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靓丽的开头和结尾

时间:2022-08-06 10:39:55

【技法解读】

一、拟题,点亮文章的眼睛。

俗话说:“花香蜂自来,题好文一半。”也就是说,一篇好的文章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可成就一篇好的文章。因为好的文题,往往是传达文章主旨、内容和意蕴之神的“眼睛”。写作时,如果你能让文章拥有一双靓丽、迷人的眼睛,读者自然会一见钟情。

1.巧用修辞方法拟题。

文章的标题和内容一样,需要形象生动,有文采。运用修辞手法拟题既可达到熠熠生辉的效果,又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比如,作文题目“我与‘我的天空’的亲密接触”。这个题目具有形象的比喻义,它把人的心灵和内心世界比喻为“我的天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比喻,而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层次的理解,得其精髓,得其神韵。

2.善于引用、化用拟题。

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古典诗词、广告用语、流行歌词等具有语句凝练、含义深刻、优美流畅的特点,以之为题,可巧加翻新,既给人亲切之感,增强感染力,又能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如作文题目“跟马蜂斗,其乐无穷”,便是化用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的篇末点睛句“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典雅而深刻。

3.设置悬念,激发读趣。

悬念能吊起读者胃口,激起读者探求内容的强烈愿望。如2013年山东省青岛市一考生的作文题目“找回失明的心”,便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让人耳目一新,有种想读之而后快的感觉。

4.拓展领域,别开生面。

拟题要有创新,富有情趣,给人新颖的感觉。可以结合文章所涉及到的领域,把该领域中的专业术语嫁接到作文题目中。如作文题目“复制幸福”“幸福格式化”,都借用了网络术语,新颖时尚,能吸引人的眼球。

5.逆向思维,换个角度拟题。

写文章要善于运用逆向思维,打破常人的思维模式,做到别出心裁,有个性。拟题更是如此,换个角度去思考,或许会柳暗花明、匠心独具。曾有一篇题为“妈妈,下辈子你做我的女儿”的文章吸引了众多老师的眼球。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怎样才能报答这份无私的母爱?作者独出心裁,下辈子让妈妈做自己的女儿,自己用同样的爱来回报母亲。一个看似不合情理的题目却道出了作者不尽的感恩之情。

其实,拟题的方法很多,不论用哪种方法,都要做到文题精练、醒目、新奇、生动,但前提是必须在作文要求的主题范围之内,不能为拟题而拟题。

总之,文章要招人喜爱,就必须拟一个好的标题,而要制作好的标题,作者则必须对题目精雕细刻,去巧加修饰,精心打扮。这样,文章的“眼睛”才能明眸善睐,勾人心魄,从而达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

二、开篇,给读者留个美丽的“凤头”。

古人说“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漂亮,让人能够“一见钟情”。好的开头,能为你的文章增色。但是什么样的开头才是好的开头呢?这里我们用六个字来概括:一简、二新、三美。所谓“简”,就是开头力求简洁、明了,不■嗦重复。所谓“新”,就是开头不落俗套,新颖别致。所谓“美”,就是开头能给人以美感。

1.写景烘托式

好的环境描写或情景渲染不仅能强化某种氛围,增强文字的感彩,而且能使文章行文富有曲折之美感,有利于对人物的刻画和对主旨的凸显。如:

那是记忆中最冷的一个冬天,最初的时候雪少,干冷干冷的,连我们在这地方长大的人都有些受不了。而且,那时候我刚刚经历了一场挫折,仿佛看透了世态炎凉,所以愈发地觉得从心里往外的寒冷。(包利民《零下三十度的温暖》)

以干冷的冬雪开头,表达出“我”“愈发地觉得从心里往外的寒冷”的心理,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并与结尾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我”的心

情变化,突出那一天的经历对“我”的影响,深化

主题。

2.排比入题式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能够增加文章的气势,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但要注意,运用排比式句子时,必须与文章的题旨紧密结合,不能为排比而排比。如2013年新疆中考优秀作文《插上梦想的翅膀》的开头:

是谁在积灰已久的书卷边,用微光拂去尘埃?是谁在幽暗昏惑的旅途中,用光明扫除退缩?是谁在平静无奇的大脑中,用光线掀起波涛?

是梦想的星光,指引着我们走出落寞与昏暗,带领我们由尘世走入天堂。

3.引用式

这种技法是在文章的开头或直接引用或直接化用名人名言或者经典诗文,这样既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彰显作者的文学功底,又可以增强文章的抒彩,从而起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如学生作文《花不只在春天开》:

“雪里开花却是迟,何故独占上春时。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有一种花先于叶而开,它“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它在冬雪里怒放,而不赶在百花争艳的春天,不是因为它不够美丽,而是因为它“无意苦争春”,吃透了自身的品性与造物的规律。它就是梅花。

4.开门见山式

开头不绕圈子,直接点题。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肖像、对话、行动等方面的描写,直接入题;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头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议论文则一开始便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如: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魏巍《我的老师》)

开头开门见山地点明文章所要写的人物,突出“蔡芸芝先生”是难忘的,驱使读者集中注意力关注人物,寻找难忘的原因。

开头的方法和技巧很多,但是不管以何种方式开头,只要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情,能有效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能水到渠成地引出自己的下文,都可算作“凤头”。

三、豹尾劲扫,回味无穷。

文章的结尾同开头一样,是文章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其内容发展的自然结果。元人乔梦符认为,好的结尾应像“豹尾”,短小精悍,刚劲有力。明人谢榛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即结尾要言有尽而意无穷,有余味耐咀嚼。

下面总结出几种结尾方法,供同学们借鉴。

1.画龙点睛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能够用凝练简洁的语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揭示中心,点明文章主旨,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如学生作文《我与友情的亲密接触》的结尾:

友情是什么?这件事让我对友情又有了新的认识:友情,需要用真诚去播种,用热情去浇灌,用谅解去呵护。友情在顺境中结成,在逆境中经受考验,在岁月之河中流淌延伸……

2.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一般用于记人叙事的记叙文中。如2013年江西省中考优秀作文《带着梦想出发》:

所以,我将把理想寄予希望,给梦想插上翅膀!带着梦想出发,我将会体会到小鸟的歌唱,太阳的温暖,白云的舒畅。精彩的人生源于美丽的梦想,生命也正因有了梦想才充满芳香!

3.照应开头式

结尾照应文题,或照应开头,前后呼应,血脉贯通。如《流泪的蓑衣》的写法。

开头: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

墙上。

结尾: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亲都会想起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

4.比喻式

采用比喻的修辞方式结尾,既形象生动,蕴含哲理,又文采飞扬,赏心悦目。如学生作文《心灵深处的歌》的结尾:

大自然是一本书,一本处处充满学问的书。即便是短短的回家的路上这几页,即便是一片落叶这一段落,都有这么多学问,何况是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呢?那定然是大百科全书了!擦亮眼睛,仔细阅读大自然这本书吧,用千万朵智慧的灯火灿烂着温柔和明朗的天空,牵出生命音乐般轻柔的翅膀,牵出一生春光明媚的季节。

5.排比式

即用排比的句式表达情感,照应文题,揭示主旨,突出中心,其优点是结构严密且语势强烈。如2013年江西省中考优秀作文《带着微笑出发》的

结尾:

带着微笑出发,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是一种乐观的心态,是一种美好的憧憬,也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就让这微笑装点我们的人生之旅,见证我们人生途中的点点滴滴,将一个个美丽的故事编织成最美的记忆!

6.描写式

即文章结束时描写景物,借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从而达到直抒胸臆的目的。如张佐香的《稻子》的结尾:

大片大片的稻茬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河床上做梦。齐刷刷的稻梗直挺挺地站立,被秋天捧在手里,在村前村后向最远的地方延伸。稻子由光秃秃而绿油油而金灿灿,这是所有生命沿袭的轨迹,人类也不例外。稻子的使命并非在于其生长的过程中妆扮自然,而在于滋养生命的新生。这一种死亡与新生的转换,数千年来不可或缺。缘此,稻子才叫稻子,一叫千百年。

除此以外,还有妙引巧联式等文章结尾的方法,但无论哪种结尾方式,都要根据文章体裁、内容、风格等方面的需要灵活地安排,切忌草草收束、虎头蛇尾,也不宜画蛇添足、拖泥带水。

上一篇:给儿子的人生邮件 下一篇: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在证券业反洗钱工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