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等

时间:2022-08-06 02:24:59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等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现就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教育淡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德育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刚人学就学习古诗《锄禾》又继续学习了《升国旗》《吃水不忘挖井人》,各篇都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教材。它无不在启迪着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必定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根基。

二、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的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我在教《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儿童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小松树和大松树,创造性地加上风伯伯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学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一定能学到真本领。这样,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得到表扬,表扬会使他们更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的语言更在班里表扬。然而对于犯有一点错误的学生,一般他们也总不想失面子,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处理这类问题十分慎重。一次考试后,我让同学们把语文卷子重新做一遍,结果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给自己复写了一遍。当时,我看了卷子真生气,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点,就保留了他的而子,过后和他交谈,晓之以理,使他流下了悔改的眼泪。我在同学面前,不但不批评他,还表扬了他,后来进步了。这样,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决心和信心,后来,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还主动担任全校的厕所卫生员,被评为文明学生。

三、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上。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就是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就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也有阶段性。它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教育工作的整体阶段,即根据学生中普遍性的、倾向性的问题,有侧重点地突出一个重点,解决某一个问题;另一层是教育内容的分段进行,即:低、中、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就不一样,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突出德育教育的各段重点,在教低年级爱莫能助教育时,我十分注意从懂得人手,让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等,懂得少先队的基本知识。在教中年级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学习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在教高年级语文时,我十分注重结合教材对 学生进行国家性质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连贯地得到了落实。

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必须使每个学生明白,而学生守则的落实必须依靠广大学生自己,这样就是说要教育学生自我管理,在这方面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语文教材、《陶校长的演讲》《说勤奋》等教材的教学,我都让学生写心得、写体会、联系实际对自己拟定奋斗目标和要求、学习要求、纪律要求、卫生要求、艰苦朴素要求等。结合单元教材写作文,记人就记本班学生、写事就写本班事情。这样班级里模范同学生先进事迹就得到了彰扬,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班级的样样工作都走在了前面。学生个人的集体荣誉感、自尊、自强感也增强了。个别学生的讲吃、讲穿、随便花零钱,逃学、进游戏厅等不良行为得到了彻底改变。

作者单位:河北省阳原县浮图讲中心校

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赵大芳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可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使作文脱离生活,把学生关在屋子里闭目塞听、闭门造车,作文成了无源之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大胆尝试了在作文教学中为学生创建开放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重视积累,夯实基础

作文教学训练本身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着语言文宁训练、智力技能训练、非智力因素以及知识经验积累积蓄等子系统。语言的积累是学生进行快乐作文的前提。在课文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句式、内容好的格言警句,只有这样,学生在说时才能涌出舌底,写时才能当跃出笔端。每次学完一篇课文,我都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摘取几个词语,不拘词序,自己写成一小段文字。除此之外,我还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童话、儿歌、谜语、优秀作文、科普读物、民间故事等,并适时召开读书汇报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等,定期交流、互相促进。开展这些活动时,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以使全体学生信息共享、拓宽视野、共同提高。广泛阅读、博览群书、语言和语感的“厚积”夯实了学生的写作基础。

二、画写结合,激发兴趣

教学中,我发现低年级的孩子对涂涂画面、粘粘贴贴特别感兴趣。于是,我把学生的“说话”与“图画”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每到作文课,我让孩子¨找来看过不再用的画报、图书,剪一只小兔、一只小鸡,或剪一棵小树、一朵小花,或剪下一个正在植树的小哥哥……贴一只小熊,再贴一只小鹿,旁边贴一所小房子,再贴一张太阳公公的笑脸,最后拿起彩笔画几朵白云、勾几簇小花……孩子们是那样的活跃,那样的兴奋,看着自己满意的图画,他们欣喜地讲述着画面的内容,既有优美的风景描写,又有对话、动作等细节描写,还有生动具体的故事情节。整个过程中,很少看到哪个学生愁眉

苦脸、苦思冥想,孩子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创作激情之中。

三、抓住契机,即兴作文

教师善于抓住最佳时机开展即兴作文训练,极有利于开拓学生写作的思路,培养学生的作文创作力。例如:在一次语言课上,北风乍起,天空一片灰暗,不一会儿,鹅毛股的雪花在北风的吹拂下,铺天盖地地飘然而至,地面瞬间铺上了雪白的地毯,窗外变得一片银白。孩子们望着窗外。表情各异,有的好奇,有的惊讶,思路无法回到课文中,于是,我索性让学生放下课本,走到窗前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欣赏大自然优美的景色,其间,让学生随意交流、议论,谈不同感受,引导他们进行了口头作文。有的学生生动地描述了雪中风景、有的学生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感受。还有的学生发挥奇思妙想,述说了心中的一个美丽童话。由于抓住了最佳训练时机,学生们情动而辞发,争相发言,语言流畅而富有个性。在这个过程中,描述、抒情、想象结合在一起,不同的表达方式都得以训练,事后,我让学生把口头作文整理成书面作文,孩子们完成得很好。这样的即兴作文训练既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实在不错。

四、走进大自然。获取素材

对学生来说,大自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他们特别喜欢亲近自然。那青山绿水、绿树红花、小桥流水,鸟叫蝉鸣都是可以和孩子对活的,那初升的朝阳,落日的余晖,璀璨的明星,的细雨,飘飞的雪花都是令人神思飞扬,流连忘返的。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教科书。所以,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大自然开始,从这么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里,去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

春季的一天,风和日丽,我带着孩子们来到了田野,他们围坐在水塘边,望着池水,脱口而出:“泉水在歌唱,小鸟在歌唱,小朋友也在歌唱。”孩子们置身于诗画般的大自然里,聆听着小鸟的欢叫,亲闻着小草的芳香,感受着阳光的温暖,自然就产生了种种联想。回来后,他们纷纷把亲自的感受倾注笔端:“春风是红色的,吹得桃花红艳;春风是绿色的,吹得小草绿油油……”,“春姑娘牵着蜜蜂、蝴蝶的手,迈着轻盈的脚步,把一件五彩缤纷的衣裳撒向大地”,这些处处闪着灵感的火花跃然纸上。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表达了真情实感,同时,也获取了丰富的作文素材。

总之,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想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教师就要为学生创建开放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学生多看、多积累、多走、多动手,在实践中产生了自己的新鲜感受后。必然会产生一种表达的冲动和欲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掌握写作本领。

作者单位:河北省阳原县第二实验小学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