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时间:2022-08-06 02:37:44

干扰素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摘要:目前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有两类:干扰素α和核苷(酸)类似物。两类药物作用机制不同,理论上两类药物联合治疗可能提高疗效。本文对两类药物联合/序贯治疗的研究结果予以综述。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治疗;序贯治疗;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

联合治疗方案已成功应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疗效显著优于单药治疗。联合治疗方案可能的优势是抗病毒作用相加或协同,减少或延迟耐药发生,缺点是费用、不良反应增加以及药物间潜在的相互作用。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分为两类:干扰素α(Interferon-alpha,IFNα)和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s analogues,NAs],两者作用机制不同,IFNα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双重作用[1,2],优点是有限疗程,无耐药性,可以实现治疗后的持久免疫应答,但有较多副作用,且只有25%~45.3%的患者可获得持续应答[3-6]。NAs作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的聚合酶区,阻止HBV DNA链的延长以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能强效、快速地抑制病毒复制,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但需要长期服用,治疗5年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低于44%[7],且有耐药风险,难以停药,停药后24~48w的复发率高达60%~95%[8-11]。IFNα或NAs单药治疗不能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应积极探索最佳方案。

由于迄今尚无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IFN与NAs联合方案的持续应答率优于单药治疗,因此,亚太肝脏研究协会(the Asian-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APASL)和美国肝病研究协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AASLD)的最新指南[4,5]均未推荐IFNα与NAs联合治疗。欧洲肝脏研究学会(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关于CHB治疗的最新指南(2012更新)[3]不推荐IFNα与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的联合治疗方案,IFNα与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替诺福韦酯(tenofovir,TDF)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待研究。日本病毒性肝炎治疗标准化研究组[12](the Japanese Study Group of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reatment of Viral Hepatitis)建议35岁以下HBV DNA载量≥7 log10 copies/ml的HBeAg阴性患者,ETV与IFNα的序贯治疗方案(ETV治疗至HBV DNA转阴,联合IFNα 4w,序贯IFNα单药20w)作为二线治疗方案(一线方案为IFNα单药治疗方案)。2010年9月,《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国病毒病杂志》联合召开了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联合NAs治疗CHB的研讨会。会议提出值得探索的PEG IFN联合NAs治疗方向:①对于初治患者,PEG IFNα联合/序贯治疗以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②难治性患者包括基线高病毒载量(HBV DNA>1×109copies/ml)、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正常或轻度升高[(1~2)倍正常值上限(the upper limit of normal,ULN)]、治疗中应答不理想的患者(PEG IFNα治疗24w时HBeAg>100 PEIU/ ml或HBsAg>20,000 IU/ml),部分血清学应答(治疗48w时HBV DNA1×103copies/ml、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毒学突破及耐药患者,可考虑采用PEG IFNα联合NAs以提高疗效;③NAs治疗达到停药标准,为预防复发也可采用联合或序贯IFNα治疗[13]。

联合治疗方案包括IFNα与NAs的联合以及NAs药物之间的联合。研究表明不同的NAs联合治疗并不优于强效NAs单药治疗[7,14],本文重点介绍国内外IFNα与NAs联合治疗方案的研究结果。目前联合方案主要分为三种:①初始全程联合;②NAs序贯IFNα或IFNα序贯NAs;③应答指导治疗。

1 IFNα与NAs初始全程联合

IFNα与LdT同时使用可能增加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15],因此应避免两药联合应用[3]。

1.1 IFNα与LAM LAM是左旋嘧啶的胞苷类药,LAM治疗1年的HBV DNA转阴率为72%~73%[3],治疗1、2、3、4和5年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6%、17%、23%、28%和35%,但随治疗时间延长,病毒耐药突变的发生率增高(第1、2、3、4年分别为14%、38%、49%和66%)[16]。曾有报道初始PEG IFNα联合LAM治疗难治性基因D型CHB能提高应答率[17],多项研究结果表明:①病毒抑制方面:IFNα与LAM联合治疗期间能更强抑制HBV DNA,但治疗结束后持续应答与IFNα单药治疗相比无统计学差异[10,18-20];②HBeAg血清学转换方面:相比LAM单药治疗,IFNα联合LAM可以获得更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21],但并不优于IFNα单药治疗[22];③耐药发生方面:IFNα联合LAM可以降低LAM耐药的发生[23-25];④肝组织学改善方面: PEG IFNα联合LAM治疗与PEG IFNα单药治疗在肝组织学改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6]。

1.2 IFNα与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 ADV是嘌呤核苷酸类药,治疗1、2、3年时,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28%、45%、56%,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2%、29%、43%,耐药率分别为0%、1.6%、3.1%[16]。文献报道PEG IFNα联合ADV较单用IFNα或NAs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及组织学应答,而且耐药率和复发率更低[27,28]。Takkenberg等[29]研究发现PEG IFNα联合ADV治疗48w可显著降低肝内cccDNA与血清中HBsAg,停药后随访24~192w,治疗末、停药24w时、停药192w时的HBsAg清除率分别为11%、15%、27%。何艳等[30]研究IFNα联合不同NAs,其中IFNα联合ADV的HBeAg和HBs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IFNα联合LAM或ETV,研究表明IFNα联合ADV治疗组的病毒学应答率[31]、HBeAg转阴率[32, 33]优于单用IFNα。但李文兵等[34]、杨永锐等[35]研究表明联合治疗的病毒学应答优于IFNα/ADV单药,但HBeAg转阴率与IFNα单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 IFNα与ETV ETV是鸟嘌呤核苷类似物,治疗1、2、3、4和5年时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67%~71%、80%~83%、83%~89%、91%和94%;治疗1、2和3年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1%~22%、31%和44%[4]。李勇[36]、李晶[37]的研究显示IFNα与ETV联合治疗48w时病毒学应答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IFNα/ETV单药治疗。Aladag等[38]的研究表明PEG IFNα联合ETV的长期疗效持久,治疗结束后随访4年中HBsAg清除率和HBsAg血清学转换率逐渐增加。

1.4 IFNα与TDF TDF是一种无环的5'-单磷酸腺苷类似物,HBeAg阳性患者治疗1和3年时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76%和72%,治疗1、2和3年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1%、26%和26%[4]。Ratnam等[39]的研究显示,PEG IFNα与TDF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但治疗早期不能达到HBsAg清除。Lada等[40]研究显示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率为23%,HBsAg清除率为19%。IFNα联合TDF的疗效仍有待临床研究来验证。

2 IFNα与NAs的序贯治疗

2.1先IFNα后NAs的序贯治疗 起始IFNα后序贯NAs的治疗方案是当IFNα治疗获得持续应答的可能性很小时换用NAs治疗,部分研究尝试短期IFNα治疗后序贯NAs治疗。Gill等[41]的研究表明,PEG IFNα治疗52w时无应答患者序贯NAs治疗可显著降低HBsAg水平。Hasan等[42]的研究,起始IFNα单药治疗4w,IFNα联合LAM治疗12w,最后LAM单药治疗36w,持续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6.2%,与LAM单药治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和IFNα疗程不足有关。Chan等[23]的随机试验起始PEG IFNα治疗8w,随后PEG IFNα联合LAM治疗24w,最后LAM单药治疗28w,与LAM单药治疗52w相比,序贯治疗组病毒学应答率较高,并且较少检测到HBV 对LAM耐药突变。本研究的后续研究[43]表明序贯治疗可维持较长期的病毒学应答,但该研究的不足是没有设置PEG IFNα单药治疗组。

2.2先NAs后IFNα的序贯治疗 Serfaty等[44]、Sarin等[45]的研究表明起始LAM然后序贯PEG IFNα治疗方案的持续HBeAg转阴率高于PEG IFNα单药治疗。Moucari等[46]的研究起始ADV然后序贯IFNα治疗,病毒学应答(定义为血清HBV DNA

Manesis等[49]研究发现,LAM与IFNα序贯治疗的持续应答率只有22%,与单用IFNα治疗12个月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历史对照无统计学差异(14%,P=0.36)。Jun等[50]的研究表明,ETV治疗12w后序贯PEG IFNα,治疗结束时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较PEG IFNα单药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宫航宇等[51]的研究对象为HBeAg阴性患者,起始LAM单药治疗20w,IFNα与LAM联合治疗4w,最后IFNα单药治疗24w,结果表明与LAM单药治疗48w相比,序贯治疗没有提高病毒学应答率(56% vs.55%,P>0.05)。希腊的一项研究也获得相似的结果(33% vs.17%,P=0.40)[52]。Enomoto等[53]的研究纳入24例HBeAg阳性患者,先接受ETV单药36~52w,随后ETV联合IFNα治疗4w,最后IFNα单药治疗20w,研究表明血清HBsAg水平在治疗中和结束后并没有改变,ETV治疗获得应答的患者联合IFNα后HBeAg转阴的比例高于无应答患者(P=0.015)。该研究表明,ETV和IFNα序贯治疗的应答率并不高于LAM和IFNα序贯治疗。

起始NAs序贯IFNα治疗的目的是通过IFNα的使用减少NAs治疗停药后的复发,治疗后复发的风险可能由于肝脏中cccDNA持续存在,表现为血清中的HBV抗原水平的持久性。Enomoto等[53]的研究使用HBsAg和乙肝核心相关抗原(HBcrAg)的水平,提出了一个预测NAs停药后复发模型,ETV治疗中仅有少数患者HBsAg或HBcAg下降的水平满足NAs安全停药的标准。对NAs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序贯IFNα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0%左右[54-56],对部分患者而言,序贯IFNα治疗改善血清学应答,有助于NA治疗的安全停药,但存在病毒学反弹、肝炎发作(hepatitis flare)甚至肝衰竭的风险。

3应答指导治疗(response guided therapy,RGT)

应答指导治疗是根据疗程中有意义的指标变化适时地调整方案,通过延长IFNα和(或)联合NAs疗程提高持久应答。对NAs治疗获得HBV DNA转阴的HBeAg阳性患者,联合IFNα可提高HBeAg转阴率[55,57]。Ning等[56]的研究纳入ETV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但未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与继续单用ETV治疗相比,ETV序贯PEG IFNα治疗可获得更高的HBsAg清除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Wu等[58]的研究显示NAs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的CHB患者联合PEG IFNα可显著降低HBsAg水平,甚至获得HBsAg清除/转换。Chen等[59]的研究仅纳入ALT>10倍ULN的患者,起始ETV单药治疗,待ALT降至(5~10)×ULN,ETV联合PEG IFN治疗2w,最后PEG IFN单药治疗22~46w,HBeAg阳性患者的病毒学应答(HBV DNA < 10,000 copies/ml)率为69%。Huang等[60]的研究纳入HBeAg阳性患者32例,PEG IFNα治疗52w,治疗12w时HBV DNA≥1.0×104 copies/ml并且HBeAg阳性,加LAM治疗12w,治疗结束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7%。Wang等[61]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治疗基线特征及治疗反应给予PEG IFNα单药或联合ADV治疗,个体化治疗组和标准化治疗组联合应答率分别为46.25%和30%(P=0.034),复发率和不良事件无统计学差异。Cao等[62]的研究将IFNα与NAs联合疗程延长至96w,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74.5%。

4结论

由于当前可用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应答不佳,如何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抗病毒疗效并减少耐药风险是目前研究重点,多种IFNα与NAs联合/序贯的治疗方案正在进行不同阶段的研究,目前的研究结果尚不明确联合/序贯治疗能否获得叠加作用或协同作用,尚需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验证,且治疗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不同药物之间的联合可能会涉及到体内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需要关注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如果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费用的增加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也必须对联合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 Wong D K, Cheung A M, O'Rourke K, et al. Effect of alpha-interferon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e antigen-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A meta-analysis[J]. Ann Intern Med,1993,119(4):312-323.

[2] Yang Y F, Zhao W, Xia H M, et al. Long-term efficacy of interferon alpha therapy on hepatitis B viral repl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 meta-analysis[J]. Antiviral Res,2010,85(2):361-365.

[3]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 J Hepatol,2012,57(1):167-185.

[4] Liaw Y, Kao J, Piratvisuth T, et al. Asian-Pacific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 2012 update[J].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2012,6(3):531.

[5] Lok A S, Mcmahon B J. Chronic hepatitis B: update 2009[J]. Hepatology,2009,50(3):661-662.

[6] Luo K, Mao Q, Karayiannis P, et al. Tailored regimen of interferon alpha for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a prospective controlled study[J]. J Viral Hepat,2008,15(9):684-689.

[7] Lok A S, Trinh H, Carosi G, et al. Efficacy of entecavir with or without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for nucleos(t)ide-naiv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J]. Gastroenterology,2012,143(3):619-628.

[8] Cho S, Kim S, Lee D, et al. Durability after discontinuation of nucleos(t)ide therapy in hepatitis e antigen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336.[J]. Hepatology,2012,56(S1):356A.

[9] Hansen B, Cornberg M, Chan H, et al. High relapse rates in HBeAg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after discontinuation of nucleos(t)ide analogues: 447.[J]. Hepatology,2012,56:412A.

上一篇:多媒体课件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在语篇中进行英语语法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