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当代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

时间:2022-08-07 04:58:09

深究当代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

摘要:信息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的教学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角色的转换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从信息时代高等教育的新特征出发,阐述了高校教师角色应由传统的权威者地位向信息时代的学习者、开发者、合作者、导向者、研究者的转化,构建教学中师生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教师角色

韩愈曾说,“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21世纪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已渗透到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为教育注入生命血液的高校教师,应责无旁贷地在这场以创新教育为中心的变革中,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改革,并充分认识到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准确地转换角色,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并成为推动这场变革进程的合格主力军。

一、高校教师角色转换是时展的必然

当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时,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将不再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者、传递者的角色发挥作用。权威地位受到挑战,角色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教育技术,不论物化形态的还是观念形态的,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也必然对教育的社会地位、知识传递模式、教育目标、课程、大学生和教师等都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将改变人们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也意味着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角色必然发生转换。信息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向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提出了挑战:传统的教室、讲台、黑板、课桌以及板书、演示、批改作业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对教师来说都是极为熟悉的,而且,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这种环境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当这一切被网络、屏幕、信息化信息、统一的印刷文字等技术支持的产物代替时,教师的挫败感是可想而知的;更重要的是绝对控制的地位已不复存在。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高校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交往不再主要以语言为唯一的交往手段,而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交往手段的多元使得教学能在更大的空间展开,更能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目标。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育目标、观念、课程及师生关系的逐步转变迫使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地位,要求他们走出传统的角色,继而扮演新的角色,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已成为了时展的必然。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信息教育技术对教师挑战不是教师职业的消亡,而是教师对自身职业角色的重新审视、重新定位。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教育信息化进程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落实,也关系到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我国在人才竞争方面的地位。信息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使教育由传统的封闭式走向了信息的开放式,扩大了教育的规模,提高了教育质量,降低了教育成本,增进了教育、教学的效益。由于信息教育技术手段把传统上由高校教师、大学生构成的人与人的教育系统发展成为教师、教学机器、大学生构成的人与机器与人的新型系统,教师由台前被推到台后,尽管如此,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必须发动教师、依靠教师。所以,就教师本身而言,教师需要认识信息教育技术的变革对教育信息化的影响,在“人与机器与人”的新型教育系统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唯其如此,才能自觉地抢占教育的“制高点”,才能承担信息教育所赋予的历史重任。

二、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角色的转化策略

(1)大胆创新,转变高校教师的教学观念。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新的教育技术,高校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媒体、驾驭新的技术,利用科技兴教、科技促教,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关键。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从以往的“知识型”“应用型”人才向“创新型”“创造型”人才进行实质性的转变。向大学生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指导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如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促使他们更为全面地自我发展。信息教育技术改变了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使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从而知识传递者这一传统角色开始发生改变。计算机网络使大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获取来自教师以外的大量知识信息,教师知识上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教师仍然是大学生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者,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加强对大学生的育人工作,培养大学生具有优秀的品质和健全高尚的人格。具体来讲,要在以下几个结合上下工夫。一是人机交互的教学与传统的课堂面授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来取代自己为教学活动主体的能动作用,而应适当增加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的环节。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不仅是语言、行为的交流,更是师生心灵和情感的交流。在大学生的身心成长过程中,教师起着无可替代的示范作用,通过知识的讲授,教风的熏染,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把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严谨的治学态度、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传递给大学生,为大学生树立做人的榜样。二是传授现代科学知识与塑造人文精神相结合。网络信息的庞杂,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容易让大学生在信息世界里迷失方向,失去判断力。教师在传授现代科学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教会大学生识别网络信息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培养大学生对世界、对民族、对社会和对人生的理性认识。可以通过学科渗透、文理融合,有意识地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三是课堂教学与课外交流相结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课堂教学频率减少,师生的课堂交流机会也减少了,教师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课外时间,或借助网络载体如MSN、QQ、飞信等与大学生谈心,更好地了解大学生,与大学生在心灵上息息相通,从而给大学生以启迪心智、健全人格的完整教育。

(2)突破界限,树立教师全新的合作观念。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最大贡献是突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界限,使“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各种技术支持地理上分离的研究单位、学科以及个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更公平地获取专门知识、信息的途径,因而对教育改革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改变以往制度上分离以及个体之间的工作相互隔绝的状况。首先,需要构建教学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大学生已经成年,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不同的见解,可以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设备进行实验以求证自己的假设,可以在网络上畅谈自己的想法,师生之间应是一种相互理解承认、相互敞开和接纳的社会性关系。其次,在现代教育研究中,教师可以合作研究、交流;在教学的准备过程中,不同地域的教师也可以合作,设计课程、开发教学软件,讨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革新,分享经验,讨论难题的解决办法。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再受常规教室束缚,协作交流的范围可以从班上的小组扩展到整个班级以及班与班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甚至校与校之间,大学生的学伴可能是同班同学,也可能是另一国家的大学生。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大学生进行交流研讨,促使大学生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发展。

(3)转变学习观念,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转换。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为了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挑战,教师必须要坚持终身学习,要不断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除了接受业务和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外,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掌握新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熟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技能,不断增强教学效果。另外,信息教育技术代替了教师的一部分职能,当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育科研,而且信息教育技术对教师提出了教育、教学研究、改革的要求。所以,教师的角色应从教书匠型向研究型教师转换。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施展才华、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提供了契机。教师要深入探索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大学生学习的特点、规律,以及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时代的前进与发展,必将给高校教师角色带来更大的挑战。关于教育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质和高校教师角色的定位以及其转换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很多,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大学生的需要,走在时代的前列。

参考文献:

[1]顾萍.网络教学模式特点与高校教师角色特征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6).

[2]冯永刚.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角色的再定位[M].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3(3).

上一篇:关于银行实行内部绩效审计的感悟 下一篇:客户差异化的价值与方法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