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8,不止是“微软”

时间:2022-08-06 09:16:24

这个冬季,微软的这场游戏,Windows 8——它的关键一役,怕是输掉了。

一个在北京生活的公司人说:“我跟微软的平板电脑Surface主要在两个地方遭遇。一是在地铁里,比如北京国贸站,Surface广告前所未见地铺满了整个通道,包括一半的地面;二是视频网站的广告,Surface的贴片广告不仅是我最近几个月见过最多次的一个,而且还惊人地长达30秒,广告曲都能哼出来。”

而这使结果尤显悲壮。

1月25日,微软了2012年10到12月的季度财报,证实:由于推广Windows 8和Surface,这3个月内微软的市场推广费用增长了5.47亿美元。

Windows 8,是微软的“决定生死”的战略的重要一步。不仅是重要的一步,也是孤注一掷的一步,如果它不成功,恐怕微软再不会有出路。

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曾对媒体称,Win8是微软20多年来最重要的产品,重要性甚至超过Windows95。“这是鲍尔默的决定性时刻,”行业分析师Patrick Moorhead的看法很有代表性,他认为如果Windows 8未能成功,鲍尔默可能就要“下台”了。

这大概也是鲍尔默本人作为CEO的“拼死”一役。

四面楚歌时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和IDC的估计,全球P C销量在2012年缩水1.2%,约为3.5亿台——全球PC销量的首次下滑将成为现实;而2012年智能手机全球同比增长45%,超过7亿台,数量是电脑的2倍;平板电脑2012年增速达到54%,出货量约为1亿台——也就是说,刚出现3年,它的出货量已经相当于传统电脑的3成。时代要彻底变了。

但微软的构造仍未有太大改变。

微软1月25日的季度财报显示,Windows部门营收为58.81亿美元,占比27.4%。微软服务器和工具部门营收占24.2%。在线服务业务部门营收占4.1%。季度营收总计214.56亿美元。

因“财报不佳”而导致股价继续下跌的苹果的最新季财报营收是545.12亿美元。

在2012年7月,仅iPhone一个产品的收入,就比微软所有产品的收入加在一起还多。

在智能手机和平板市场上,现在的主流操作系统是苹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

2012年4月,CNN一篇文章阐述了三家公司的不同战略构想。其中,微软的计划主要有三个支柱: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手机和Xbox游戏机。而Bing和SkyDrive的功能,则被认为是“秘密的调料”,还在发酵。该文说,微软认为它的消费产品三件套可以融合在一块,成为未来若干年里的一个“主要的、新兴的生态系统”。

这是微软当时的前景展望:不管你在用电视机、PC机、平板电脑、电话或者任何其他终端设备,你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做所有的事。形式上的元素会变化,但核心体验是一致的。

听起来大概有点复杂。实际上,“微软计划的关键枢纽在于预计今年秋天推出的Win8操作系统。”

苹果的战略听上去简单些:以移动设备为中心。谷歌的则是:设备不重要,互联网是唯一平台。

该文当时说,“微软暂时落败”。但它“正准备卷土重来。对此,苹果和Google应该小心”。

可惜……Windows 8推出后,首月销出4000万份——看上去还不错,但这个数字被调查公司质疑,认为实际只有1500万PC用户在使用Windows 8,其他的销量,是因为先倾销给了戴尔、联想这样的PC厂商,而装载这个系统的电脑并没真正卖掉。

还有Net Applications这样的监测机构称,Win8的市场份额仅为1.01%,远低于Windows7的44.7%。

而装载了Win8系统、大做广告的Surface,即便刚刚经历了圣诞购物季,但销量尴尬。市场调研公司N PD称,2012年圣诞节期间Windows笔记本销量下降了11%;微软曾计划2012年第四季度要售出200万台,但之后它一直不肯透露Surface的实际销售量,对此有70万台、100万台等几个说法,而高盛的分析师Heather Bellini是最不乐观的一个:仅仅销售出23万部Surface RT——“完全失败”。

在中国市场,淘宝店中,Surface的销量只排到平板电脑类的第65名,周销量不到200件;对比来看,同样新上市的iPad Mini周销量近8000件。

创新者的窘境?

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手机后约一周,鲍尔默接受媒体采访时大笑着、用很肯定的语气说:“500美元?!这(iPhone)是世界上最贵的手机了,而且它没有键盘,它不好发E-mail。我们有自己的策略,你可以99美元就买个Windows系统带键盘的手机,它可以听音乐可以发信息可以发邮件可以上网,我喜欢我们的策略,非常喜欢。”

鲍尔默喜欢微软的策略,确实喜欢了好多年。

2 0 07年时,微软的头等大事是Windows Vista系统。

但这个从2001年开始执行的项目,被科技杂志“PC World”称作是2007年最令人失望的科技事件。它被诟病有诸多华而不实的功能,且由于太庞大,在一般电脑上运转不畅。

《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认为,大公司的创新,比如微软,是不断升级原有功能,但消费者可能并不需要;大公司们不太可能去做“破坏性创新”——对微软来说,它们便是像Android平台系统、iPad平板电脑。原因就是,这类成功大公司的资源天然地会向先前带来持续收入的“成熟产品”倾斜。

微软牢牢地“喜欢”住他们曾经的核心优势、策略不放。

其实,这家公司不缺乏创新和点子。

它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研究部门。这个团队里不乏自由度,不乏聪明人,也不乏令人兴奋的产品。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笔记本的动作控制技术、1300英寸的高清显示屏、甚至能测量血压的小蝴蝶……如果这些项目中的任何一个变成实际的产品,那么微软就有机会在一个新的市场上领先于对手,占据领导地位。

但这种情况几乎没有发生过。

这有点像当年的施乐公司,施乐当年的研究部门研制出了图形图像系统,但公司的决策层不把它当回事。

这项技术的后来是这样的:它被乔布斯学习了,比尔·盖茨又从乔布斯那里偷师,后者靠图像化的Windows系统奠定了其成为世界首富的基础。

而后来的比尔·盖茨变成这样:1998年,微软的研究部门已经研制出一款电子书原型机——如今亚马逊的重要竞争力正是kindle电子书——但盖茨却将之否定了。

一位微软Office部门前主管对《名利场》杂志说,微软电子书阅读器项目之所以被否决,并不仅仅是微软担心其盈利前景,关键还在于触摸屏,“Office最初是为键盘而设计,而非针对触控笔和手指。”

“Windows就是上帝,一切都得围着Windows转。有关简化型用户界面的移动计算创意,该部门的大头们却认为并不重要,并极力扼杀此类项目。”微软内部的一个看法是,每一种有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产品都最终在见到天日以前就被“杀死”,因为这些产品几乎与Windows或Office毫无关联。

再不疯狂就死了!

在2004年秋季,微软曾意识到Google带来的挑战。

Google在当年8月IPO,后来越来越多的微软高管宣布计划跳槽到谷歌,甚至包括微软Windows NT的首席架构师Mark Lucovsky。

当Lucovsky说自己要辞职,新东家正是谷歌时,据说,鲍尔默气得抓起一把椅子扔到了房间的另一边,说:“Eric Schmidt这个混蛋。我要让他死无葬身之地,我以前干过一次,我还要再干一次。我要弄死谷歌。”

可是……太把G oogle和它的广告业务当作对手,又成了被人们扼腕叹息的一个巨大错误。此后,在针对Google的行动中,微软在2005年3月收购Groove公司;2007年8月,微软斥资63亿美元收购数字广告公司aQuantive来应对谷歌之前31亿美元收购的类似公司DoubleClick。之后,微软又报价446亿美元试图强行收购雅虎以获得广告业务,但最终未能成功。

直到谷歌AdWords关键词竞价带来网络广告的巨大盈利,微软忽然明白,搜索引擎才是互联网的真正入口,它又砸下数十亿美金,打造新搜索引擎。

2009年5月,微软新搜索引擎Bing(必应),取代了过去的Windows Live搜索。

截至目前,必应已累计为微软带来了大约60亿美元的亏损。

如果把早期的搜索产品和所花费的资金加在一起,微软单是为搜索引擎业务就已经投入了近100亿美元之巨。

而Google,则逐渐发展出了直接针对微软核心业务的浏览器、桌面、在线办公软件、Gtalk……

在鲍尔默实施其“弄死”谷歌的过程中,他与微软仍然就像是在一步步、精确地走向“宿命”。

负责Bing项目开发的微软前产品经理约翰·加西亚(Johann Garcia)曾向《名利场》杂志表示:“高管们一直要求必须追赶上谷歌。到了后来,我们发现Bing没有了任何创新性的东西。谷歌一直远远领先我们,而我们却陷入暗斗。最后,许多人都变得非常不开心,也失去了所有的动力。”

网络搜索那时已经是微软最新的顶级优先发展项目,Bing的开发人数是实际所需人数的数倍。

开发效率也很成问题。

微软一名叫马克·特科尔(Ma rc Turkel)的产品经理称,2000年左右他曾负责一项涉及数个部门的项目开发工作。他本来估计6星期就能完成,但跟不同部门协调开会浪费了太多时间,他看着自己办公室窗外的一座大楼从打地基到建起来,项目也没完成。

到2004年6月,乔布斯宣布苹果将推出名为“Tiger”的操作系统。这款操作系统在微软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Tiger”中的许多功能都是微软计划在“长角”,一款被微软寄予厚望的想象中的划时代产品中推出的。而彼时微软还仍在反复讨论,怎么让这些功能在自己的操作系统中运行。

两年多后,精简版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终于上市——招来一片骂声。

2011年10月,在手机操作系统上已经明显落后的微软,与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诺基亚,共同了了Lumia 800,第一款使用Windows Phone 7系统的手机。而这时距离2007年iPhone已经将近4年。

而苹果的App Store和谷歌的Android 都已经上线了3年。

再见了?鲍尔默

在谈到微软时,无论是Google的佩里,还是乔布斯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这是家由销售人员(鲍尔默)运营的公司,是家运营得很好的“商业公司”,但不是“科技巨头”。

一名由鲍尔默招募进行早期Windows开发的工程师现在对他的评论是:“鲍尔默的智力与盖茨相比是明显不同的另一种类型。只要给他一项生意,不管他做过还是没有做过,他都可以用简单的计算估计出这种生意的利润有多少,什么地方挣钱,什么地方亏本,而且他的估计误差不会超过5%。”

接连的判断失误,令越来越多人开始说,这位学数学、经济学和MBA出身的CEO,说话激情四射的销售型领导——他曾经跑上演讲台并持续激情吼叫加蹦跳,习惯带着微软台下员工反复喊口号——并不适合带领科技公司。

“你一生最幸运的是什么?”“和一代天骄盖茨成为神交。”他毫不犹豫地说。

这是亚当·杰佛逊在他所著的《史蒂夫·鲍尔默传》一书中写到的。

1980年,他应盖茨之邀加入微软,负责公司经营、销售、操作系统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支持。2000年1月,他继盖茨之后接任微软CEO一职,全权管理这一当时的世界头号软件公司。

2012年10月,寒冬将至时,“决战”的时刻来到了他的手中。

这次,究竟又错在哪里了——除了太晚之外?

一名开发者对科技博客“PingWest中文网”称:“Windows 8最弱的一环是它的在线商店。”2012年12月23日,他们公司的游戏被Windows Store下线,原因说是让人“哭笑不得”——在Windows Store上,如果要面向韩国、巴西、台湾等市场应用,需要提前申请审批证书,该开发者却没有收到这一通知。加上Windows Store的技术问题,导致其游戏在台湾和大陆同时消失了。整个申诉过程花了两周时间,错过了圣诞节加元旦的大好时光,排名也从之前免费榜的第1位跌至无影无踪。

在同一时段,该开发者在Windows Phone Store上也遭遇了问题:由于Bing搜索的Bug,他们的一款游戏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无法被搜索出来;由于开发者可以在不应用的情况下先注册应用的名称,导致许多知名应用的名字在一天内被抢注。

“在未来6个月到1年内,Windows Store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是缺乏线上经营经验的微软所必经的成长的烦恼。”该开发者说。

除了应用App的数量远不如iOS和Android系统外,Windows8还有其他的尴尬之处。开头提到的那位公司人说她耐不住好奇心,最近试用了朋友的Surface,体验如下:“我原本期待的,是一个能带来传统Windows 系统熟悉感的东西,但却感到迷惑。”在一些互联网分析师看来,能否让已经习惯了iOS和Android的用户有耐心去习惯Windows 8系统,是其成败的关键。

——到底哪个才是用户现在真正的“习惯”?

由中文财经新闻网站虎嗅网编译的科技网站PandoDaily说,2012年的秋天,将决定微软的“生死命运”:

“由于Win 8与WP的,我认为我们将见证微软最终一扫其萎靡之气、与苹果谷歌亚马逊等一起角逐移动年代主导性创新席位的时刻。我现在仍然认为并非没有可能。不过微软还没有加入进去,也没有确保就一定能到那。原因简单:我们并无任何线索。我们不久就可见到答案。”

现在答案已经有了。在微软无数次打算“卷土重来”的努力中,这大概是最被寄予众望、好奇的一次——或许也是人们产生好奇的最后一次。

Windows 8、微软、鲍尔默,这结果,就像只是其“宿命”一般,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法更改。

与诸多“失误”、“缺乏经验”无关。与是商业公司还是科技公司无关。与伟大竞争对手的终于诞生无关。与貌似不恰当的合作者诺基亚无关。与连中国人也不买账,也无关。

上一篇:“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下一篇:跟台湾编辑界教父黄永松谈《汉声》、童话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