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如何看待首个“工士学位”?

时间:2022-08-06 06:32:10

背景:6月20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2014届毕业生工士学位(试点)授予仪式上,1103名应届毕业生穿着学校统一定制的新学位服,按照正规的学位授予仪式,依次从院长和导师手里接过相当于本科副学士学位的“工士”学位证书。据悉,这是国内首所高职院校试水为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授予学位。职业院校毕业生是否应该授予学位的问题引发全国讨论。

首个“工士学位”,意义远超一纸文凭

《新华每日电讯》发文认为,我国现有高等教育学位体系是不完整的,有博士、硕士、学士,但高等职业教育没有学位,导致技术技能型人才上升通道狭窄。如今,“工士学位”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让构建“工士――学士――硕士――博士”四级学位体系成为可期。这势必能够吸引更多品学兼优的学生报考高职院校,通过不断深造提升自我,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高级蓝领。

同时,设立“工士学位”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被看做一个层次而非一种类型,一些地方往往把主要精力用在打造综合型大学,对于职业教育缺乏重视。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院校本科生均拨款大都达到或接近1.2万元,高职生均拨款却只有4000到8000元。设立“工士学位”,将高职教育明确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有助于端正政府理念,加大财政投入,让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享受到“国民待遇”。

此外,“工士学位”对于纠正社会观念、消除职教歧视也大有裨益。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观念影响,职业教育在国内备受歧视,一些用人单位甚至将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与“差生”划上等号。反观国外,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建立了职业资格证书和普通教育证书等值等效的制度,其职业资格证书与普通学院教育文凭在地位上有对等关系。如今,湖北职院在借鉴国外和中国香港地区学位制度的基础上,试点建立“工士学位”,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营造全社会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工士学位”担大任先要扭转社会偏见

《广州日报》发文认为,如今,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高,导致高职毕业生的社会地位低,而技术蓝领却愈来愈稀缺。设立“工士学位”,或可增添高职毕业生的成就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但要想彻底扭转职业教育的社会偏见,“工士学位”恐难担大任。

一者,高职毕业生有了“工士学位”,不等于拥有工作能力。真才实学最重要,舍此,“工士学位”等一切都是浮云。二者,高职毕业生有了“工士学位”,不等于能够消除社会歧视。从学生到家长再到社会,普遍都“崇拜学历、轻视技能”,导致现在的学历越来越贬值,当“学士学位”都不好意思拿出手时,“工士学位”又有多少含金量?

有论者指出:不管什么“士”,找到工作才是硬道理。想彻底扭转职业教育的社会偏见,一要将高职院校打造成“一流教育”,不再有“招生难”之困和“素质差”之责,二要让高职毕业生有光明的就业前景和发展前景,有优越的福利待遇;三要修正职业、岗位定位,真正消除“学历高消费”。这些,显然不是设立“工士学位”就能破解的。

教育部:中国学位序列中尚没有“工士”学位

对此,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这项试点是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自己的行为,而且其向毕业生颁发的“工士”是荣誉称号,而非学位,更不代表我国学位序列中已经有了“工士”这一学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我国实施三级学位制度,分别为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设立、授予和管理都是国家层面的行为,任何单位不能独立进行。其中学士学位是由国务院授权高校授予的,未经授权的高校不能授予学士学位。但续梅也表示,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明确提出,要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教育部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就这项工作加快推进。

上一篇:第8章?保?障 下一篇:备份不等于数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