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塑形钛跟骨钢板治疗跟骨骨折32例

时间:2022-08-06 09:41:40

[关键词] 可塑形钛跟骨钢板;跟骨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b)-150-01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骨折,治疗较困难,常遗留跟骨痛、创伤性关节炎、扁平足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肢功能,病残率高。我院自1999年以来,采用可塑形钛跟骨钢板治疗跟骨骨折32例39足,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患者中,男28例,女4例,年龄18~54岁,平均35岁。右足19例,左足13例,双足7例。受伤原因:高处坠跌伤28例,车祸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并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内塌陷,B hler角均改变明显。手术时间:伤后3~16 d,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摄跟骨侧位及轴位X线片。骨折类型按Paley分型:Ⅱ型8足,Ⅲ型16足,Ⅳ型15足。

1.2 治疗方法

采用跟骨外侧“L”型切口,术中锐性切割,尽可能做到皮肤至骨膜一层切开,紧贴跟骨外侧壁由下向上显露距下关节,并注意保护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撬拔关节面塌陷骨片使之复位,纵向挤压跟骨外侧壁恢复跟骨宽度,跟骨结节处横穿一克氏针向上牵引,延跟骨轴向穿一克氏针撬拔,恢复跟骨高度,术中透视观察跟骨复位情况,并依跟骨复位后外形修剪钛钢板安装固定骨折端,骨缺损处予以同种异体骨植入。术中注意事项:①术中尽量少用电刀暴露或止血,预防术后组织溶解致钢板外露;②内固定前需充分复位,牵上下跖屈并挤压内外侧壁,尽量恢复跟骨的长度、宽度和高度;③植骨时要注意保持后跟距关节面吻合,外高内低,预防跟骨外翻。

1.3 术后处理

术后均不用外固定,切口置引流片引流,24~74 h后拔引流片,术后渗血较多,随时更换敷料,常规使用抗生素7~10 d,抬高患肢以利于消肿,3 d后行足跟及踝关节功能锻炼,2周拆线,酌情使用中草药外洗,8周后扶拐下地,12周后弃拐行走。

2 结果

伤口愈合38足,1足切口愈合不良,经换药4周后愈合。经5~21个月随访,骨折端均达到骨性愈合。运用Marlyland foot score足部评分标准[1]进行评分,结果,优(90~100分)29足,良(75~89分)6足,中(50~70分)4足,差(

3 讨论

跟骨骨折多由高处坠下,足跟受垂直撞击所致[2]。由于跟骨形态上的差异,暴力大小方向的不同,及足部受伤时的不同,将产生跟骨体、内外侧突骨折及不同类型的跟骨后关节面骨折。跟骨骨折后出现:①跟骨高度丧失,尤其内壁。②跟骨宽度增加。③跟下关节破坏。④外侧壁突起。⑤跟骨结节内翻。故患足常表现为肿胀,足纵弓塌陷或船形足,足跟增宽或伴内、外翻畸形。X线检查可见B hler角及Gissane角的改变。我们通过对以往治疗病例的回顾,发现B hler角的减少导致扁平足,常产生长距离行走后足部明显不适。Gissane角的变化,提示跟距关节最大的压力,故修复后距下关节面的不平整,将导致较早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因此,解剖复位,恢复跟骨正常形态,重建距下关节,特别是Gissane角和B hler角的恢复,是治疗跟骨骨折的关键。

跟骨骨折临床疗效主要与骨折类型,复位质量有关,以往使用的内固定材料(如重建钢板,H型钢板,T型钢板)对后关节面无严重粉碎性移位骨折,即使获得解剖复位,亦难取得坚强固定,故常辅助螺钉及外固定,影响了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后期易发生距下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形成纤维性或骨性强直。而可塑性钛跟骨钢板,根据术中需要可对钢板进行弯曲、扭转、剪切等处理[3],对跟骨骨折起到多方位整体固定作用,术后关节面恢复良好,固定坚强可靠,有利于早期关节功能康复练功,能使关节面得到很好的磨造塑形,加速骨折愈合。因为其厚仅为1.5 mm,易于塑形,塑形后紧贴跟骨外侧壁面,减轻了对腓骨长短肌腱的影响,可减少肌腱炎发生,并有利于足部功能恢复。

由于跟骨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所致,伤后数小时内即迅速肿胀,出现水泡,手术易发生切口感染及皮瓣坏死,Stromsoe等[4]对46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术后出现感染及皮肤坏死者12例。Zwtpp等[5]报道,表皮坏死率8.3%,切口不愈合率1.3%,感染率1.9%。因此,对于肿胀较严重者均抬高患肢7~10 d,待肿胀减轻后,再行手术治疗,并酌情配合应用消肿β-七叶皂苷钠、甘露醇等。术前、术后均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中锐性切割、软组织剥离显露跟骨应紧贴跟骨外侧壁进行,以免影响切口皮瓣软组织血运。经此处理后,本组病例仅1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无一例发生感染及皮瓣坏死。

可塑形钛跟骨钢板适合各种类型跟骨骨折,因其为钛合金材料,组织相容性好,钢板不需再次手术取出,避免了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钛合金独特的性能,使其对于后期利用CT或MRI复查距下关节术后恢复情况不构成影响,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Sanders R, Fortin P, Dtpasnale T, et al . Operative treatment in 120 displaced intru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 results using aprognostic tomography scan classification[J]. Clin Orthop, 1993, 290:87-88.

[2]刘爽.撬拨术治疗跟骨骨折21例[J].中国医药导报,2007,3(30):75.

[3]愈光荣,梅炯,朱辉,等.可塑形跟骨钛钢板的研究及其在跟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00, 16(5):273-274.

[4]Stromsoe K, Morke, Hem ES, et al .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in 46 displaced intru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J]. Injury, 1998, 29(4):313-314.

[5]Zwtpp H, Tseherne H, Thermaon H, et al . Oseosyn-thesis of displaced intruareicular fractures of the culcaneus: Results in 123 cases[J].Clin Orthop,1993,290: 76-77.

(收稿日期:2007-06-27)

上一篇:尿道膀胱镜下留置尿管治疗尿道损伤21例 下一篇:跟骨骨折手术切口区软组织问题临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