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罗牌下完成的百物语

时间:2022-08-06 06:17:45

摘 要:本文是对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其代表作《命运交叉的城堡》进行分析,从全文风格与叙事结构来探讨这篇小说能够做到雅俗共赏的独到之处,展现出《命运交叉的城堡》这篇小说丰富的内涵以及作者在创作技法上的创新与尝试。

关键词:卡尔维诺;后现代;叙事;互文性

《命运交叉的城堡》是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代表作,发表于1973年,全文用第一视角讲述了十六个奇妙怪异的小故事,而这十六个故事不是通过讲述对话而是以一张张塔罗牌为线索加以发展并最终浑然一体。

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行文:

《命运交叉的城堡》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很大程度上和他独特的风格是分不开的。但是并不是有了独特的风格就能拥有广大的读者,许多风格独特的现代派作品如《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玻璃山》在出版以后基本上都是被放置于象牙塔尖,却很少被广大普通读者所接受。而《命运交叉的城堡》出版伊始就大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归功于文中时现时隐的神秘主义色彩。

《命运交叉的城堡》这部小说始终都由一张张塔罗牌引导着发展,在文中作者还不断加入炼金术等神秘学与不少的神话传说,使得全文始终都萦绕着神秘主义色彩。在我们平时可以接触到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有运用塔罗牌以及神秘主义的,但无论这些要素是多么明显丰富,它们始终都是为更好地表现小说的主题而服务,是以小说的附庸而并非小说本身的身份而出现。但《命运交叉的城堡》中,卡尔维诺将这些原本只是作为小说附庸而存在的非文学因素加以改造,使其与文字部分拥有同样的地位。提到必不可少的插图,我们可以联想到《小王子》、《冠军早餐》、《好兵帅克》等作品,和《命运交叉的城堡》一样,在这些作品中,插图也占有了很重要的地位,不过不同的是,这些作品中的插图其重要性虽然不可否认,但最终也只是起着辅助作用为了更好的表现全文的主题而服务。但是在《命运交叉的城堡》中,卡尔维诺充分发扬了塔罗牌的形象表意功能,失去话语的旅行者们只能通过塔罗牌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而“我”也是从塔罗牌的牌面去理解这些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依靠一张张塔罗牌加以讲述,而读者要完全理解这部小说,也必须参照这些插图。可见,这些插图已经成为了小说中的一部分,其地位已经能够和小说的文字部分不相上下,这样的情况在过去的文学作品中极其少见,使得塔罗牌自身独特的神秘魅力完全融入到了整部作品之中,读者阅读小说的这个过程也是对牌进行解读的一个过程,自然会给读者带来更新颖独特的阅读体验,因此成为了一部很受读者欢迎的小说。

二. 另辟蹊径的叙事技法

《命运交叉的城堡》加入了如此多的文化元素使得它很受读者的欢迎,但是它并不仅仅是一部很有阅读趣味的小说,它其中还包含了卡尔维诺对小说叙事技法的尝试与创新,表达了卡尔维诺本人对文学的诸多看法。

在小说一开头,“我”与其他人各自穿过了黑暗恐怖的森林,来到了这个暂时可作休息的地方,众人平安无事却依然被刚才的恐惧所影响,都想告诉其它人自己的经历与遭遇。同时,这些旅行者们虽然想要交换彼此的故事,却忽然发现都发不出声音了,这样的一种情境让我们不由得让这些旅行者同没有发明创造出语言的史前人类等同起来,在没有语言与文字的情况下,看他们如何完成各自的叙事。根据考古发现,我们可以知道在文字与语言出现之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是靠形象来加以完成,而作者也让大家运用桌上的塔罗牌来讲述各自的故事,有意将即将展开的叙述还原到过去的大环境下。在小说中,同样的牌有的出现过多次,却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比如在“犹豫不决者的故事”当中,世界这张牌象征的是:维纳斯在植物的空中起舞,周身围绕着具有各种形态的宙斯的化身;每个物种与个体和整个人类的历史只不过是一条变化和演进的链条中的一个偶然环节。而在“复仇的森林的故事”中,世界这张牌却是指女驯兽师在小伙子面前赤身,她变成一副跳着爱恋之舞的姿态。这样的例子就如同作者在小说后记里面所提到的那样――“每张牌的以为取决于它在前后牌中的位置这一观念”[1],可见,这些塔罗牌中的图像也可以用索绪尔的理论加以解释,它们和语言一样都是一套代码,而具体表现则和言语一样,不仅丰富多彩,而且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牌组的理解不仅仅是停留在牌自身的形象,还必须考虑到前后的牌面,找到所指的关系制约,而并不是单独拆开加以理解。作者将塔罗牌这样一套独特的代码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加以解释,同时也说明了叙事文学和文中的那副塔罗牌一样,它们都和语言一样,同样一个事件一个行为放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有不同的含义,有着无限多的排列组合的可能;它们永远不会枯竭,这也代表了作者对于当时流行的一些关于叙事文学最终将走向衰亡等论调的驳斥与反叛。

正如作者在小说结尾处所说的那样――“她的双手打乱所有牌,洗了又洗,又重新开始做游戏”[2];“‘我累了,太阳,你留在空中,我巴不得世界杯拆散击垮,游戏的纸牌、对开本书的纸片和灾祸的碎镜片都被打乱’”[3]。这样的讲述其实表达了作者的一种创作态度,在卡尔维诺看来,文学创作也许没有传统意义上那样富有神圣意味,但它确实永不枯竭,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新意层出不穷。

注释:

[1]卡尔维诺,《命运交叉的城堡》,译林出版社 2001年第125页

[2]同上,第52页

[3]同上,第119页

参考文献:

[1]卡尔维诺,《命运交叉的城堡》,译林出版社 2001

[2]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7

[3]张俊萍,《一部关于叙事文学的“寓言”文学》 江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4卷第6期

作者简介:邹红燕(1987-),女,甘肃山丹人,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外语系教师。

上一篇:《论语》英译本中插图的互文功能探究 下一篇:电影声音创作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