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中学如何上好体育课

时间:2022-08-06 02:10:12

乡镇中学如何上好体育课

中学生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既是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的积累期。中学生阶段是其身体的塑型阶段,身体是学习的基础,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科学地让中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对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怎么利用有限的运动设施与场地,进行合理有效的锻炼

乡镇中学体育课一般都在室外操场进行,场地设施主要有高低杠、篮球场、乒乓台等。器材方面有沙包、羽毛球、篮球、跳绳等。在安排体育课时,根据学校场地、设施、器材老师可以采用力量方面的训练:俯卧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加转体),拔河,各种跳跃练习如立定跳、多级跳、蛙跳等。速度方面的训练:各种姿势的起跑(50~100米)冲刺;耐力方面的训练:有氧耐力如3000米、5000米、8000米等不同距离跑。无氧耐力50~100米重复多次冲刺。灵敏协调锻炼:各种跑如转身跑,听掌声、哨声起动跑,沙包冲撞躲闪,篮球,足球等。

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各种项目锻炼身体

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学校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投入非常大。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通过有选择性的活动课给学生大量的运动,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原因,就是大部分学生缺乏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断尝试新的锻炼方式。除选定两项经常性的健身活动项目外,还应不断尝试新的锻炼方式。如班级间篮球友谊联赛、接力小组比赛等活动,一方面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同学间的合作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学校、家长、社会对乡镇中学生体育课的支持

着力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乡镇中学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乡镇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学校方面的管理要体制化,使领导、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体育课,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训炼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定期举行校运动会、联谊赛等,为学生的锻炼提供检验。体育教师要认真落实,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体育课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做好质量研究。学生家长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要鼓励支持,引导学生正确的体能训练。

四、对乡镇中学生体育课锻炼要注意的方面

1.体育课中所有活动项目训练的强度适宜,中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阶段,超负荷、超量、超快的训练容易阻焊骨骼生长发育或造成关节、韧带损伤。

2.体育课程避免单一化,从而使使青少年的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

3.在体育课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应及时沟通。

4.上体育课如何做好学生安全工作。首先要提高老师思想素质,老师要有责任感,在课前须检查运动场地是否平坦、有无障碍,体育器材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一方面老师要加强课堂组织管理,不能采取“放羊式”让学生无组织自由活动,在进行练习前应给学生打“预防针”,引用一些操作不当造成的意外事故来引起学生的警惕,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老师应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进行合理分组,达到因人管理。

5.体育课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在中学生体能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其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力争上游的良好品质。

学校应按国家教委的规定开设课时,培养每个学生自我锻炼、自我保健能力、良好的耐力、速度、力量、灵巧、柔韧等体能素质及自我调节能力。教师应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在确保教材的要求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身体发育情况以及已有的操练基础,把每一节课都准备充分。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身体更健康,从而为更好地学习知识提供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物理伴你走上探究之路 下一篇:倾听,班主任工作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