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MW机组加装真空提高装置后节能效益解析

时间:2022-08-06 10:46:08

1000MW机组加装真空提高装置后节能效益解析

摘 要:文章首先介绍了某供电企业1 000 MW机组的现状,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机组的改造,即加装真空提高装置,然后对新装置的原理及带来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1 000 MW机组;真空提高装置;凝汽器

中图分类号:TK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6-0092-01

当前,生活生产用电量陡增,为满足越来越高的供电需求,大功率机组研究日益增多。1 000 MW机组自诞生起,就受到人们高度重视,在电力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其中的关键部分,真空系统可维持真空源的稳定,以满足生产需求。因机组功率较大,运行时消耗多,需对真空系统进行优化。为此,可加装真空提高装置加以改造,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 实例分析

某发电公司拥有两台以1 000 MW机组为支撑的燃煤机组,燃煤发电后,通过500 kV的输电线路将电力输送至省区电网。汽轮机由东方汽轮机厂生产,额定功率为1 000 MW,实际值可达1 035 MW,采用的是单轴四缸四排汽、凝气式轮机,高压缸为一个双列调节级,8个压力级,中压缸为2×6个压力级,低压缸为2×2×6个压力级。

2 改造的必要性

2.1 现状

若机组采用凝气式机组,运行是否经济划算与机组真空系统密切相关。该公司的3号和4号机组即为1 000 MW凝气式机组,根据其自身特性,结合机组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机组在每年的春、夏、秋三季工作时,可将真空维持在95~92 kPa。若平均负荷有所变化,是额定负荷的80%时,保持原来的燃煤量,真空每下降1 kPa,此时机组的发功率要降低近10 000 W,致使每度电供电煤耗增长2.8 g/ kW·h。该企业使用的1 000 MW机组,每年可发电近70亿 kW·h,可见原来的方式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为提高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必须降低能耗,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提高机组真空。

2.2 机组改造的重大现实意义

机组凝汽器采用单流程、双壳体、双背压式,在机组循环冷却水温33 ℃且背压小于5 kPa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工作。其压力主要来自于两部分:一是蒸汽分压,二是空气分压,空气分压受凝汽器的压力影响较大,二者呈负相关。另外,凝汽器的密实性极为重要,绝对的真空只存在于理论,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为空气一旦流入,便会产生空气分压,真空漏入量和抽出量的平衡程度与空气分压紧密相连。为降低器内的空气分压,通常会采用两种方法:①降低真空漏入量,提升真空的严密性;②加强真空泵的吸气性能,尽量将流入器内的空气全部吸出,最终达到降低空气分压的目的。早在前几年,某供电企业在原来的600 MW机组加装了真空泵工作水降温装置,从日后的运行状况来看,凝汽器的真空有了极为明显的提升。据当时的试验资料显示:在第一次试验时,#6机组的承载负荷为596 MW,加装降温装置后,凝汽器的真空平均增长了0.42 kPa;第二次试验时,该机组的承载负荷为560 MW,加装降温装置后,凝汽器的真空平均增长了0.72 kPa;第三次试验时,该机组的承载负荷为320 MW,加装降温装置后,真空平均增长了2.4 kPa。

从这些试验数据中可知,自安装了工作水降温装置,有效地增强了真空泵的抽吸能力,进而使得凝汽器内的真空严密性有很大的提升,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尤其是在机组负荷较低时,此效果更为明显。因有过类似经验,在此次1 000 MW机组改革中,对其#3和#4机组开展模拟试验。得出结果后,配合相应的算法加以推算,在安装真空提高装置后,#3号及#4机组的真空大约可增长0.65 kPa,同时排气温度降低约1.8 ℃,煤耗平均可降低2 g/kW·h。当凝汽器的排汽温度在30 ℃以上,且循环水的温度超过15 ℃时,能够去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该设备多在每年的3月至10月运行工作。由此可以推算,假设每年工作9个月,机组年发电量为60亿 kW·h。三个季度的总发电量高达50亿 kW·h,每年的煤耗可减少近8 000 t,市场煤价约为800元/t,照此计算,每年可节省640万,成本降低,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 1 000 MW机组凝汽器真空提高装置的运行原理

改造后的系统是对原系统的改进,即以原来的抽真空系统为基础,加装一套新的真空提高装置,具有智能控制功能。机组在此新系统的辅助下,可使真空泵的极限真空保持在一个较高的范围,同时可降低工作水温,使其处于一个较低的状态,进而达到提高真空、降低煤耗的效果。此外,新系统还能在线实时监测工作水温度的状态变化,并将监测结果通过显示屏予以显示。为保证真空提高装置的性能,对其核心设备有严格的限制,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作为其核心,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包括冷凝器、吸收器、发生器及蒸发器等结构,而且这四个容器保持真空状态。在高空状态下,水的饱和温度会有所降低,溴化锂溶液的吸湿性增强,根据这些原理,以纯净水为冷剂,实现连续制冷。关于单效吸收式机组的循环方式,往往比较简单。大致程序为:由吸收器先吸收溶液,之后,溶液泵将吸收的溶液送到溶液热交换器内,对溶液进行加热,然后送至发生器中;在此,稀溶液再次被热源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会蒸发出冷剂蒸汽,溶液开始浓缩,稠度增加,最终完成由稀溶液到浓溶液的转变。继而便是关于浓溶液的回流,经U形管和溶液热交换器降温后喷淋在吸收器的管簇上,吸收蒸发器来的冷剂蒸汽后再次变为稀溶液。发生器内温度较高的冷剂蒸汽在冷凝器中被冷凝后形成液态冷剂水,并进入蒸发器;蒸发器内的冷剂水被冷剂泵均匀地喷淋在蒸发器的管簇上,吸收管内水的热量后再次蒸发,继而又形成低温的冷剂蒸汽被吸收器中喷淋的浓溶液吸收。按照以上顺序进行循环,直至实现连续制冷的目的。

新的真空提高装置以热水为动力,热水主要从机组#5低加出口凝结水引出(90 ℃),使用后返回#5低加入口(85 ℃)作为降温装置的动力。在此过程中,热水是直接从系统内输出,能够起到较好的节能作用。制冷系统输出的温度较低的冷冻水,有一部分进入到真空泵内,使泵内的抗汽蚀能力有所增强,以提高真空泵的极限真空;还有一部分冷冻水喷入抽空气管道内,致使抽气管道的蒸汽在进入真空泵前大量的凝结,以达到提高真空的目的。当抽气量和极限真空提高后,空气分压会明显降低,最终达到凝汽器真空提高的效果。

4 所取得的节能效果

2011年6月,该企业在#3机组的真空提高装置的安装工作结束,8月份试运行,8月28日,#3机组真空提高系统正式运行,低背压凝汽器的真空降低了1.4 kPa,高背压侧真空大约降低了0.35 kPa,平均真空降低了0.65 kPa。按照机组负荷率的80%计算,煤耗可降低1.76 g 。从8月底运行后半年,#3机组共发电385 400万kW·h,煤耗降低1.76 g,共节约煤6 783 t,煤价按照800元/t计算,可节约资金约543万元。

5 结 语

目前在我国1 000 MW机组投产或在建的已经很多,为发电、供电做出了巨大贡献。因供电煤耗较大,使得企业投资较多,为降低煤耗,需提高凝汽器真空,因此,需要加装真空提高装置,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果。

参考文献:

[1] 左兰波.1 000 MW机组加装真空提高装置后节能效益分析[J].发电与空调,2012,(2).

[2] 胡斌,吴彭杰.1 000 MW汽轮机快冷装置的应用[J].能源与节能,2013,(9).

[3] 孙凯,李淑钰,祖宇聪.多线程技术在1 000 MW水轮发电机推力轴承试验上的应用[J].大电机技术,2011,(6).

上一篇:浅议中式烹饪科学上浆挂糊与芶芡的基本技能 下一篇:锥形带孔零件外形精加工的完全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