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性培养的初探

时间:2022-08-06 08:14:38

幼儿社会性培养的初探

【摘要】近几年由于入学年龄提前、小学课程加深、父母对子女过高的学业要求、过分包办幼儿自己能够做的事等等严重影响了幼儿责任感、独立性以及有关能力的形成,这些都加大了幼小衔接的“高度”,这就造成了幼儿入学后的不适应,解决其最好的办法应该立足于幼儿这一主体身上,针对幼儿适应所需要的能力的形成创设适应的外部条件。幼儿社会性培养主要包括幼儿任务意识、独立性、规则意识的培养及利用同伴行为对幼儿进行社会性培养等。本文旨在从这四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幼儿社会性 幼儿 幼小衔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1(a)――0108――01

1 幼儿初步任务意识的培养

幼儿进入小学后,会出现许多任务由自己来做,比如每天要写什么作业,为第二天要准备哪些物品等,由于幼儿园里幼儿学习的仅仅是口语,而不接触书面语言,因此幼儿上学后根本记不住老师布置了哪些任务,在幼儿园里我们老师虽然也有布置任务的现象,但大多数都是多布置少检查,完不完成一个样,对于重要的任务也会写通知告诉家长,通过实践,我发现有意识的强化幼儿的任务意识,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积极态度非常必要。这是在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重要环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重幼儿从短时间的任务培养向长时间的任务培养慢慢过渡,并注重让幼儿学习用图示表征各种任务。

2 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幼儿入学后,大事小事都需要幼儿来解决,不象在幼儿园处处都有老师的帮助与提醒,家中有大人的包办代替,独立性的培养可以使幼儿获得能力上的发展,为幼儿提供独立做事的机会,减少对老师的依赖性,有利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有益于适应入学后的学习生活。在幼儿园里,我们尽可能的为幼儿创造一些让幼儿独立做事的机会,如:在生活上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在餐前摆放餐具、端饭,饭后收拾餐桌;自己铺床叠被褥收拾床铺;来园和离园整理衣物及学习用品等。

3 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以往有上学的幼儿家长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幼儿初上一年级时心中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意识,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幼儿则一会喝水一会吃东西。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在何时何地做何事都要受到一定的规则制约着人的行为,它是判断行为标准的准绳,因此我们要让幼儿潜移默化地,自然而然地理解和接受规则,维护执行规则,提高规则的执行能力。首先让幼儿先理解什么是规则,在理解规则含义的基础上与幼儿一同设计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规则,外出时不掉队,集体喝水时不推挤不争抢;游戏时要有集体规则:不大声喧哗不影响别人,游戏后将玩具归类放好。在每个区域里都要有自己的区域的规则:图书区要安静;美工区要保持桌椅地面的整洁;科学区要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等,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征出来,并帖在各区域最醒目的地方提醒大家,这样在充分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的基础上,与幼儿一起建立必要的、合理的规则,并持之以恒。在规则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坚持耐心引导幼儿自行规则提醒和督促幼儿按规则办事,并在游戏后或者离园前总结本日幼儿遵守规则的情况,将遵守规则最棒的幼儿选出来接受大家的表扬,以此激励幼儿要做一个守规则的好孩子,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使幼儿的行为符合集体规范,这样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幼儿的规则意识增强了许多,活动也变的井然有序,从而促进了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发展,达到预期的目的。

4 利用同伴的行为,对幼儿进行社会性培养。

4.1 树立榜样,让幼儿模仿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因此在社会性培养中要利用幼儿这一特点,抓住幼儿身边好的社会行为,为幼儿树立榜样,鼓励幼儿去模仿。比如;在进行《老师腰扭了》的活动中,当扭伤腰的老师躺在床上,这时陈义桢小朋友快速脱下自己的马甲盖在了老师身上,这一小小举动引起我的注意,我马上表扬说:“看陈义桢多关心老师,她把自己的衣服给老师盖上”。话音未落,周围很多孩子都迫不及待地开始脱自己身上的衣服,有的孩子脱得身上只穿了一件小背心,仍坚持把衣服盖在老师身上,而此行为也启发了幼儿想更多的方法去关心教师,使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2 将同伴的行为编入故事,帮助幼儿分析

幼儿之所以在社会上出现偏差,常常是认知上就有了误差,因此,就事论事帮助幼儿分析形成正确认知是非常必要的,而发生在同伴身上的行为往往也是最易发生在幼儿自己身上的,因此让幼儿觉得更真实、更自信,分析起来更有感触。比如:小朋友摔倒了,有人在旁讥笑此行为,我改换角色编成故事请幼儿分析。由于事件曾发生在身边,自己也遇到过,因此,幼儿分析起来头头是道,很快建立起了正确的社会认知,激起了幼儿心中的同情心,为做出同情行为打下了基础。

4.3 利用同伴的鼓励,加强教育效果

老师的表扬、鼓励固然会让幼儿沾沾自喜,同伴的鼓励往往更会让幼儿觉得骄傲、自豪,从而建立起自信或是使幼儿在同伴的认可中使良好行为得到强化、延续,加强了教育效果。比如:苗宇鹏刚来幼儿园时绝不参加各项集体活动,但他吃饭很好,因此,常有小朋友当着他的面说他是“一个人吃饭的小兔子”,我老师及时引导大家向苗宇鹏学习他安静、不挑食吃饭的好习惯,同时希望小朋友们以后参加各项活动时都拉上苗宇鹏,每位幼儿多鼓励他,给他加油。苗宇鹏在小朋友的鼓励、关爱下很快就主动参加活动了。

总之,对幼儿进行社会性培养有利于幼小衔接,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幼儿社会性的培养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让幼儿在家庭、幼儿园、学校的岗位上感受责任的分量,哪怕只是倒一次垃圾、洗一块手帕,在幼儿园及以后的学校,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每项任务,忠于职守时应给予表扬鼓励;失责时应给予批评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超越“以自我为中心”,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从而强化自己对他人负责,对周围环境负责的社会意识行为。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1997年第z1期.

[2]《学前教育》,2008年第zl期.

[3]《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1年第7期.

[4]《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05期.

上一篇: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指导 下一篇:铺就学生童年语文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