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实行精益化管理的必要性

时间:2022-08-07 12:53:16

建筑施工企业实行精益化管理的必要性

摘要:针对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迫切需要提高竞争力的需求和对精益建筑应用较少这个情况,本文从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浅要讨论建筑施工企业精益化。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精益化管理

Abstract:For the domestic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urgently need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demand and lean construction is less used to this situ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universal existence question, shallow to discuss the lea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Key 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lea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建筑业在生产能力、生产规模、经济效益、技术装备水平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随着国家经济政策和投资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在以扩大内需、增大基础设施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的背景下,建筑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市场空间和发展领域有了新的拓展,我国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日益巩固。但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建筑企业的发展。

1.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生产率偏低

劳动生产率是反映一个产业生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最重要、最综合的指标。中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相当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和意大利等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总和的1.85倍, 是美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的4.5倍。然而,中国建筑业的年产值却只相当于美国建筑业20%,其劳动生产率在20世纪90年代总体上相当于日本建筑业的1.25%。在国内,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按总产值计)不及工业的三分之一。

2.中国建筑施工企业利润率较低

我国建筑产业的利润额是逐年增长的,但是,建筑业的产值利润率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从1999年的1.5%仅仅增长到2006年的2.9%,利润率比较低,利润空间狭小。建筑业的利润率相对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3.中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建筑产品质量差

建筑产品是建筑市场的客体,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城乡人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高 ,尤其是量大面广的住宅质量问题比较多 ,质量通病仍然存在。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优良品率不到全部竣工工程数量的5成。建筑产品质量差有多方面的原因,例如,员工缺乏质量意识,建筑材料与建筑配件的质量问题等。建筑企业自身的原因是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不断的消除自身的原因,提高建筑企业产品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在市场上的声誉,提高市场竞争力。

以上三个方面构成了中国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传统的粗放式管理。中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如果要发展,就必须转变管理方式,充分运用精益建筑理论,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拉大利润空间,提高利润率,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最终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二、建筑施工企业精益化管理

要使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增强,应将精益建筑的思想应用到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中,逐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精益化管理。

1.精益思想

精益思想的核心是要力求节俭,消除一切不必要(不会增加价值)的活动,将成本、时间、资源诸要素的支出降到最小化。精益管理由最初在生产系统的管理实践成功,已经逐步延伸到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也由最初的具体业务管理方法,上升为战略管理理念。它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流程速度和改善资本投入,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精益管理要求企业在为顾客提供满意产品与服务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必须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设备、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

2.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

随着投资持续增长压力的增大、劳动关系管理的日益规范和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以及工程量清单报价的全面推行、五大诸强的迅速崛起,施工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施工企业盈利难度越来越大。虽然看起来市场很大,很多施工企业仍然感到活难揽、事难干、钱难赚,过去单纯依赖投标和劳动密集的传统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加强管理,通过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变得越来越迫切。精细化管理不再是追求行业领先的一部分施工企业的专利,而已成为所有施工企业的外在压力和内在需求。

3.施工企业由精细化向精益化转变

施工企业管理环节多,管理的时间和空间跨度大,管理复杂程度较其他类型企业更高,基于自身或他人的成功经验,对企业各项管理活动进行细化,建立管理运行的程序和规则十分必要。经过十多年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实施与改进,一些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又快又好发展。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施工企业在管理精细化的基础上,还要实现从“做好每件事”到“做的每件事对企业都要有价值”的理念转变,运用精益思想,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管理不是最终的目的,一切管理工作都要进行一个前提审计:是否能改善企业运行质量、提高企业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精细化管理着眼于管理过程,也就是做好每一件事情;而精益化管理才是真正的着眼于结果,使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对企业有价值,而且实现价值最大化。从精细化到精益化,既是一种理念的提升,也是一种方法的调整。

4.精益化管理推动施工企业迈入发展的新境界

建筑业是其他各行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性先导产业,全社会5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要通过建筑业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我国若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必不可少,从而也就保障了建筑业的总需求和建筑市场的总规模。从早年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到近几年的房地产投资驱动,再到未来几年铁路、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上升、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由房地产供求突出矛盾导致的建设需求,都将较好地保障建筑企业的外延扩张。

但我们也要看到,全国有近60000家建筑企业,由于建筑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退出壁垒相对较高,导致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从而使建筑业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和产品的同质化严重。由于大多数企业以相似的业务和经营管理模式竞争,为了释放自身生产能力,竞相压价、恶性让利、业主拖欠已经成为常态,行业利润率水平长期徘徊在1%-3%左右,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外延扩张的基础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对施工企业内在素质要求也相应的提高。2004年以来,建筑业企业数量一直低速增长,甚至是负增长,建筑企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加快,产业集中度正快速上升,每个建筑企业都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双重挑战。我们可以看一看近几年中国500强企业的排名,虽然建筑业是我国经济结构中增长最快的市场,但许多企业的排名却一路下滑,甚至是加速下滑,也充分证明了“慢进则退,不变则亡”的法则。精益化管理为施工企业打开了一扇大门,迈过去是光明的前景和敞亮的通途。管理是否实现精益化,将成为决定企业未来发展命运的分水岭,容不得施工企业半点的犹疑和侥幸。

三、企业精益化理论的缺陷

精益化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发展趋势,虽然在我国建筑行业已有不少企业进入精益化,但精益化理论中仍存在以下不足,导致真正成效显著的企业并不多。

(1)精益建筑理论发展时间不长,整个理论体系的构架还没有形成,标志性的成果和相对成熟的技术还比较少。

(2)目前对精益建筑理论的研究是分散性的,把精益建筑理论现有的成果整合应用到中国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研究还非常缺乏。

(3)精益建筑理论在某些方面还有缺陷,对于应用时克服缺陷的研究还比较浅显,尚需进一步研究。

四、结束语

精益化理论虽然仍需进一步研究完善,但作为当今世界建筑业的先进模式,已经引起中国建筑施工企业的高度关注。精益化的引入,是传统建筑企业的一场革命,是传统建筑企业发展的一个机遇。精益建筑的应用能够帮助建筑施工企业打造出一支世界一流的管理团队,促进建筑施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观念转变,树立精益思想,改变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现状,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精细化管理将使施工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精益化管理将使施工企业发展进入新境界。

参考文献:

[1] 刘贵文 金志刚,中国建筑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国际经济合作 2007 年第 7 期.

[2] 中国统计年鉴2008.

[3] 闪海燕,我国建筑业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思考,中州煤炭,2006年第 4期.

[4] 李广,精益思想在建筑业中的应用研究,天津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4.

[5] 王涛,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大众科学,2007.

[6] 黄如宝,杨贵,精益建设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年第3期.

[7] 陈勇强,张浩然,精益建造理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中国港湾建设,2007年8月.

上一篇:通信自动化技术在智能楼宇中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有关建筑材料检测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