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控制供氧转换装置在小儿气管异物手术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06 06:57:01

高频/控制供氧转换装置在小儿气管异物手术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频/控制供氧转换装置对小儿气管异物手术麻醉过程呼吸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120例气管异物患儿, 采用静脉复合全麻,术中供氧分为高频喷射通气(Ⅰ组,n=60),应用高频/控制供氧转换装置供氧(Ⅱ组,n=60),根据术中患儿情况切换相应供氧方式,保证有效氧供。结果120例气管异物小儿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间Ⅰ组比Ⅱ组长(P

【关键词】 高频/控制供氧转换装置;小儿;气管异物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4-0405-02 中图分类号:R 702.766.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4.011

小儿气管异物病情危急,因手术与麻醉共用同一通道,术中常因各种原因导致氧饱和度下降须进行急救,气道的管理是个难题。为了快速缓解患儿缺氧状态,保障手术安全,2002年以来我科在小儿气管异物手术中采用自行研制的高频/控制供氧转换装置,成功的解决了两种供氧模式的快捷转换的难题,便于气道管理,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20例,男性69例,女性51例。年龄 6个月~9岁,病程1~21天,均有明确的异物吸入史。其中85例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如呼吸急促、吸气困难、三凹征、紫绀等,30例有单侧肺气肿或肺不张。异物的种类:花生、红瓜子、果核115例,圆形玩具构件2例,鱼椎骨、鸡骨3例。异物的位置:主气管52例,右支气管36例,左支气管32例。随机分为单纯使用高频喷射通气(Ⅰ组),使用高频/控制供氧转换装置(Ⅱ组)。每组6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重及ASA分级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麻醉方法 采用静脉复合全麻,术中保留自主呼吸。所用药物为力月西、氯胺酮、异丙酚等。术中保持自主呼吸。全程监测患儿的心率、心律、呼吸、指脉氧饱和度等生命指标。术中根据患儿的反应(呛咳,屏气,肢体活动)追加氯胺酮及异丙酚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

3.高频/控制供氧转换装置 我科自行设计的高频/控制供氧转换装置(附图),该装置已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国家专利(专利号:zl200720182740.7)。

4.操作方法 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开通静脉通路,待手术器械准备完成后,进行麻醉诱导,同时面罩供氧。待麻醉深度达到手术期时,由术者进行气管镜置入操作。同时由麻醉者在气管镜侧孔接上通气装置,Ⅰ组在术中进行高频喷射通气维持供氧。Ⅱ组使用高频/控制供氧转换装置,先进行高频通气模式。高频频率均是100~120 BPM,驱动压是0.2 kPa,控制呼吸的氧流量是2 L/min。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因操作或患儿氧储备下降而致SpO2下降,高频通气模式不能维持时,Ⅰ组病人须让术者将气管镜退出气管,然后通过面罩供氧,缺氧改善后再次手术。Ⅱ组病人让术者将气管镜退至气管隆突以上,由麻醉医生使用手指关闭气管镜外口,并随人工控制呼吸进行同步的开放和关闭动作,以达到人工控制呼吸的过程,待患儿氧供应改善后再改高频通气模式,继续手术操作。该过程可以反复多次。完成气管镜检及成功取出异物后,顺利退出气管镜后改用面罩常规供氧,观察患儿生命征。

5.术中监测 持续监测SpO2、呼吸及心电图,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SpO2至80%的例数、SpO2从80%上升至90%以上的时间、插入支气管镜的次数。

6.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

结果

Ⅰ组有18 例因SpO2下降至80%需要退出气管镜反复操作。Ⅱ组有15例因SpO2下降至80%立即转换控制通气,两组病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氧饱和度上升所需要的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讨论

小儿气管异物为临床常见急症,无论诊断延误或者手术不及时都会增加患儿的死亡率,手术取出异物是唯一有效的手段[1]。由于阻塞气管的物品多为各种体积较小的种子、坚果、浆果或者谷类等[2],给术者一次性成功取出异物带来很多困难,常需多次进镜,在单纯使用高频通气的患儿中,因为气道和手术同一通道,很多麻醉师感觉到在气道的管理较为棘手。另外,气管异物小儿术前由于气管堵塞、肺部炎症、麻醉影响等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现象。再者小儿的呼吸、循环代偿能力较差,对缺氧的耐受性差,手术操作过程中常出现通气不足、憋气、气道痉挛等并发症,导致严重缺氧,甚至危及生命。而且置镜时间越长,次数越多,风险也越大。

临床上常用高频喷射给氧装置连接气管镜(金属硬镜)的供氧侧孔直接向气管供氧。患者存在自主呼吸状态时,使用高频通气方式能满足患者的供氧,而且高频产生的压力可冲击异物边缘的分泌物,为术者提供了清晰视野,便于手术操作。气管镜对黏膜刺激影响气体交换,当麻醉过浅对镜检操作刺激而引发屏气呛咳,或在气管镜进入患侧支气管时,由于异物、炎症分泌物或细支气管痉挛,同时另侧肺通气不足时,就引起通气障碍[3]。当出现上述情况,就必须中止手术,立即退出气管镜,使用面罩接麻醉机进行人工辅助呼吸等一系列急救。反复的进、退镜易引起呛咳,屏气及气道痉挛甚至引起声门、气管内膜水肿和损伤,增加手术风险,延长术后恢复时间。目前国内同行多使用面罩或者药物来解决上述问题[4,5],但对如何减少进镜次数,缩短手术时间方面的文献较少。

我们应用高频/控制供氧转换装置进行通气管理,能始终将气管镜保留在气管内,根据患儿情况灵活快速切换高频供氧和控制通气方式,当出现喉痉挛、屏气、呼吸暂停等情况亦能尽快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并且该过程可以反复多次直至完成气管镜检及成功取出异物。还避免以往的退管、面罩供氧、等待缺氧症状改善后再次插入气管镜等操作程序,方便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低反复多次进镜引起声门的水肿和损伤,亦能有效地避免术后喉痉挛、喉头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不但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手术的安全性,而且减轻术者及麻醉师的心理压力。

高频/控制供氧转换装置适用于小儿气管异物抢救过程中不同情况下使用两种不同的通气供氧模式,简化了装置及操作程序,为抢救赢得了时间,减少了病儿因多次插镜造成的喉头水肿及喉痉挛等意外事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的优点。

参考文献

[1]Saki N,Nikakhlagh S,Rahim F,etal.Foreign body aspirations in infancy: a 20year experience[J].Int J Med Sci,2009,6(6):322-328.

[2]Gǒktas O,Snidero S,Jahnke V,et al.Foreign body aspiration in children: field report of a German hospital[J].Pediatr Int,2010,52(1):100-103.

[3]张 旭,陈莲华.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后喉痉挛的多因素分析[J].上海医学,2008,31(9):631-633.

[4]宋正川,李 伟,吴 刚.咪达唑仑复合雷米芬太尼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6):720-722.

[5]唐丛林,毛 丰.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与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4):450-451.

(收稿日期:2010-06-02 修回日期:2010-07-21)

上一篇:妥舒沙星人体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冠心病与A型行为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