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推高全球利率

时间:2022-08-07 12:13:19

“十二五”推高全球利率

中国新的五年规划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它的主要特点是对官方政策进行调整,将原本的着眼于GDP增长的最大化,转变为提升消费以及劳动者的平均生活水平。

虽然这一变化是由中国的一些因素所导致,但它将对全球现金流及利率造成显著影响。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时间之内GDP的高速增长,无疑已经让数亿中国人的收入得到了提高。而其中受益最大的,则是那些居住在城市以及城郊区域的人。与此同时,在城市中就业的农民给农村老家的汇款,也有助于这些地区的生活水平。

但是,中国实际的工资及消费的增长速度,却远远低于该国GDP的增长速度。事实上,中国GDP的增长主要归功于大型国有企业,它们也借此巩固了自身的行业垄断地位。此外,还有大量的中国产品被输往国外,其出口总额大幅度超过进口总额,仅在去年就创造了3500亿美元的经常性账户盈余。

现在,中国已经在规划如何提高实际工资的相对增长率,并以此刺激更多的消费,同时还在强调进一步扩大服务业而非制造业的规模。国有企业将被迫将更多的利润拿出来分享。

而人民币的升值,则将导致中国的制造商将重心从国际市场转回到国内市场。此外,政府也将在低收入者住房和扩大医疗保障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

上述几点都意味着中国的国家储蓄将减少,而家庭和政府的支出将增加。目前,中国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储蓄率,大约相当于其GDP的50%,这个数字无论是在其国内还是全球范围内都非常重要,也正是它导致了中国的经常性账户盈余。

一个将资金更多地用于储蓄而非投资于设备和基建的国家(比如中国),将会向国外输出经常性账户盈余;而与此对应的则是一个投资高于储蓄的国家(比如美国),会通过从全世界进口多于出口的方式来消化上述盈余。

一个拥有经常性账户盈余的国家,能够有钱去提供贷款或者投资于世界其他国家;而一个经常性账户出现赤字的国家,则必须向全球其他国家借钱来弥补其外部逆差。更加精确地说,一个国家的经常性账户平衡状况,就等于其国家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差额。

中国未来储蓄的减少,意味着中国经常性账户盈余的减少,以及其向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借款能力的削弱。如果对增加消费的新一轮强调能够使中国储蓄相对于GDP的比率下降5%,中国依然会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

但是,这5%的下降将完全消灭中国的经常性账户盈余。这本不该出现的情景,却完全有可能在本轮五年规划的末期变为现实。

如果这一情况发生了,对于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将十分巨大。没有了经常性账户盈余,中国就不再是美国政府债券以及其他国家债券的净买家。

此外,如果中国政府及中资企业想继续开拓海外石油资源或者进行商业投资,就必须出售自己投资组合中的美元债券或其他国家的债券。这一新举措的后果,是美国以及世界各国债券利率的进一步提高。

而利率是否提高还同时取决于美国的储蓄和投资在同一时期内有何进展。自2007年以来,美国的家庭储蓄相对于GDP总额的比率已经上升了3%,公司储蓄率也有所提升。但是,大量增加的政府赤字却掩盖了上述成果。

事实上,2010年的美国经常性账户赤字比前几年都低的唯一原因,就是其在住宅和其他建设项目方面的投资大幅减少。

如果美国人对住宅的需求重新上扬,而企业又想增加投资,那么,中国的低储蓄率和美国继续存在的高财政赤字之间将出现冲突,并导致全球利率的大幅上升。

作者为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曾任里根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以及权威智库“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总裁

上一篇:中国如何迈过“中等收入陷阱” 下一篇:缓慢复苏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