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胃电图医学论文

时间:2022-08-06 06:13:10

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胃电图医学论文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门诊随机选择6~l2岁FD的患儿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平均8.4±2.3岁。全程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主要表现为不规则腹痛、胃纳差、早饱、恶心、呕吐、腹胀及大便干结。病程均大于2个月,并经B超与实验室检查排除肝胆胰腺等疾病。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应用PolygrafID型四导胃电图分析系统(丹麦美敦力公司),采用体表胃电记录各项胃电参数,患者空腹、安静、仰卧位,正确放置电极:(按说明书介绍放置)。记录空腹胃电图30min后,进餐(面包25g,火腿肠50g,水约200ml,15min内服完),再记录餐后胃电图60min。

1.2.2保和丸饮片颗粒(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六神曲20g,山楂60g,茯苓30g,半夏30g,陈皮12g,连翘10g,莱菔子10g,麦芽30g,分成40份,每份约含生药5g),3岁以下2份/次,3-7岁3份/次,7岁以上4份/次,2次/d,饭后冲服。

1.2.3疗效判定:

1)痊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且疗效指数≥90%。

2)显效:症状明显减轻,大部分体征消失,疗效指数I>70%。

3)有效:症状减轻,部分体征消失≥35%。

4)无效:症状及体征无减轻或加重者,疗效指数<35%。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100%。

1.2.4观察指标:胃电慢波主频、主功率,正常胃电节律百分比,正常值参照2000年全国胃电图会议的评判标准[1]。

2结果

2.1服用保和丸饮片颗粒后,患儿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纳差、恶心、呕吐、腹泻等改善,痊愈12例,显效30例,有效44例,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达86%。

2.2根据正常胃慢波百分比,FD儿童胃电节律胃电正常者21例21%,胃动过缓58例58%,胃动过速12和12%和混合性胃电节律紊乱组9例9%。在胃电节律正常的FD患儿中,11例52.4%存在餐后/餐前胃电主功率比异常。服用保和丸饮片颗粒后,胃电正常患儿达85例85%,显著高于服药前p<0.05。

3讨论

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可能与胃酸分泌异常、胃炎程度、胃运动障碍、内脏感觉异常、胃肠激素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等综合因素有关[2]。研究证实,40%~60%的FD患者有明显胃动力障碍,主要表现为胃电紊乱[3、4],临床应用促动力药能促进胃排空和改善症状,多数学者认为胃肠运动障碍可能是FD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有研究发现,小儿FD与胃动力障碍有关。胃肌电活动由慢波和峰电位两部分组成,慢波也称电控活动或起博点电位,其决定了胃收缩运动的最大频率、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而峰电位只有叠加在慢波上时才会出现一个强大的封闭式收缩,因此胃慢波的频率决定了胃收缩的频率。正常人胃慢波节律为3次/分,正常胃慢波百分比是指频率在2.4~3.7次/分范围内的慢波所占的百分比(本研究所取正常值范围为2~4次/分),是评价胃基本电节律的良好指标。而胃收缩的幅度则可通过胃电主功率来评估。正常情况下餐后/餐前胃电主功率比<1,否则提示餐后胃动力低下或空腹情况下存在胃过度扩张。本研究结果显示,21%的FD患儿胃电节律表现为正常,79%胃电节律异常,包括胃动过缓、胃动过速和混合性胃电节律紊乱,其中以微动过缓最为多见。进一步分析21例胃电节律正常FD患儿的胃电主功率,发现其中52.4%餐后/餐前胃电主功率比<1,提示可能存在胃容受性扩张受损。综合两项参数的分析结果,本组90%的患儿存在胃肌电紊乱。综上所述,胃动力异常在儿童FD的发病机制中起有重要作用。胃电图为判断胃功能提供了一种客观、灵敏、特异性较好的胃肠电生理指标,也成为一项有效、可靠的临床检查手段。对于FD患儿服用保和丸,可显著改善胃动力异常,并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李红 单位: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预防保健所

上一篇: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技术管理论文 下一篇:基于通信系统的高铁通信网络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