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对中学田径教学的影响及发展趋势研究

时间:2022-08-06 07:14:42

新课标对中学田径教学的影响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 从中学田径教学拓展空间、田径教学的学习评价两个方面阐述新课标对我国中学田径教学的影响,及今后田径教学向着学懂、学乐方向发展的趋势, 给中学体育教师的田径教学以启迪。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中学 田径教学

田径运动在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教材所占的比例最大,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被认为是其他体育项目的基础,田径教材以它特有的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优势,确定了其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在全国上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素质教育已成为今后学校体育教育的中心,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特点。在中学体育田径课的教学中,全面增强学生健康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强化体育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思想代表着当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改革传统教学,从健身角度出发,娱乐与健身相结合,改变教材枯燥乏味为有趣性,使教材更为丰富多彩,从而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是当前田径教学工作的最紧迫任务。

1、新课程标准对我国中学田径教学的影响

1.1新的课程标准为中学田径教学提供拓展空间

1.1.1 新课标“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中学田径教学观念提供拓展空间继承与发展是此次基础课程改革的特点。新课程标准更为彻底的摒弃了以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那种“学科中心论”的教学模式,更为充分地突出了教学中心是学生这一主体。同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是一致的,即:将“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学校体育目标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我们中学体育课程不仅要为学生在校期间发展体质、健康地学习与生活、进行体育锻炼提供理论与实践方法指导,更要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地基础。基于田径是所有体育运动的基础, 必修课与健康课应该主要安排田径项目的基础练习以及田径科学健身相关的理论教学,包括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如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等,提高学生的体育人文素质。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要特别注重学生健康观念、和意识的培养,使其积极地保持和增进健康的能力与态度。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一教学理念和国际上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1.1.2 新课程标准为田径教材内容提供拓展空间

新课标对体育教学内容并没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各地、各校和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以“课标”为依据的田径教学, 首先确定的是教学目标, 然后是选择学习内容, 教师以不同的学习内容及手段去实现这个教学目标。

1) 田径项目向生活化、实用化的教材化方向发展。

2) 田径项目向简化化的教材化方向发展。

3) 田径项目向游戏化的教材化方向发展。

4) 田径项目向理性化的教材化方向发展。

5) 田径项目向文化化的教材化方向发展。

1.2 新课程标准使田径教学的学习评价更加科学化

表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在学习评价上的比较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在教学评价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评价注重体育测量,拘泥于掌握动作的质量并强调最终成绩的评定,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应考而学。学生的身体条件,基础情况,进步程度完全被忽视,学习的评价只是起到一种甄别学生的作用。

新课标指导下的学习评价是多元化的、科学的评价。它不仅仅要了解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的情况,更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学习目标不仅仅是一个要求所有学生达到同一标准,还应包括个人的努力程度。新课标体现了尊重个性的价值,特别强调对过程的评价,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能“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就给教师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留下空间。

在田径内容的考试中,不再完全是量化考试,而更注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元的评价:(1)对身体素质方面的评价:注重学生进步情况,例如800M,甲从学习前4分25秒提高到3分50秒,而乙由于从学习前3分40秒降低到3分50秒,那么可认为甲的成绩应高于乙的成绩,并对二者给予评语式评价,指出甲的进步,并与乙进行交谈,了解退步的原因,帮助乙分析原因,重新进步,从而达到评价的真正目的;( 2)对运动技能方面的评价:对于跳跃、投掷等带有一定技术类的田径内容,不必只注重实际测量成绩,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求学精神,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坚持不懈进行学习与练习的精神等各方面对学生下评语式评价;(3)综合评价: 能在老师的指引与帮助下,知道田径各个内容的健身价值,逐步学会根据个人情况用田径内容科学的锻炼身体。在教师的鼓励下能“胜不骄败不馁”,从胜利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2、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田径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2.1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田径教学方法向“学懂”的方向发展

从中学田径教学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几十年来中学田径教学在强调运动技术技能和身体锻炼的重要性时,缺乏对运动技能、身体锻炼与学生对田径原理理解之间的重要关系的讨论,具有轻视“理解原理和明白道理”的倾向。近年来,体育教学理论界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效果“懂”与“会”的结合,认识到“懂”与锻炼身体能力的有机联系,认识到“运动认知能力”与终身体育锻炼能力之间的关系, 认识到学生学“懂”的重要性。因此,未来的田径教学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应朝着“学懂”的方向发展。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运动的原理,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田径教学的“智育”因素,并使这种理性的教学为终身体育服务,要遵循在田径教学中学生认知的规律。

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主张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发性,强调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使强制性的、死板的教学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教学,从而提高田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例如; 在投掷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选择学习方法, 进行小组的相互评价等。

上一篇:谈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浅谈思想政治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