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社区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08-06 10:32:19

做好社区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培训工作是社区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笔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的体会,下面就从培训的内容、形式和效果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做好社区教育培训工作。

在培训的内容上,做到“学有所需”

现代社区教育是一种区域性的、有组织的教育服务活动。这种区域性教育从内容上看,应包括婴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等;从空间上看,需要涵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领域,而且应该将成人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融为一体,使“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但是,在现实中,社区教育课程通常只有成人继续教育,主要是休闲课程,很少有针对本社区特殊问题而自行开发的个性化课程,也很少有为外来务工人员和下岗职工开设的职业技能课程。此外,技能类、生存类课程也不多见,即使有的社区开设少量职业技能和生存类课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如课程讲授方式和上课时间安排等,很难引起特定对象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培训内容上应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来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如在农民培训中,我们贴近农民需求,选择“西甜瓜种植和管理”“青虾养殖技术”等一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内容;在老年教育培训中,开展健康教育和娱乐培训内容,来满足不同居民的学习需求,做到“学有所需”。

在培训的形式上,做到“学有所乐”

社区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教育对象广泛,包括全体居民。教育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既可以是全日制学习也可以是非全日制学习,既有学历教育、技能教育,也有丰富的各种文化活动。制订不同的培训方案,细化社区教育培训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需要,以此增强社区教育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在教学形式上,一是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社区学员的需求,设置课程及安排教学,二是要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导,让社区学员在学习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比如我们在成人学历培训中,应根据成人的特点,应减少理论讲授时间,增加实践培训环节等,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培训形式灵活多样,让居民在学习中,学得懂,学得会,学得快乐,真正做到“学有所乐”

从培训的过程中,做到“学有所用”

社区教育是以社区为依托、以全体社区成员为对象、以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形式。由于社区教育具有“三全”即全员(教育对象包括社区全体成员)、全面(教育内容涵盖思想道德、基础文化、职业技术、艺术休闲等各个方面)、全程(教育过程贯穿受教育者从出生到逝世的整个生命历程)的特性,所以,我们在从事社区教育培训中要注重考虑社会的需要和居民学习的实用性。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根据社区需要开展社区居民文明修养和道德教育培训;针对下岗和再就业人员开展的各种实用技能培训,为社区学员的再就业提供服务;面向社区居民,加强休闲教育,突出人文关怀,让社区居民在闲暇时间增进相互联系与互动,倡导积极健康的社区文化与社区精神,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相互认同,营造和谐社区,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根据居民健身和娱乐需求,开展的音乐、美术、娱乐、保健等培训。总之,让居民在学习培训中,做到“学有所用”。

在培训的效果上,做到“学有所得”

社区教育以其灵活的办学形式、丰富的办学内容,迎合了不同层次人们的学习需求,特别是社区内人们对各类形式的文化生活教育的需求。随着物资生活的提高,居民迫切需要精神食粮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愈来愈多的居民开始接受社区教育,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接受不同内容的教育或培训,并想从中得到他们的需要和满足。因此,社区教育的功能和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原有的成人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还应包括青少年的校外教育、待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教育、农民工的进城就业及返乡创业的培训、特殊群体的帮教教育,社区成员的余暇教育等。同时要结合社区的特点和居民的需求,认真选择培训内容和制定培训方案,努力提高社区教育培训的效果,真正让社区居民“学有所得”。

总之,社区教育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社区建设的中心工作和社区居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要拓展和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创新培训形式,逐步提高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率。

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是建立学习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需要,我们应积极探索社区教育培训的新途径、新方法,力争获得更大的效果。

上一篇:办好居民学校,开创横溪社区教育新局面 下一篇:形合与意合在英汉语中的体现及对翻译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