老师的宠爱,希望总能处于受表扬受关注的优越者的地位,他们不能分析这种希望是否客观合理,也不会进行自我调节。若发现别人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比自己强时,会产生羞愧、不满、怨恨、愤怒等复杂情绪,这就是嫉妒。幼儿的嫉妒表现在各个方面,在各种场合、各种活动中都有可能表现出来:如看到别的孩子亲近自己的妈妈时,他会立即跑过去推开别的孩子并说:“这是我的妈妈!”;也有的孩子会因为自己不如别人就哭泣流泪,大发脾气;有的则会用冷言冷语、背后说坏话、吹毛求疵等方式来表现嫉妒之心。

哪些孩子容易出现强烈的嫉妒心理

1.婴儿期缺乏父母亲关爱的孩子。这类孩子缺乏安全感,长大后往往不能理解别人的情感,显得特别以自我为中心。

2.受到父母溺爱和娇惯的孩子。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独霸心理极为严重。

3.受不良家庭环境影响的孩子。有的家长经常相互猜疑或当着孩子的面去议论别人,贬低别人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4.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的孩子。有的家长总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别的小朋友,使孩子由不服气而产生嫉妒。

5.经常得不到认可的孩子。得不到认可的孩子特别期望得到“关注”和“重视”,很容易对那些得到老师、家长认可的小朋友产生嫉妒心理。

概括:嫉妒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情绪反应,它既有许多消极因素,也有一些积极因素。消极因素是指嫉妒容易使人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容易嫉妒的孩子经常会因自私而缺乏包容之心;嫉妒能制造矛盾,影响团结,孤立自己,不利健康成长;严重的嫉妒还会演变成一种仇恨,产生报复行动。积极因素指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自尊心,激起他的竞争意识,使他能积极努力,迎头赶上。因此,利用得好,嫉妒也可以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始动力。

出现了嫉妒心理,爸爸妈妈们该如何引导?

其实,孩子的嫉妒心理是完全可以化解的。爸爸妈妈们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尽可能多地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养成与人分享的好习惯,学会宽容大度。4岁左右,孩子进入了伙伴游戏期,他们喜欢通过参与集体活动而体验到他人的情感,如果爸爸妈妈在过渡时期为孩子做好心理引导,嫉妒心很强的孩子也会安全快乐地与他人分享。

2.恰当的教育方式。有些父母经常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横向比较。如“为什么你就不能像甜甜那样听话”“你吃饭还不如你的小妹妹”……如果爸爸、妈妈总是夸奖别的孩子,孩子就会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从而产生嫉妒心理。

3.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让他对父母的爱非常有自信。帮助孩子将消极的嫉妒心转化为积极的动力,提升他的竞争意识。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明白自己落后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待孩子情绪平静后,再和他一起分析哪些方面做得不好,还需要努力。逐渐将他向奋发向上的道路上引导,让嫉妒心转化为自信心。

4.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所谓移情,简单地说就是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移情能力的形成,是孩子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而心理成熟的孩子自会有排解嫉妒心的能力。我带阳阳去朋友家做客时,总是事先吩咐朋友多抱抱他。回到家里,我就问阳阳:“小朋友的妈妈抱你,你是不是很开心?”让孩子明白,别人的妈妈抱自己,是表示对自己的喜爱。接着就可以进一步引导他:“假如小朋友到咱们家来做客,妈妈该不该抱他呢?”如此多次重复,孩子的移情能力就会得到加强。

总之,对孩子来说,嫉妒是一种十分自然的反应。成人不必过分担心,只要引导得法,孩子的嫉妒是不难克服的。

上一篇:我们要不要批评孩子 下一篇:做一个理性的妈妈(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