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

时间:2022-08-07 01:46:17

五年制高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

摘 要: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正在发展着的边缘学科,其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动态性。综合性是指它涉及管理科学、系统科学、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覆盖面广,内容繁多,教师、学生双方难教、难学;该课程的实践性又很强,但对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又不能在学生时代单独进行,而离开实践又感到如入“空中楼阁”;动态性是指管理信息系统是随着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实质,“多快好省”地让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是本文努力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手段 案例 图例 多媒体

信息化社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企业面对纷繁、海量的信息,必须进行有效筛选,来为我所用。因此,为了加速社会信息化的过程,配合社会对信息管理与开发人才的需求,高职、高专等教育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在其涉及的学科领域上,它对技术有极高的要求,并要求对组织管理有深刻的理解,反映了科学与人的融合的特点,这种交叉和融合正是管理信息系统最重要的特征。也正是这种交叉和融合,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高的要求,对教学的学科知识的构成也提出了要求,既要懂计算机方向的相关知识,又要懂管理知识等。而五年高职的学生对管理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这又为教学工作带来了一个难题。下面结合我在讲授这门课的过程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形象、简化教学,力求做到让学生有兴趣学、学得懂。

一、充分运用案例,进行形象教学

案例教学的特点是将要讲述的内容通过相关的案例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简单的、有趣的、直观的案例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因为这个案例是学生通过学习、思考能懂得的案例,也应该是有趣的案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里学习和掌握知识。

我在讲授系统的概念和特征时,其中有一个是系统的关联性(体现了系统的功能),列举了一个关于“拿破仑论法国士兵和马木留克兵”的案例:拿破仑描述骑术不精但纪律严明的法国士兵和当时最善于单兵格斗但毫无纪律的马木留克骑兵之间的战斗,拿破仑说道:“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一百个法国兵与一百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打败三百个马木留克兵;而一千个法国兵总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木留克兵。”我就给学生分析:当法国人数很少的时候,他们虽然有严明的纪律,但是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组织,由于骑术差,战斗力不强,就容易被马木留克兵打败。当法国士兵的数量逐渐增加时,逐渐就形成了一个组织严明的整体,相互之间配合默契,而马木留克兵虽然人数也差不多,但由于他们毫无纪律,各自为战,就很容易被组织严密的法国骑兵各个击破,体现了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通过分析,学生对系统及内涵就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而且听了故事,情绪也被积极地调动起来。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方法,等等。这些方法对于五年高职的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如何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这些方法,我在讲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案例,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介绍这几种方法,并且在讲完之后,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让学生再从一个比较高的角度再次认识这几种方法。如在讲述原型法时,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原型,它的特点是什么,再讲如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我给学生介绍了一个用原型法开发一个公事包管理程序的案例。内容如下:

某零售经纪人要求开发一个联机的公事包管理程序。系统终端用户是按原型法建立的。屏幕的第一版是按照用户提供的跟踪约会和活动的日历的说明来建立的。如图1所示。

但是,当用户在实际使用日历屏幕工作时,建议在屏幕上增加月份和年份的标记和一个暗示约会是否已经履行或者一个活动是否被完成的标记。这些经纪人还提出,他们需要访问系统中保存的关于他们约定的顾客的全部信息。于是系统人员又增加了一个链接,使经纪人能够直接从日历屏幕上移动到顾客记录。修改之后的原型如图2所示。

在综合分析了上述案例之后,可进一步进行分析。上面的图2是在图1的基础上,由使用者根据需要又提出的一些新的要求后进一步改进的。图1是图2的基础,也就是所谓的“原型”。它是构建用户最终系统的“初始模型”,图2也不一定是最终的系统,有可能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再作修改,从而形成用户满意的新的系统。在让学生了解了“原型”的基础上,再讲述原型法的概念、特点、步骤、优缺点等就能容易理解了,从而达到了使用案例进行教学的目的。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教学应该是教师重点使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案例的分析、说明,体现出案例的趣味性、科学性、简略性、可接受性,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理论的目的。这也是我在教学中一个很深的体会。单纯、枯燥理论的讲解只能让学生“望而止步”。只有把他们正确地引导进来,让学生最终能“主动”地接受、思考教学过程,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巧妙运用图例,细化教学内容

文字在描述自然风光、人物情感等方面有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自然科学的一些现象内容如果单纯使用文字表述会让人觉得生涩、枯燥、乏味、难以理解,这时有必要借助其他手段帮助、加以理解。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示(图例)的直观、形象的特点和优点,在授课过程中穿插相关内容的图示,通过图示内容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文字内容。

教材对数据流程图进行了介绍,这是用来描述系统的分解(即描述系统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等),但是没有说明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还需要使用数据字典等工具对数据流程图进行补充说明。数据字典的概念是这样的:它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外部实体进行定义和描述的工具,是数据分析和管理的工具,同时也是系统设计阶段进行数据库设计的重要依据。如果简单地把这个定义以及定义中涉及的几个概念只是用语言给学生介绍一下,那就真的如“空中楼阁”,不能一目了然了。我就分别对上述几个部分采用图示的方法予以阐述。如在介绍数据项时是这样的:数据项又称数据元素,是最小的数据组成单位,也就是不可再分的数据单位。如图3所示。

数据项定义

再经过分析、讲解,学生对数据项就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数据流是数据流动情况的说明,是处理逻辑的输入和输出,由一个或一组固定的数据项组成,如图所示4。

数据流定义

通过上面的两个图例分析,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掌握数据项、数据流的相关知识,再加上他们学的就是计算机专业,就更加轻车熟路了。小小的一幅图,在这里就能抵得上“千言万语”了,也不用多解释什么,就能让学生掌握事物的本质了。

三、合理运用网络资源、参考教材,扩大知识面

如果一个人仅仅局限于一本书上的信息、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一个老师如果仅仅是满足于一本书、一节课,那也不能体现老师的自身价值。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信息量无限增加,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必须要采取有效途径,扩大知识面,以一桶水来浇注一杯水。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网络的优势,运用网络资源补充教材、充实教材,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更新现代化知识。在课堂上,下载网上相关课程的内容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了解课本以外的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达到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的目的。同时告诉学生在课后可以利用的网络网址,让有条件的学生自己去学会浏览知识。

参考教材也是老师的一个好帮手。它可以为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知识天地。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善于利用他人的知识为我所用,变为我的知识,就可以用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因此,我不仅教给学生如何使用参考教材,更多的是用参考教材上的知识补充我们教材上的不足,“拾遗补缺”,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提升课堂容量和质量

前文提到,在课堂上可以运用案例教学、图示教学、网络教学等,而这些有时是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有的案例比较长,有的图示比较复杂,口头讲述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给学生形象、直观的屏幕显示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运用Word、PowerPoint等展示案例、图例,让他们通过观看、直接吸收、再进行分析,要比老师讲几遍的效果还要好,而且增强了课堂效果。图例和案例有时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将他们很好地结合起来,发挥现代科技手段的作用,对学生也是一种促进。上网下载网络资源更是离不开网络和多媒体。因此,一个现代社会的教师能否充分运用好多媒体手段,不仅仅是为了上好课,更重要的是体现是一种科学观念、先进的思想,而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了。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师生之间也有了很好的互动,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个教师要教好书、上好课,不能仅停留在备好课、上好课的基础上,还必须时时注意总结,处处留心,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创造性地工作,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理念,适应新时代对职教工作的要求,推动我们的职业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明.软件工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7.

[2]王恩波.管理信息系统实教程.电子业出版社,2002,8.

[3]侯炳辉.信息管理系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6.

[4]张基温.信息系统开发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仲秋雁,张友德.管理信息系统.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6]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左美云.信息系统的开与管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在高职PLC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中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存在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