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成语故事”在汉语教学中的妙用

时间:2022-08-06 06:40:57

浅议“成语故事”在汉语教学中的妙用

【摘要】“成语”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中习用的固定短语或短句,一般是四个字,也有四个字以上的。成语结构紧凑,表现力强,有的能反映出深刻的思想意义,有的能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有的能表达出复杂曲折的意思。因此,在教学中成语使用得当,可以使语言简洁、形象生动,从而增强表达效果,加之,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探究,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成语故事;汉语教学;兴趣;妙用

民族地区有两种办学模式,以母语为主,汉语为辅的一类模式和以汉语为主,母语为辅的二类模式。两种办学模式的不同,使得学生的汉语水平也参差不齐。加之受生活环境的制约,使得学生接触汉语的机会较少。据统计,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只有三、四年,甚至几学期的时间学习过汉语,仅有少数学生完成了整个小学阶段的汉语课程。因此,上中学后由于基础较差,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汉语兴趣不高,有的甚至没有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是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的问题。

为此,针对学生这一情况,我在这次初一年级两个班的教学中,添加“五分钟成语故事”这一非常有趣的环节,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一、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设计这个环节,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一类模式初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0~13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乐于看童话书、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讲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讲成语故事再合适不过了。实践证明:每次听完一个故事后,学生仍兴犹未尽!例如:学习汉语教材18课《太阳》先有声有色的讲成语“百步穿杨”的故事,再将成语的意义展示在黑板上,“比喻射箭技艺高超,并引申为本领非常高强”。进而从这个故事引申出另一个成语“百发百中”。这两个成语的出现,为将要介绍的“后羿射日”的传说起到了牵引作用,当请一个学生复述这个故事时,学生回答:“……后羿共射了九支箭,每一箭都百发百中……”可见,学生不但理解了该成语而且已经学会运用。可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成语故事”在课堂中产生的作用

成语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中习用的固定短语或短句,一般是四个字,也有四个以上的。汉语词汇里有大量的成语,其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人民群众的口语,二是来自古代寓言、历史故事和古典作品里的语句。了解成语的出处,能够进一步帮助我们理解成语的意义。成语结构紧凑,表现力强,有的能反映出深刻的思想意义,有的能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有的能表达出复杂曲折的意思。因此,成语使用得当,可以使语言简洁、形象生动,从而增强表达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而这种倾向不是与身俱来的,它有赖于我们教师的引导和培养。例如:学生对于听故事,都揣着迫不及待的心情,并被故事情节感染,或悲或喜,免不了在课堂上争论一番,某些同学,甚至要发表自己的意见,个个热情高涨。面对此景,教师便趁热打铁,将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热情迁移到教学中,开始教学。

2.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探究

“成语故事”设在课前五分钟,既有效的节约了时间,又取得了实际效果。课前五分钟讲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故事能使学生尽快集中注意力,同时,学习新课时,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课文内容,明确课文中心。例如:第一册教材24课《青稞的来历》课前先介绍能凸显本文主人公布穷,为了使老百姓吃上青稞而英勇与蛇王搏斗,索要青稞种子的成语——奋不顾身。紧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布穷索要青稞种子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布穷牺牲后产生的影响,再到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都有学生自主探究完成。

引导是教的艺术,探究是学的方法。引导——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自始至终把自己摆在主导地位,帮助学生探究,撩拨学生主动思考,执着探求实现了引导——探求的和谐共振。

三、在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记录该成语的比喻义或揭示的道理。并要求学生能用该成语造句,把几个成语连接起来写一段话,或用该成语编写一个新得成语故事。事实证明,学生不但能领会其意义,还能在作文中大量运用成语。例如:某同学在作文中写到,“通过学习了成语‘程门立雪’认识到了古代的学生是如何尊敬老师的,而且也明白了虚心请教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另一位同学这样说:“我本来对画画是不感兴趣的,可我的好友小华对画画情有独钟,我们俩又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不知不觉我也喜欢上了画画,这不就是‘爱屋及乌’吗?”

课堂是生动的,活跃的,如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课堂氛围中对汉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兴趣中学好汉语,需要老师多花心思,找窍门。

参考文献:

[1]“中国古典文化文库”之《中华成语故事》北京:京华出版社?2002?ISBN—7-80600-572-2

上一篇:浅谈数学的价值 享受数学的乐趣 下一篇:浅谈一年级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