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路径探索

时间:2022-08-06 09:37:01

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路径探索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现状,围绕科研与教学中存在的矛盾、高校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等重要问题详细阐述了许多教师所面临的困惑与焦虑,并从增加进修机会、教师个人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和结成互助团队等角度讨论了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高校英语教师 职业发展 职业教育

一、引言

自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以来,高校英语教学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教学模式从强调语言、语法知识的传输正逐渐转变为侧重学生听、说能力的交互式教学,教学理念也从以教师讲解为主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外国文化主题被广大教师认为是高校英语课堂的重点教学内容。这些重要的转变显示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不断走向深入。目前由于国家对基础阶段英语教育的重视,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已经具备了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因而许多学者如蔡基刚[1]等就明确提出在高等教育阶段实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建议。这项建议不仅符合我国现阶段英语教学现状,而且顺应国家培养“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然而,不论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我国素质教育发展,还是把英语语言看做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辅助工具,高校教师无疑都是最关键的因素,因为他们是一切教学任务的一线实施者。在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教学改革、学生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应当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

二、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需求由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而面临新的发展形势,许多教师在理论学习、教学实践等各方面都感到力不从心。

1.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看。要想教学实践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师自身应当掌握全面的教学理论知识,从而以理论指导实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然而根据林新事[2]的研究结果,当前高校英语教师依然处于教育理论的贫困时期。主要原因是教师在受教育阶段对理论的重视不足,进入教育体制后,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较低的依存度影响了教师追求理论知识的动力。

2.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高校英语教师几乎都要经历职称评审、教学考核等影响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几个阶段。在科研与教学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成为许多教师困惑与焦虑的源头:既想专注于科学研究争取顺利晋升,又想搞好教学工作,实现个人价值。但往往由于精力有限,无法兼顾两者。尤其是青年教师,忙于科研与教学,身心疲惫。各个高校实行教学改革后,逐渐削减大学英语教师的岗位和英语课时,许多青年教师的心理都存在一定的危机感,无法安心本职工作。因此,高校英语教学的转型期也成为教师发展的关键时期。

3.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国家经济发展急需具备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高校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满足国家对高级人才的需求,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提高,因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思维的前提”[3]。另外,在日渐兴起的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中,蔡基刚[1]强调,批判性思维是学生阅读英语文献和专业文章的必然需求。然而,高校英语教师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一线实施者,自身是否具有较强的批判能力,是否能够引领学生进行批判式的学习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极其重要,这甚至可以看做是教师职业能力的一种表现。然而据调查,虽然很多教师已经开始关注学生批判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但并未注意到自身在这一方面是否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自身批判思维能力的忽视很可能会淡化批判教学意识,影响学生思辨能力的强化。

以上三个方面显示出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正在经历职业倦怠期、困惑期甚至是焦虑期。“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最直接地体现在教师身上”[4],因此及时解除教师的困惑与焦虑,并提高其职业素养和个人素质,对我国的教育发展至关重要。

三、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科研与教学。目前高校英语教师普遍认为科研与教学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科研就是纯粹的理论学习与研究,教学就只是三尺讲台,两者互不相干。专心科研意味着教学实践的精力相对减少,这种心理的存在并非偶然。首先,理论向实践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有时理论并不一定能够转化为实践。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往往感到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是独立存在的两个环节,缺乏交互性,因为一种教学理论或是方法从有人提出到实证研究再到实践应用,很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当实践与理论不能紧密依存的时候,教师便认为科研理论对现实失去了应有的指导意义。因而许多教师徘徊在科研与教学两条路中间,为自己不知选择哪一条而苦恼。这种将科研与教学分而为之的做法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使科研失去意义,使教学在盲目中开展。此外,多数高校对科研的重视高于教学,对科研的奖励标准远远高于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具体体现。然而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使教师往往纠结于两者之间,不知作何选择。

因此,各高校在注重自我发展的时期要关注一线教师的职业发展,建立多元学术导向的教师评价制度[5],即在加大科研奖励力度的同时也应当增强对教学优秀者的奖励机制,避免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明确科研服务教学的意识,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教师应当转变观念,将科研与教学统一于实践;课堂教学只有得到理论的指导,才能逐渐条理化、系统化,才能增强教学效果。另外,高校英语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缩短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时间。当教师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科研压力相对就会减小,进而缓解科研与教学的矛盾,促进两者共同发展。

2.通识英语、专门用途英语与学术英语。近年来关于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任务的争论越来越激烈。有些学者认为学生英语语言基础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赞同继续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培养综合人文素养为主的通识英语教学;有些学者则认为,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在考入大学前已经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因此高等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没有必要再继续重复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而应当考虑讲授专门用途英语,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素质与能力;通识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其中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是主要的决定因素。因此,又有学者提出介于两者之间的学术英语的概念,既不一味地给学生打基础,又不急于讲授专业英语知识,而是在教师和学生都能接受的范围内宽泛地将学科知识融入英语课的讲授之中。这是一种折中的做法,也是目前看来比较容易实现的教学改革方案。然而教师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以上三种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方案的施行。

教师接受教育的方式往往深刻影响将来他们教育学生的方式。长期以来,英语教师在受教育阶段主要受到的就是通识教育,因此,在工作中讲授通识英语对教师而言可谓游刃有余。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需要教师掌握较强的学科知识,这就意味着我国高校英语教师必须经过系统的培训才能上岗,否则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学术英语教学不需要教师具备精通细化的学科知识,但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面对英语教学学科化的发展趋势,高校英语教师纷纷表示压力很大,担心将来无法满足职业发展的需求。有些教师因此而坚定了自己的考博信念,或是倾注所有精力准备职称晋升,试图以高学历或高职称捍卫自己在高校的地位,但在提升自我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自己的学生和本职教学工作。

因此,有关部门有必要对大批的高校英语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学科知识及学术英语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教师增强信心,积极乐观地面对自我职业的发展。

四、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路径分析

通过上文对高校英语教育的分析可知,教师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积极探索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有助于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促进高校英语教学发展。

首先,增加进修机会,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国家相关部门及各高校在关注教学改革发展和学生素质提高的同时也应当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国内外进修机会,尤其是学科英语及其教学的学习。教师经过相关知识的进修,不仅能够增强教学能力,而且能够提高科研水平,并逐渐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其次,制定职业规划,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有目标就有发展动力。教师个人要及时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明确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为之努力。当教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后,便会产生强烈的职业成就感,有利于今后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最后,结成互助团队,互相督促、互相学习。建立教学小组或科研小组是教师间相互学习、提高职业素养的有效形式。各高校有关部门既可以鼓励教师以集体备课、互相听课等形式相互学习,又可以定期举办各种教学大赛并组织教师相互观摩。通过大量的集体活动,教师可以相互学习教学技巧、交流科研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五、结语

随着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教师要辩证地看待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积极参加各种与提高职业技能和素养有关的进修和培训,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基刚.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路在何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林新事.英语教师教育理论贫困的症结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2(5):62-63.

[3]廖乃帜.论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及批判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前沿,2012(3):160-162.

[4]文秋芳,徐浩.2011中国外语教育年度报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21.

[5]蒋玉梅.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外语,2012(7):17-24.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民生调研专项课题“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路径探索”(课题编号:201301172)研究成果之一。

上一篇:论隐性课程建设与高职生基本职业素养的培育 下一篇:试论“项目实施”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