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作用效果观察

时间:2022-07-22 03:28:28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作用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5--01

为了进一步探讨社区管理治疗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作用效果,笔者总结辖区范围内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相关社区管理治疗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的选择为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辖区范围内乡镇和街道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700例患者资料,其中包括男性410例和女性290例,年龄范围为40岁-69岁,平均年龄为(63.8±6.9)岁,病程范围为10个月-51个月,700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根据统计学随机数字表原则分为两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进行护理的350例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社区管理治疗的350例为观察组,两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不同管理治疗方法后的数据统计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社区管理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治疗、基础疾病的治疗、用药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社区管理治疗,主要社区管理治疗内容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危险行为评估、分类随访管理、健康体检管理、社会功能康复锻炼和家属护理教育等,现具体介绍如下:

1.2.1 建立健康档案 所有登记在管病人均需要录入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有专人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工作,承担信息安全和保密责任。未经授权同意,不得透露患者信息。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要妥善保存每位病人的n案资料,以备查检。

1.2.2 分类随访管理随访工作由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经过培训的精防人员承担(村卫生室工作人员配合)。随访对象为各辖区范围内在管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包括预约患者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随访时按要求认真填写随访表。家庭访视和调查要态度温和,注意沟通技术,通过随访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应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1.2.3 社会功能康复锻炼和家属护理教育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随访时根据需要,与市精神病专科医院对点技术支持工作的对应精神科执业医师联系,在其指导下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在康复锻炼方面:早期正确摆放患肢位,防止肢体痉挛,保护关节功能。

1.3 评价指标 采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观察量表(NOISE)[1]于社区管理治疗后3个月时对患者的抑郁情绪、精神病表现、激惹状态、个人整洁度、社会兴趣、社会能力五个方面进行评分。

2.结果

观察组患者NOISE表评分为(90.2±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NOISE表评分[(90.2±5.7)]结果,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据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统计[2-3],我国有各类精神疾病患者逾亿人,严重精神障碍是其中一种重要病因,其发病率可达5%-6%,在工作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2%-4.8%。严重精神障碍一般获得一次性治疗有效并不难,但大部分患者在首次发病之后会终身多次复发。主要是由于这些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过程中,存在用药剂量不足、疗程不足、频繁换药、擅自停药等不规范现象,这不仅造成了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相关文献研究结果显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由本研究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社区管理治疗后,三个月后的患者观察量表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各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实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个单位配备兼职精神卫生医务人员1~2人。另外,康复社区管理治疗中的早期康复训练能够通过通过正常运动模式的导入影响患者运动功能模式的输出,有利于恢复患者运动能力和自理能力,而语言康复训练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高级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

[1]贺东林,王湘富,宋交才等.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115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28.

[2]丁佐梅,吴忆宏.老年人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及社区管理治疗[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6):544-545.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教育方式分析 下一篇:社区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