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护理

时间:2022-08-06 06:48:38

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护理

[摘要]观察我科2007年12月-2008年12月,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10例来看,认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成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管理以及早期下床活动,降低了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提供了护理经验。

[关键词]胸腔镜;自发性气胸;肺大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4―0138―01

自发性气胸绝大多数由肺大泡破裂所致,其中以先天肺尖部肺大泡最为多见,自发性气胸容易复发,复发率大于50%,反复发作的气胸需手术切除肺大泡,传统手术方式损伤大。而胸腔镜运用腔内上线切割,缝合器切除肺大泡非常简单,同时还可使胸膜切除术减少复发的可能,手术又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可靠。我科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对10例自发性气胸的患者采取胸腔镜手术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例,男例7例,女3例,年龄19―50岁。气胸位于左侧的2例,右侧的8例,其中首次发作2例,发作2―4次8例。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自发性气胸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因此患者心理负担大,易焦虑恐惧,虽然愿意接受胸腔镜手术,但顾虑较多,担心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情绪不稳定,针对其心理特点,制度相应的护理措施,在建立良好信任的基础上,给患者诚挚的安慰和鼓励,向患者讲情胸腔镜手术的机制优点及我科近年来开展手术的情况和效果,认真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同时介绍同类患者献身说法,解除顾虑,坚定信心,使其很快地接受治疗并取得了最佳的配合。

2.2呼吸道的护理:患者因不同程度的气胸,伴有呼吸困难,给予半卧位,同时给氧气吸入,注意观察患者呼吸情况,预防张力性气胸的发生,呼吸困难严重时,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行胸腔穿刺引流术,观察排气情况及呼吸道症状有无改善。

2.3术前控制肺部感染:指导患者及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加强呼吸锻炼如深呼吸,训练咳嗽咳痰等,并告诉其重要性,使患者对手术后的恢复充满信心。

3 术后护理

3.1生命体征护理:胸腔镜术中患者连续单侧肺通气,增加肺内右向左分流,容易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所以术后必须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及有无缺氧症状,术后24h给予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变化,血氧饱和度监测。根据需要供给氧气。本组无1例低氧血症的发生。

3.2胸腔引流管及出血的观察:全麻患者清醒后取半卧位,经常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观察引流量及性质,注意是否漏气,对于引流量>100ml/h要警惕是否有胸腔内活动性出血,如水封瓶水柱波动不明显,且患者呼吸音低要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便及时处理。本组1例患者因引流不通畅而发生肺膨胀不全,经及时处理好转。如果术后2―3d引流液逐渐转为淡红色,连续24h引流量

3.3呼吸道护理:胸腔镜术中术侧肺萎陷,如果肺膨胀不良,易造成肺不张和低氧血症,对此除在术前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训练外,术后6h在充分止痛的基础上,每2h协作患者叩背排痰1次,并给予雾化吸入每日4次,次日指导患者作深呼吸运动如:吹气球、吹瓶子等锻炼,本组患者采用此方法进行管理,从而降低了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3.4伤口护理:胸腔镜手术患者仅在胸壁上切2―3,个直径0.5~1.0cm小切口,故术后切口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较少见,但术后切口护理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夏季,患者出汗多,伤口敷料易潮湿或伤口渗液时要及时消毒更换。本组患者无一例伤口感染。

3.5早期活动:胸腔镜手术损伤小,疼痛较轻,且手术不切断肋间神经,避免开胸术后所致的一些不良反应。因此。要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本组病例中有5例术后6―8h即在床上坐起活动,18―20h即下地活动,下床活动时间为24―48h。本组10例患者术后5d全部痊愈出院,无一例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柳立军,胸腔镜肺大泡结扎治疗自发性气胸

[2]陈鸿义,现在胸腔镜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89

上一篇:儿童泌尿系结石的护理 下一篇:骨折术后康复阶段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