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建设之我见

时间:2022-08-06 11:16:13

高校师德建设之我见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对教育和教师也带来了冲击,在教育系统和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使教育系统和教师的社会评价有降低的倾向。大学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主体,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其劳动价值体现在对学生心智的开启和人格的塑造上, 因此, 大学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 则会直接影响对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正如《礼记》记载:“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可见,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师德;办学水平;教育

一、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教师职业不同于一般职业,师德是教师劳动特点的要求。

(1)教师劳动的对象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教育作用。处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模仿性强,可塑性很大,教师在各方面要起表率作用。教师要以自己广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影响学生。

(2)教师的劳动产品的全面性。教师劳动产品是学生,根据其不同的性格特点,教师要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其全面发展。

(3)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教师每天都直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4)教师劳动过程的长周期性,教师劳动成果和“效益”也难于完全量化,这种长周期性的劳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尤为重要。

在学校各类人员的职业道德中,师德是处于首位的。师德决定教风,教风决定学风。教师自身道德魅力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自身的修养对学生的启迪和熏陶无处不在。师德高尚,教风廉政,学风随之而佳,反之亦然。良好的师德不仅可以影响和教育学生,而且会带动整个学校的道德建设,进而影响和促进全社会的职业道德建设。因而抓好学校各类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首要是抓好师德建设。

二、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如何加强新时期师德教育,如何建立师德教育的长效机制,教育管理的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师德建设中发挥什么作用,采取什么措施,教师个人如何加强师德修养,所有这些是人们研究师德建设的重点问题。我认为建立师德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做到以下三个结合。

1.师德最低要求与师德最高理想教育相结合

任何职业都应该有具有自己特点的职业要求和道德规范,教师职业也不例外。由于教师职业是以人为劳动对象的特殊职业,教师的工作成效直接决定国家公民素质的高低,决定民族的未来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师的职业要求和道德规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国家教育行政管理的角度和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角度,都要制定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和道德规范,它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要做到的,是一个教师的合格标准,也就是最低要求。对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技能的要求受到各高等学校的普遍重视,每一个高校都有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尽管它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当今师德建设的重点,对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技能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是促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手段。

师德建设要将师德的最低要求与师德理想教育相结合,建立师德教育的长效机制,每个学期都要把师德建设列为学校重要的工作计划,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师德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让所有教师在履行教师职责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师德理想的教育,树立正确的师德目标,从国家、民族的高度热爱教育事业。

2.解决师德问题与解决教师困难相结合

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过程中, 尽管高校教师经济条件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相对其它行业有时也会觉得捉襟见肘,住房、子女上学也会使他们感到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刚刚进入学校的青年教师,由于他们的资历浅、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学校后勤保障系统的社会化改革使他们感到经济压力大,学校要一方面帮助他们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教师职业修养,另一方面,也要关心他们的个人生活,积极帮助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加强师德建设要与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紧密结合,要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关心他们的生活,积极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分配机制,在教师的评价体系和分配机制中要充分考虑教师多方面的要求并将师德方面内容融入其中,使绝大多数教师在学校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使他们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构建起宽松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从而增加学校的凝聚力。

3.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与专业学术研究相结合

高等学校,特别是非师范类的学校教师,普遍存在注重科学研究忽视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多数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主要依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但高等学校是普通的教育机构,其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各级各类人才。教育有自身的发展规律,特别是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在社会和学校中的广泛运用,教育和心理学的理论快速发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师生观,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高等学校应该借鉴基础教育中好的做法,加强教师教育。从学校管理的角度,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观念、方法、手段等内容的继续教育,制定长效机制,鼓励教师学习教学理论、研究教育规律、进行教学改革的自觉性、主动性。要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科研地位,鼓励教师不但要成为学者,更要成为教育专家。要通过读教育、心理学书籍、听取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专家讲座,提升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档次,使高校教师不但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研究的水平。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如果不能首先将书教好,教师有再好的品德修养,也很难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高尚的职业道德能使学生“亲其师”,广博、精深的知识修养能使学生“信其道”。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自身树立正确的办学方向、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需要,是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石。

参考文献:

[1] 柳海民.《教育原理》[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 曲铁华等.高效师德建设的策略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4)

[3] 叶国英.论高校师德建设的内容与途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2)

[4] 余仰涛等.高效师德建设必须与教师队伍发展趋势相适应[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上一篇:简论初中语文课的泛文化渗透 下一篇:浅谈在各年龄阶段幼儿自主性游戏中教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