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奥运,培养影响孩子一生的良好品德

时间:2022-08-06 05:56:42

看奥运,培养影响孩子一生的良好品德

第二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本刊记者就“观看奥运比赛对幼童的身心健康和性格养成将起到什么作用”这一话题,对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著名教育专家闵乐夫先生进行了专访。

C=Cookie worod M=闵乐夫

C:您认为0~7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否适合由家长带领去现场观看体育比赛?

M:在这个问题上,我把0~7岁分为三个阶段。我个人认为,0~3岁的婴幼儿还谈不上观看体育比赛,3~4岁的幼儿适合在家里看电视,只有5~7岁的儿童适合让家长带着到体育场馆观看,而且要看那些适合儿童观看的比赛项目,比如,排球、乒乓球、举重、跑步、跳高、跳远、艺术体操、武术等。

因为对未成年孩子来说,到场馆观看比赛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交通问题舟车劳顿,孩子犯困,还没到就睡着了,场馆内还有噪音问题:气氛如果过于热烈,感官刺激强烈的话,对于幼童的耳膜、心理都会产生不良影响,要是露天体育场还有日晒雨淋的问题,尤其在整个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挤、擦、磕、碰等安全问题;还有饮食问题等等,诸多问题,所以我个人不建议5岁以下孩童到现场观看比赛,在家看看电视就可以了。

C:家长和孩子在家看电视中的比赛最大好处是什么?

M:在家看电视,首先环境好,安全、安静、干扰少,便于亲子交流和对话,而且免去了舟车劳顿之苦,所以非常适合幼儿及其家长。

G看比赛的时候,父母除了向孩子讲解一些比赛规则,还能做些什么呢?

M:其实利用观看比赛这个时机,家长可以做很多事情,有一些平时听起来很抽象很生硬的人生道理,在这个时候讲起来会很有说服力,家长如果能够适时适度,并讲究一些方法,那么收到的效果就会比较明显。我说讲究方法是希望家长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适当地、有选择地讲道理。要点到为止,适度、自然,不能生硬、强加。比如勇敢、自信、坚韧不拔的精神,父母可以这样说,你看运动员大哥哥大姐姐们多勇敢呀,敢在全场这么多观众面前展现自己,而且面对竞争对手,他们丝毫都不畏惧。这就是自信,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战胜对手,这种自信来自于平时艰苦的训练,他们也许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他们从来没有失去信心,对自己有自信心,对教练有信任心,所以最后就会成功,可即使成功了,也并不是就达到最后目的了,他们还要勇敢地去超越,不过这时需要超越的就是自己了。

C:所以看比赛还受到了品格教育。

M:对,礼节教育也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这样说,运动员们多懂礼貌呀,你看他们正微笑着向全场观众们举手致意呢……如果是带孩子来到现场,家长更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行为举止文明礼貌,不随地吐痰,还要教孩子如何对精彩的比赛报以文明的掌声与欢呼。

对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进行规则教育。规则教育是德育的一种,体育比赛最讲究规则,运动员参加哪项比赛就要遵守哪项比赛的规则,而观众只有懂得相应的规则才能更好地欣赏比赛、享受比赛,所以规则很重要。同样,人生活在世界上必不可少要接触到规则,走在街上有交通规则,上班工作有职业规则,回到家里有伦理道德、家庭规则,从小教孩子遵守规则,长大以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比如看排球比赛时家长可以这样说,你看刚才发球的大姐姐把球发过界了,所以就失去了发球权,由对方发球,这就是规则,任何项目都有自己的规则,有规则才会有秩序,有秩序才能有和谐。

还有合作精神,父母可以这样说,像花样游泳啊、赛艇啊等这些团体项目,都需要每名队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团结协作,所以她们所赢得的每一个掌声和每一份胜利都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即使像台球啊、举重啊这样的个人项目,其实每一名运动员背后也是一个团体在协作,大家分工不同,做贡献的方式不同,但是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样每一个人才算是真正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你在幼儿园的时候,在玩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时,要懂得分享,分享就是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那样才更好玩,自己玩多没意思啊。还有,大家一起做游戏时,要团结、合作,互相帮助,不能只顾自己,有时只有你所在的团队了,才是真。有些游戏既适合孩子们之间玩耍,又适合家庭成员之间一起玩,比如打沙包儿、跳皮筋、跳房子等等,可以说既是体育运动又是亲子游戏项目。还有些游戏简便易行,又能够帮助孩子树立团队意识,比如‘两人三足’跑。

C:看比赛的时候老给孩子讲道理,会不会让孩子不耐烦?

M:这是我需要强调的,上面这些大道理不是让家长一次性全部灌输给孩子,要简洁、适度,循序渐进,要在和谐快乐的气氛中进行,要使幼小的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乐于接受你的讲解。有比赛就会有输,冠军只有一个,如何看待比赛的结果也是一种教育。父母要这样告诉孩子,成功和失败都是平常事,要潇洒对待胜与负。一次胜利不是永远胜利,还要瞄准更高的目标,迎接下一次挑战,一次失利也不能说明什么,要挺胸抬头,去争取更多的机会。你看那些参加跳高比赛的运动员,杆子的高度一升再升,可以说是永无止境,所以每次的冠军并不是绝对的冠军,目标一直都在前方。

对运动员来说,奥运会是一个见证,见证他们艰辛的训练所得到的一个结果,对全世界来说,奥运会是一个记录,记录人类向更高、更远大的目标前进的足迹。

对那些理解能力更强一点的孩子,还可以谈一谈“不以成败论英雄”的道理。父母可以这样说,你看那位长跑运动员是最后一个到达终点的,为什么却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呢,那是因为从这样的运动员身上能够体现出人类不屈不挠的高尚精神境界,所以虽败犹荣,值得大家尊敬。同样,爸爸妈妈也不会因为你某一次的考试成绩不好而认为你不是一个好孩子,或者觉得你没有努力,只要你也有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你就能够得到属于你的光荣和胜利。

C:奥运会期间,电视上转播的比赛节目会很丰富多彩,哪些项目最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看呢?

M:我觉得像艺术体操、排球、武术等都是很好的项目。我希望家长不要让年幼的孩子看拳击啊,击剑啊这些项目,因为幼儿时期是感官很敏锐的时期,他们社会经验少,自我保护能力差,但是特别喜欢模仿,看到什么学什么,所以从保护幼儿这个角度出发,我觉得他们最好不看。

C:您说武术这个项目您是赞成家长带孩子看的,大家看到武术这两个字,一般不是都会想到打打杀杀这样场面吗?

M:武术和武打不一样,你说的打打杀杀是一些武打影片给人们的印象。奥运会上的武术项目其表演成份要远大于攻击取胜的竞技目的。而且我认为看武术比赛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时机。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古人创造武术首先是为了强身健体,当路见不平又可以挺身而出,伸张正义,但绝不是逞能好胜,更不允许恃强凌弱,这些宗旨都体现出中国人古老的健身观,价值观,人生观,如果家长循循善诱,对孩子特别是男孩子们分辨是非能力的培养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还有,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调皮、活泼的小男孩模仿醉拳或者猴拳

的样子在那儿玩儿,家人朋友乐在其中,这些画面又可以体现出武术这一民族体育项目的普及性和趣味性,所以说看武术比赛可以起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看的人多,学的人多,才会发扬光大,才能源远流长。

C:您认为男孩和女孩在观看比赛项目的时候需要有针对性吗?

M:一般男童多看些举重、赛跑、武术等项目,女童多看些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排球等项目比较好。我上面说过男童不要看拳击、击剑,但是十几岁的男孩子如果性格方面有女性化倾向的,反而要多看一些这类对抗性较强的竞技类项目。

C:您认为在“家里”举行奥运会将对我们“自家”的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M: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奥运的精神也离我们更近了,奥运的精神就是“重在参与”。

奥运会只有十几天,而参与体育锻炼却是一生的事情。父亲母亲们如果能够好好地利用这次大家都关注的体育赛事,热情参与体育运动的宝贵机会,激发孩子自身的“运动需求”,调遣他与生俱来的“运动意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热爱体育的种子,使参与体育锻炼成为一种行为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这会让孩子们终生受益,我想奥运会最深远的影响也就在此了。

其实对每个人来说,不管大人孩子,健康都来自于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膳食平衡、睡眠充足、作息有规律,也包括经常进行一项或多项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如果父母能经常带着孩子做运动,那无疑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既亲子又健康。奥运会也是由群众体育发展而来的,群众体育的目的就是增强体质,拥有健康的身心。

C:适合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都有哪些?

M:适合3至5岁幼儿的有跳绳、打羽毛球、踢皮球、快走、跑步、摸高跳,捉迷藏、仰卧起坐等等,而婴儿也不例外,让他们在床上爬来爬去、翻跟头、藏猫猫、脚蹬、手抓、大人给他们做婴儿操,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家长都应起到示范和保护的作用,6、7岁的儿童应尽量多进行一些户外的集体活动,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孩子合作的精神,守规则的精神等等,家长应该起到鼓励和引导的作用。

C:坚持体育锻炼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M:前面提到的勇敢、自信、坚韧不拔、懂礼仪、守规则、团结协作、不以成败论英雄、以及恒心、毅力、良好的心态都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品德和修养,可以说,孩子如果平时经常坚持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就会为这些良好品质的培养提供机会,比如,在进行户外集体活动时,有的内容有竞争的成份,这能锻炼孩子不怕竞争,并且懂得分工合作;有的产外运动含有冒险的成份,家长要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勇敢,什么是逞能,我们需要勇敢,但更需要谨慎和自我保护……总之,在各项活动中,孩子应该学到很多东西,家长适时的启发、点拨也显得尤为重要。在体育锻炼中受到的教育对孩子将来走上社会和其职业生涯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可以举出很多训练有素的优秀运动员在商海中也取得成功的例子,李宁、楼云、马艳红等等,这与他们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拼搏的精神,健壮的体能都是分不开的。

上一篇:结构游戏开启智慧 下一篇:美国的亲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