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际思考 第2期

时间:2022-08-06 04:56:20

城际思考 第2期

在香港做生意,一切在法制的范围内

唐晔 王杲松

香港、上海。两座城,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本期开始,我们推出《城际思考》这个栏目,请沪港两地的企业家,谈两座城,谈两地人。本期做客的是全国政协常委、长江制衣厂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永棋,德和海运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强华。

“目前国家的开放步伐加快,香港原有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所以,香港应该寻找发展的新途径。”全国政协常委、长江制衣厂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永棋近日在香港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他认为,应该鼓励香港的年轻人多到内地发展,到国际上发展,给他们多一点机会。

香港应寻找发展新途径

香港和内地目前在金融合作上有些什么进展?

陈永棋:我希望香港银行都可以参与内地企业的贷款,内地企业可以通过香港银行进行贷款,香港银行体系有大量的人民币可以帮助到他们。

内地目前正在大力拉动内需,。这对香港这个城市的发展来说是否是个利好?

陈永棋:中国政府出台拉动内需的经济政策,做了很大的反经济周期的投资,这是利人利己的措施,对香港有很好的影响。我建议将目前大约5%的内销保险保费比例降至1%,因为这对香港、澳门或者是内地的中小企业搞内销都有很大的好处。

在中国内地“十二五”大蓝图背景下,香港应该进一步做些什么?

陈永棋:香港应该努力搭上“十二五”规划的快车,香港未来五年发展的重心是与珠三角地区的融合。从硬件方面来看,双方应该加强基础建设方面的合作,而在软件方面,则应该多思考如何扩大开放。双方应该采取“你帮我,我帮你”的态度进行合作,而不是以各自为发展中心。在近期公布的一项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的排名中,香港从第一的位置上跌下来了。目前国家的开放步伐加快,香港原有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所以,香港应该寻找发展的新途径。

香港、上海必须齐头并进

你觉得香港和上海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陈永棋:香港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100年来都是中国的一个重要门户,在改革开放之前可能是中国对外唯一的门户。香港开埠以来,最快的发展是从1950年代开始的,那个时候上海很多工商界人士都来香港发展,带来了人才和资金,令那时候的香港发展特别快。上海改革开放后,香港商人就去内地投资,其中在上海的投资占了很大比例。所以,这两个城市在历史上就有相濡以沫的传统。现在的上海,已经是中国最重要的一座城市,恢复了国内应有的经济地位。在将来,上海和香港的经济发展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你觉得在投资方面两地该如何合作?

陈永棋:现在上海出了很多民营企业家、这些民营企业家可以考虑把香港当做一个平台,让品牌和产品打进国际市场,去全世界做生意。目前香港还是国际上融资环境最好的地方,上海的企业可以先来香港融资,然后投资到国外。

改革开放之初,在吸引外资方面,香港起了很大的作用;改革开放30年以后,香港有一个很大的目标,就是把中国内地的资本引向全世界去发展。

谈一下你喜欢香港的理由?

陈永棋:我出生在香港,当然喜欢香港,香港的空气污染程度比内地好很多。香港的居住环境相当好,有山有水,在香港居住,晚上我们感觉很安全。香港的法制比较健全,为经济发展,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在香港做生意,一切在法制的范围内运作,小企业也不必惧怕大企业会欺负它,大家的生存空间很公平。

香港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一点?

陈永棋:以前国家刚改革开放时,香港永远是跑在最前面的一匹马。现在改革开放得很成功,在某些方面内地很多城市甚至已经超越香港。所以,香港在内地的地位不像50年前了。内地的年轻人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他们能看到自己的前途――因为国家发展得这么快,有很多机会给到他们;而香港的年轻人,现在比较迷茫,他们有失落感,对前途有点担忧,这是香港以前没有的现象。所以,我们应该鼓励香港的年轻人多到内地发展,到国际上发展,给他们多一点机会。

你认为,上海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

陈永棋:法制环境的完善,可以对经济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保障作用。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很多做生意的手段不是很规范,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倘若有人犯事就一定要追查,不管他的后台是谁。在内地做生意,老是要靠关系走后门――权钱交易,这是个很大的漏洞。

退休是一门艺术

香港企业家的生活方式和内地有什么区别?

陈永棋:内地上了年纪的企业家仍然喜欢工作、拼搏,不知道怎么去休闲――有一天退下来后,他们可能不知道去做什么了。退休是一门艺术,要懂得退休才能懂得人生的乐趣。我60多岁了,正慢慢退下来,然后找一点有乐趣的事去做。

哪些事比较有乐趣?

陈永棋:平凡的事就是有乐趣的事。一个人到了这个阶段,能够接受平凡的生活,他就是有福的。比如,在太平山顶走一圈,看看满山的树、看看飘落的树叶,也是一种很享受的乐趣。

人文香港:宽容与包容

关于香港的人文内涵,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呢?近日,在位于香港湾仔告士打道77―79号富通大厦的公司总部,记者专访了德和海运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强华,这位从上海去的企业家对于人文香港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

观念:上海香港很不同

听说你父亲那辈是靠三条破船起家的?目前在香港的船公司有多少家?

卢强华:其实我父亲起先只有一条破船,慢慢发展到两条、三条。我们公司如今主要从事经营和管理自己的船队以及船舶购买、出售等,目前业务包括大型散货船,主要装煤炭和铁矿石的运输。在香港的船东大概超过100多家。我是1950年到香港的,那时我父亲联合了两位朋友在香港合作开船务公司,现在他们都过世了。

有人说,内地人的内心目前还是比较浮躁,你怎么认为呢?

卢强华:国人经历了,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思想或多或少有一个固定形式――过去是穷怕了,现在改革开放,人们会用尽心计去抓紧机会赚钱。所以我希望,中国不但经济要发展,文化也要改良,政治也要开明。

上海经历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为什么人们还有这样的心态呢?

卢强华:虽然过去那么多年,但残留的印迹还是很深,加上人们接受的教育不够,这种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上海的有钱人,到了香港就去买名牌,LV包一买就好几个,香港人不会这样,他们会从经济实用的角度去考虑消费意愿。香港有钱人也很多,但他们经历过金融风暴,经历过经济的起落,加上第一代创业人都是白手起家,有了钱会尽量用在第=代的教育,送孩子到国外最好的学校去学习。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到了第三代就更注重教育

了。我也经常教育我的孩子――成功是需要自己去拼搏的,我鼓励他们去打工,靠自己的能力赢得财富。

司法:香港更公正、民主

这么多年,你对香港是怎么看的?

卢强华:香港真正好的地方,是在法制的完善上。香港真正体现了司法的公正和独立。大部分的公务员都非常清廉,很少有的行为。廉政公署非常厉害,如果认为你有问题,马上可以到你公司去调查,不必通过特首。当然,香港政府官员的薪水很高。另外,香港是一个真正民主的地方。比如,香港要在西九龙搞一个文艺中心,建设方案是公布于众的,普通老百姓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政府也比较关注老百姓的反应。还有,香港人的思想比较开放,而且热爱自由、更善于表达自己,多数香港人是无所不谈的。

香港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卢强华:房价、房租太贵,这是香港最不如意的地方。夸张地说,几个大的地产商控制了香港――市场不好的时候,他们把房子囤积起来,市场好的时候再拿出来卖。香港最贵的房子是一平方英尺4万元港币;最便宜的,在新界那里,也要四,五千元,所以有些人干脆搬到深圳去住。每一个香港人都希望自己有地方住,不要付房租,但现在离这个目标还差得很远。香港的廉租屋计划之前也曾大力推广,但最终不了了之。

你认为在人文上,上海和香港两地的差别在哪里?

卢强华:香港的最大优势体现在人文方面,比如,坐地铁同上海一样人很多,但香港地铁并不挤;上路车辆同样多,但香港很少堵车;在香港问路,总能得到认真耐心回答;在商场购物时,总会有服务生热情地给你打招呼,即使你暂时不想买,他们也始终笑脸相待,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对外来人的宽容和包容。而上海,在这方面要走的路还很长。

你对上海有些什么感觉和看法?

卢强华:香港有维多利亚港,上海有黄浦江――从太平山山顶远眺维多利亚港璀璨的夜景,已成为香港的标志性旅游景观,而乘坐游轮畅游黄浦江,也总能给人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从这一点上,两座城市都是美到骨子里的城市。从硬件上来讲,两座城市已经不相上下,但从人的素质上来看,我认为上海现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不要骄傲,还是要谦虚――上海人在公共场合说话声音特别大,我就很不习惯――这也许是内地人的一个通病。喜欢烧鹅煮面条

你现在还坚持每天上下班?

卢强华:是的,我总是第一个到公司,最后一个下班。作为一个公司领袖,你一定要做出榜样――大部分香港第二代企业家都是这样的。

你有些什么业余爱好?

卢强华:我是个京剧迷,十几年前专门跟老师学过戏,唱的是老生。听说哪里有好的京剧演出,我甚至会坐飞机去看。我的业余生活很丰富,除了京剧,我平时喜欢打高尔夫球,我还养了一匹马。

你在香港吃饭一般会选哪些餐厅?

卢强华:做了40年的生意,我成了很多会所的会员。所以,一般我都到会所去吃饭,那里比较干净、安静。香港有很多会所,比如hongkong club、香港马会、香港高尔夫球会――我很幸运都是这三所会所的会员,呵呵。

你有没有喜欢的香港美食?

卢强华:香港的吃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我以前对吃很有研究,年轻时最喜欢烧鹅煮面条,真是好吃!甜品里我最喜欢吃蛋挞,现在年纪大了,就吃得比较清淡。

你喜欢去哪里玩?

卢强华:我跟我太太每年暑假要去加拿大――香港玩的地方太多了,但我不喜欢热闹,我喜欢安静一听听音乐,看看话剧。书是没有时间看了,但会看些报刊杂志,看看《沪港经济》、《信报》、还有《经济学人》。

上一篇:香港1月最关注 下一篇:全球投资者看好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