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按摩治疗跟骨骨质增生

时间:2022-08-06 07:40:25

论按摩治疗跟骨骨质增生

【中图分类号】R4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5--02

跟骨骨刺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其形成原因是跖腱膜长期牵拉跟骨骨而引起的慢性骨质增生现象。在跟骨着力处形成的骨刺刺激周围软组织而引起疼痛,从而导致站立、行走困难。笔者对21例本病患者进行了按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1.患者信息:21例患者中,男13例,女8例,年龄最小患者42岁,最大患者73岁,病程最短一周,最长约半年。本组病例多数为经常长距离步行者。

2.诊断依据:

(1)本组患者疼痛都为单侧,在站立和行走时,足跟疼痛,早晨起床时尤为明显,经过短时间的活动行走后,疼痛方有减轻;

(2)患者平P,查患者双侧足跟,医者可在患侧跟骨着力处摸到骨性突起,按压时有过敏压痛;

(3)检查发现部分患者患部皮温略高;

(4)检查发现部分患者骨刺周围的皮下组织出现结状物;

(5)经X线片检查可显示,患者跟骨着力处有骨质增生。

3.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疏经通络,消瘀散结,行气活血,生髓健骨;

(2)主要手法:揉法、擦法、推法、滚法、拨法、敲法;辅助手法:拿法、摇法、抖法;

(3)取穴:太溪、昆仑、照海、涌泉、承山、大钟、申脉、悬钟;

(4)按摩部位:足部及小腿前后侧;

(5)治疗时间:每次按摩20分钟左右;

(6)操作顺序:令患者俯卧,踝部垫枕。

①医者用掌从足掌向上推至N窝,再以双拇指揉,从足掌揉至足跟,操作数次,接着双手手掌由下而上,捧揉小腿,患者放松后拿捏足部及小腿,取承山、悬钟、昆仑、申脉、太溪等穴;

②医者用双掌在患者足底进行快速搓擦,施术重点部位在涌泉穴及患部,然后用小鱼际,搓擦照海、太溪一带,以发热为度;

③医者用食指中指的指背关节在患部作放散状顶拔,然后以拳用力敲击患部,以上两种手法需交替进行,反复操作数次;

④最后滚足底及小腿,再以双手握患者脚踝,屈膝90度并向上提起,使患者大腿前下部离开床面,并摇晃踝关节,抖动下肢,然后在膝关节保持屈曲的状态下,用双掌从患者踝部揉搓至N窝,最后使膝关节伸直,以轻敲下肢放松结束治疗。

二、临床疗效

1.基本治愈:上述症状完全消失,活动行走恢复正常的17例,占81%;

2.显效:上述症状基本消失,但经过长距离行走后仍偶感微痛的4例,占19%;

3.本组大多数患者经1――2次疗程后,症状即可消失,也有少数患者经10余次治疗后,也能取得较好疗效。

三、讨论

1、笔者认为,通过按摩治疗本病,主要是通过按摩手法和穴位以加强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下肢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提高了对因骨刺刺激而形成的炎性产物的吸收。同时改善了患部的营养状况,受损组织的修复得到了加快,也是由于在手法的作用力下,患者对患部软组织对骨刺的适应力逐渐提高了。

综上所述,按摩治疗本病,主要是针对骨刺形成后对周围组织产生的刺激所形成的病理性产物的疏散和吸收,因此,运用疏通经络,行气和血,消瘀散结,生髓健骨的治疗原则,从而达到修复病损组织,消除症状的目的。

2、医者通过推、揉、拿等手法,在足部及小腿进行向心型操作,促进了下肢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也就起到了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的效果。

3、医者通过搓擦涌泉、照海、太溪等穴,可以起到补肾健骨的作用,此法可迅速产生热量并且渗透性强,具有较强的活血和温通经络之功效;又因局部微循环得到改善,可增强病变组织的营养,从而加快受损组织的修复。

4、医者在骨刺及周围做顶拔和敲击,可使病变部位的瘀结很快得以消散。

5、医者通过摇、滚、揉、搓足、踝及小腿等部位,也使以上各部手法的功效得到了加强。

上一篇:改良冲吸式牙刷在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 下一篇:中西医治疗对早期乳腺癌妇女化疗后卵巢功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