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时间:2022-08-06 11:04:55

“90后”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摘 要】 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方面的原因,“90后”高职学生在择业就业时存在着焦虑、自卑或自负、抑郁、盲从等心理问题。解决对策是: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培养学生健康就业心理;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找准定位;鼓励学生敢于竞争,提高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90后”;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原因;对策

“上市”本来作为市场化前提下股市常用的一个名词,通常是指企业向投资者进行股票的增发。“90后”是“80后”的派生词,当下社会高速发展,人际关系交往日趋复杂,作为新生代的代表性群体,“90后”们心理抗挫能力脆弱与情感经历丰富并存,其自身现实状况往往不足以满足“90后”们渴望优质的教育资源与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愿望,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博弈导致“90后”们在求职过程中的期望与社会竞争残酷现实相随相伴。“90后”中的高职毕业生,作为一个新的群体,想要成为增发股票中的潜力股,就不能忽视健康的就业心理。本文旨在正确分析“90后”高职生就业时的心理问题和其原因,探索有效的辅导途径,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最终能使这批上了市的“90后”真正成为潜力股――实现“中国梦”的“筑梦人”。

一、“90后”高职学生概况

“90后”在“上市”过程中,大部分高职生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但也有极少数高职大学生在择业就业期间可能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顺利就业。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分析高职生就业时的心理问题和原因,积极探索有效的辅导途径,使他们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最终使这批上了市的“90后”真正成为绩优股、潜力股―实现“中国梦”的“筑梦人”。

二、“90后”高职学生的问题表现

“上市”公司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会一帆风顺,其股票会随着浪高浪低而波动,刚刚“上市”的“90后”一样面临着社会环境大浪淘沙般的各种洗礼,有的同学经受住,有稳定的发展,但也有部分同学随浪波动,出现心理问题:

1、焦虑

因为害怕失败,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出现焦虑和烦躁不安的心理,给求职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2、自卑

“90后”高职生多半来自农村,在与身边的同学比较过程中,他们对自己形成了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遇到几次求职挫折后,面对激烈的竞争不能应付自如。

3、自负

而另有一部分毕业生好高骛远,这种自负心理很容易导致择业期望值过高,高不成低不就,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4、抑郁

大学生在求职中受到挫折后,常常感到痛苦、情绪低落、给求职择业套上了枷锁。

5、盲从

有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忽略自己的特长,随波逐流,缺乏主见,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择业面变窄,直接导致求职困难和失败。

三、“90后”高职学生求职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90后”的高职生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浪潮中面对求职这一人生的重要关口时,有相当比例的出现了上文所述的心理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原因

从高校扩招导致高职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2015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就达740多万,就业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产生了质疑。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竞争中迷失自我,产生心理问题。

2、学校原因

高职院校虽然已较多地应用了“2+1”的模式,但在实习安排中,许多实习岗位的就职要求远远高于高职生的学历水平,且与以后的就业岗位并不匹配,导致部分学生以此为标准来寻求工作单位,几经挫折,产生心理问题。

3、家庭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从小父母把孩子捧成掌上明珠,再加上求职是人生中的大事,有些父母对孩子找工作过分干预,用自己的价值观来“绑架”孩子,导致“90后”毕业生在求职中产生心理问题。

4、个人原因

人们固有的大学生“精英情节”的泛化,教育投资高产生的补偿心理,国家资源较多地向精英阶层集中等等是高职生自视甚高的原由。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对自我认知能力的不足是“90后”毕业生的通病。

四、加强对“90后”的就业心理辅导

1、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培养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

通过已有的咨询案例,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二是有助于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排除心理危机;三是有助于他们摆脱困境,走出择业的心理误区;四是有助于他们客观地认识所面临的困难,树立信心,从而顺利就业。

2、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找准定位

要引导“90后”正确认识自己: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兴趣的支持,求职就会丧失动力。二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特长。在冷静地分析能力和特长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把握择业期望值,发挥自身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三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气质类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的气质类型大概可分为四种:多血质的人工作能力较强,容易适应新的环境,但不适合做细致的工作;粘液质的人具有镇静、不急躁的特点;胆汁质的人适应于热闹的工作环境;抑郁质的人则对耐心细致的工作能够很好的胜任。

3、鼓励学生敢于竞争,提高就业竞争力

要引导毕业生积极参与竞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调整择业心态和目标,通过“自主择业”实现自身价值;要帮助人学生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调节个人情绪,有效地排除各种不健康的心理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赢得就业市场的竞争。

求职择业,是大学生毕业之际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上市”大学生要在社会大潮中随波逐浪,不被市场淘汰,就要保持良好的求职心理,这样才能无往而不胜。

【参考文献】

[1] 郑国盖.探析““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学术研究,2012(10).

[2]张树弘.浅析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

[3]邢雪梅.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J].出国与就业,2010(23).

上一篇:基于项目法的《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研究 下一篇:读《儒家文化的困境》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