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着力打造洋芋产业

时间:2022-08-06 05:43:53

威宁着力打造洋芋产业

2008年6月24日,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威宁马铃薯文化节在威宁自治县召开,主推贵州马铃薯文化的本届大会的召开,成为我省近年来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又一个新亮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新的形势下,威宁自治县这样一个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地方党委、政府在面临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面前,紧紧抓住机遇,立足区域优势,深化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品牌也是经济

联合国将2008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将马铃薯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潜在宝贝”。世界马铃薯的定位,促进威宁马铃薯产业的升级,县委政府相继出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配套政策,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2007年,威宁自治县加大对马铃薯种植和马铃薯产业的投入,全县耕地面积376.02万亩,马铃薯种种植面积突破了160万亩,预计产量可达270万吨以上占全县耕种面积的37%,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101元,马铃薯收入占28%。威宁自治县殊荣不断传来,年初,被贵州省农业产业促进会授予“马铃薯加工示范基地”。4月30日,北京又转来喜讯:威宁自治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食品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的美誉。

威宁洋芋还得从“洋”字说起

绝大多数威宁人还不习惯称洋芋为马铃薯。原来,他们是抓住了马铃薯的来源之根,马铃薯是舶来货,是典型的“洋”种,早在2800年前,马铃薯产于南美洲秘鲁安地斯山区,由于耐寒,不择地势,极易生长,不需要太多的肥料和人工培植就有收益。明朝万历年间,马铃薯传入贵州威宁,马铃薯传入威宁后,与荞子、燕麦共同成为威宁人的主食。从1910年到1960年50年时间,马铃薯已经覆盖了全县的村村寨寨。威宁曾经历多次荒灾,特别是上世界60年代,国家处于困难时期,马铃薯使威宁人民存活下来。如今,马铃薯以它纯美的味道登上佳肴宝座。茶余饭后,人们总是要烧上两个马铃薯尝尝。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威宁引进了许多优质的品种,使马铃薯质量和数量大幅度增长。

“皇帝女儿不愁嫁”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群众种植马铃薯的户数增多了,面积增大了,2007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40万亩,平均亩产单产在1600公斤左右。亩产单产提高近2.5倍,种植户超过25万户,实现总收入14亿元左右。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威宁的马铃薯也像淳朴的山村姑娘,走出大山,走向开放的城市,飘洋过海。据统计,近年来,威宁的马铃薯远销重庆、四川、广州、福建、上海、新加坡、马来西亚。外销十多亿公斤以上,产品供不应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会长王薇对威宁马铃薯给予高度的评价。她说:“近年来,中国马铃薯在东盟的市场日趋成熟,由于贵州威宁种植马铃薯的种植体系比较成熟,加上具有良好的价格优势、生产优势、市场优势、社会文化优势和地域优势,威宁必将成为亚太地区甚至世界东南亚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和加工基地。”

2007年,威宁马铃薯在贵阳产销期间,威宁成功地与香港祥裕集团公司签订了5000万元的马铃薯加工项目,与六盘水宏态公司签订了500万元的脱毒马铃薯项目。

蓬勃发展大产业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威宁自治县委、县政府通过科学决策,精心编制“十一五”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使马铃薯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平均每年递增10万亩的种植面积。今年,全县又相继建成了草海、小海、麻乍、雪山等7万亩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建成了植保站及区划办脱毒种薯快繁中心为龙头的繁育推广体系,自行培植的威芋3号、威芋4号,分别获得部级证书,市场前景很好,同时又外引30余种优质品种进行试种,力争道2010年,种植面积突破200万亩,总产值超过24亿元,实现“中国南方最大的马铃薯精加工基地”、“中国南方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中国南方最大的脱毒种薯基地”三大构想。

上一篇:唱响文明曲 共创文明城 下一篇:万科“捐款门”与中国企业家的道德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