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独立学院德育改革的内因激发路径

时间:2022-08-06 08:00:32

试论独立学院德育改革的内因激发路径

摘要:独立学院德育改革基于社会现实条件的变化。德育改革中内因激发需要进行视角转换,其路径主要包括自我激励、学校教育、社会实践和家庭生活等。

关键词:独立学院;德育改革;内因激发;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043-03

所谓内因激发,就是指德育工作中以学生为主体,靠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和道德自觉,而不只是靠教师的理论灌输或计划指令来达到德育目标。2013年11月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一、独立学院德育改革内因激发的客观依据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近年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多元化、商业化、网络化互动催生的社会转型中,这种转型引发的现实土壤变化,必然带来现实的经济利益关系和社会生活秩序的变化,从而出现观念层次上的新的道德诉求。因此,现实道德土壤的变化呼唤当代中国高校需要进行深刻的德育改革,改变传统道德教育中灌输式和计划安排型的德育教学模式,探索真正长期有效激发学生内在道德诉求的新路径。独立学院德育工作也需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相应的改革。

1.独立学院的办学新体制要求德育改革和创新。民办独立学院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专业是为适应市场需求而设置的最新的应用型的专业,其经费来源主要是民间资本和学生学费,投资盈利是大多数独立学院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是投资方的办学动机之一。昂贵的学费、新型的体制机制、激烈的竞争、特殊的地位处境等,决定了独立学院的价值取向和办学体制下的道德教育和其他高校不同。

2.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德育改革的基本方向。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的定位,大多是介于研究型和职业技术型之间的“教学应用型大学”,和专业技术型的高职专科学校相比,更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型重点本科学院相比,又更多倾向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教学应用型的目标定位,要求独立学院必须立足自身特点和社会现实变化,培养面向社会的服务应用型人才。德育改革更应强调道德实践和道德行为,适应将来职场的需要,强调激发学生的道德自觉,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德育理论。

3.独立学院的师生特点要求德育改革的重点是激发学生道德自觉。独立学院作为高校中的新兴院校,道德文化积淀较少,需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培育形成。师资队伍主要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自身还在成长发展,各方面还有待提高和磨砺。独立学院学生由于高考成绩相对较低,学费相对较高,部分新生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学习习惯相对较差,不能刻苦学习,沉迷于网游、影视作品等。独立学院师生的特点,更加突显出德育改革的重点,要激发学生的道德自觉,让学生明白他们需要自身的德行和勤奋来支撑其人生事业的发展。

二、独立学院德育改革中内因激发的视角转换

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观念的变化。要激发独立学院学生的道德自觉,需要实现道德教育视角的转换。

1.个体成长需要是德育的出发点。传统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往往是社会和他人,德育的目标也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社会道德规范和某些权威规定的道德标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生活中,个人的生存压力和生活条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绝大多数人都得依靠自己谋生,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基本生活保障都得靠自己完成,个人道德观念形成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很大变化。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德育要紧紧扣住个体生活成长的需要,从“美德是个体生命自身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需要”这一点出发,进而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并在关系处理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只有基于个体自身成长的价值需要,才会真正产生强烈的道德需要。

2.回归生活世界是德育的重要视角。如果没有生活,那么生命就只是生命,正是生活把生命变成了事业。生活是每个人的存在论事业。德育是社会生活的公共事业,渗透于生活教育和社会环境建设中。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德育才能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因为一切道德归根到底都是一定的经济状况和人的生存发展活动状况的产物,人们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是从他们的实际关系、生活方式和发展的需要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产生并执行自己的道德规范。以往德育仅仅局限在德育课堂之上,没有把德育上升到生活的高度,以至于把家庭、社会也需要承担的德育工作全部推给了学校。有学者认为,造成当前道德教育实效性差的重要原因在于,道德教育没有回归真正的生活,没有把德育融入学生的真实道德生活。知性德育导致了德育与生活的割裂。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德育改革的视角要实现从单一的课堂德育向生活德育的转换,回归生活世界,着眼于学生现实生活中道德行为的相互影响,社会生活环境中每个人的相互教育,相互示范,做到慎独自律,达到道德自觉。

三、独立学院德育改革中内因激发的路径分析

独立学院德育改革内因激发的路径有很多,笔者主要从学生的自我激励、学校教育、社会实践和家庭生活等方面加以考察。

1.自我激励。古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中国古人强调的“君子慎独”,都重视自性的觉悟。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认识自己才能更好自控自律。“新性善论者”认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承认儿童具有先天的道德禀赋,德育过程或价值引导情境中儿童道德的学习过程并不是由外而内,而主要是由内而外的过程。换言之,道德教育有表象或形态上的“转化”问题,但本质上却是内发、生长或建构的过程。这说明了良好品德的滋长,关键在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需要、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独立学院德育关键在于点燃学生的自性之光;鼓励学生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与他人和社会交流沟通,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澄清自己价值观念和评价标准,进行适当的自省和反思,不断地保持自我激励的状态。自我激励,还需要自己设定目标和梦想,以梦想牵引自己前行,在追求梦想的实际行动中激发道德需要、保持道德自觉。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要求少年中有更多的受崇高愿望激励的崇高行为,有更多的对道德理想的追求――这是少年教育中一条重要法则。”

2.学校教育。内因激发不是抽象的孤立的行为,同样需要外因的作用,需要环境的熏陶和激励。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兴学校,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良好德育环境。独立学院的文化环境建设,主要路径包括课堂教学、宿舍活动和社团文化等。环境建设并不只是教师之于学生的单向行为,而是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双向互动的整体建设,是每个人向环境释放正能量的建设,从而形成整体的美德系统,反过来影响环境中的每一个人。课堂教学是独立学院德育的主阵地。无论是思想道德教育课堂,还是其他课堂,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都要能够为人师表,尽心尽责建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德育不只是理论说教,还需要更多的行为教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所有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科和岗位的实际,身先士卒,以行为表率进行德育渗透,才可能在全校范围内真正形成德育环境。宿舍文明建设是德育内因激发的重要途径。学生之间的“同伴教育”的效力是令人惊奇的,这也是德育工作中亟需重视的领域。德育不只是道德知识传授,更多的是强调“德行”的相互影响。大学宿舍生活是一个小环境中的自主生活,环境中的每个人的行为表现都可能成为影响别人的范本,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环境和德育氛围形成的重要因素。社团是学生兴趣相投相吸的场所,是德育过程中“同伴教育”最为理想的地方。增强社团文化的吸引力,引导社团积极向上发展,是独立学院德育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嘉华学院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在全校范围内举办各种名家讲座,特别是开展道德模范宣讲、成功人士励志等讲座,激励学生内在的道德情感和信念。当然,德育要以正面激励为主,但不只是单向的激励,而是激励加惩罚双向进行的。“从心理试验之结果言之,惩罚比奖赏更为准确而有效。”我们既要鼓励正能量的释放,也要防止歪风邪气的侵袭。没有规矩、制度和法律作为底线保障,德育是不可能有效果的。这就需要有良好的制度建设作为德育效果巩固和持续的保障。独立学院要重视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也要严格执行惩罚制度,保证德行激励的长效性和实效性。

3.社会实践。康德曾经指出:一切兴趣最后都是实践的,而且甚至思辨理性的兴趣也只是有条件的,唯有在实践的运用中才是完整的。独立学院学生实践能力较强,动手操作和实践组织、人际交往等各方面有优势,因此,我们应充分激发学生的特长优势,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道德渗透,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道德价值,获得道德认同的,由此激发其内在的道德感情和道德需要。比如,嘉华学院组织大批学生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志愿者服务,获得石景山区和通州区的“奥运先进单位”的称号,大大激发了全校师生的内在的价值认同和道德情感。大多数独立学院都有自己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实习基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基地,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毕业实习训练,让学生在实践基地真正锻炼实践能力,提升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嘉华学院充分利用学生寒暑假充裕的时间,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统一的或者学生自主的各种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参加农村和社区基层志愿者服务活动,作为选修学分,激励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课题研究,在社会调研中体验社会生活,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激发道德责任,体验同情心、公德心、集体荣誉和生命价值的快乐。

4.家庭生活。有学者指出,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感。关注道德情感,不仅可使道德教育更具感染力,让道德理念深入人心,更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动力机制,促进道德认识转化为积极的道德行为。

家庭的亲情,是任何其他情感难以取代的,在这样的情感环境中得到的道德熏陶和感染,也是潜移默化、影响终身的。独立学院德育内因激发不能脱离家庭,需要及时和学生的家庭成员保持联系,了解家庭背景,利用家庭资源进行德育拓展,和家庭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思想动态,让父母、家庭其他成员和学校组成更大的德育环境,以亲情、真情和关爱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只有在学生心里体验着这些道德情感,进而达到高尚的情感激动时,道德概念才能变为道德信念。因此,独立学院道德建设需要根据这些特点把家庭纳入进来,实现学校、家庭联合,加强道德情感激发和心理关注,充分发挥家庭的德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1.

[2]李德顺,孙伟平.道德价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3]高宝立,金东贤,许建争.德育理论研究新主题: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发展人[N].中国教育报,2010-01-19.第4版.

注:本文为“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2011―2012年度支持性课题研究成果。

上一篇: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身体成分与围度指标影响... 下一篇:《人物时尚化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