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气真会得癌吗?

时间:2022-08-06 12:39:10

身边有人患了癌症,回顾其日常言行,很多人会发现“他平时就有点想不开”、“老爱生闷气,钻牛角尖”。这些消极情绪是不是导致癌症的罪魁祸首呢?

在临床上,不开心的人真会得癌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防癌科教授袁凤兰说,癌症病人中部分人的共同特点是性格内向。少言寡语、郁闷不畅、不善交往,遇事自解能力差,自身健康有了不适也不愿与家人讲,等到支持不住了才到医院检查。

“杜文华(化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袁凤兰说,他是某机关办公室的干部,性格内向,朋友很少,遇事不愿和人交流,喜欢闭门自思,长期失眠,饮食不规律,尤其喜欢吃剩菜剩饭。开始他只是觉得胃痛,吃了半年的止痛药也不见效,最后发现是胃部溃疡病癌变。“关键是他在手术后还是不能调整心态,没活过5年就去世了。”袁教授叹息道。

研究发现:情绪和癌症关系密切

由于情绪因素导致患癌,只是个案,还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呢?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教授很肯定地说:“不良个性和情绪,是癌症启动和发展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之一。”比如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曾做过一次大型的食道癌调查,发现个性急躁、易怒的男性最易得食道癌。何裕民说,在临床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得食道癌的患者十有八九都是固执、急性子的人。

另外,何裕民说,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就有了C型行为容易导致癌症的研究成果。所谓C型行为,是美国学者1977年在研究哪些人易得恶性黑色素瘤时提出的一种性格类型,主要特点就是“过分耐心,回避冲突,过分合作,屈从让步,控制负性情绪,追求完美。”何裕民指出:“在国内的临床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乳腺癌和中年患胃癌的人,多是这种性格,爱生闷气,自我压抑,不擅表达。”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张国玺教授则指出,中医很早就有“情志”致病的说法。这种由内因导致的疾病,与由风寒暑湿等外因导致的疾病不同,前者会直接损伤五脏功能,发病更加严重。

生活中有道坎老是过不去,就要小心了

癌症是一种慢性病,具有很多诱发因素,但总体来说,和人的内在机能紊乱有关,情绪和个性是其中很重要的环节。

何裕民在解释不良情绪为什么能致癌时说,国外很早就认为敏感、抑郁、多疑、厌世是癌症的催化剂,其可能机理是抑郁削弱了人的免疫功能,使人体机能处于低质量运行状态,当细胞突变时不易自我清除。比如有些女性癌症患者爱较真,性格内向,导致植物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长期处于高度亢奋和紧张状态,反复刺激,造成靶器官。如乳腺和卵巢受伤。而很多优秀男性拼命工作、压抑自我,患胃癌与胰腺癌的较多,因为消化系统是情绪的晴雨表,很易受损。

生气是人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情绪,张国玺说,但不是说人只要生气就会得癌。两口子吵架、被领导批评,是常见的负性生活事件,不同的人对此反应不一样。如果你觉得生活中让你生气的事像道坎一样,怎么也迈不过去了,思想钻了牛角尖,而且抑郁的心态持续时间特别长,达到一两年以上,就要小心了。何裕民也指出,人处在长期抑郁状态,至少要两三年以上才会出现病状。

阳光的人不爱生病

其实,生气的人不止易得癌,还面临着生活中很多其他健康风险。比如有研究表明,女性生气时,容易长色斑、加速脑细胞衰老,导致胃溃疡和心肌缺氧,还可能引发甲亢。

张国玺说,阳光的人不爱生病。要想不生气,改变错误认知方式、建立正确认知方式是关键。如何改变呢?他讲了一个A+B=CDE的公式。其中,A代表事件,B代表认知方式,C代表结论,D代表情绪,E代表身心健康。相同事件,不同认知方式,得出的结论不同,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也不同。比如一杯水,被你不小心洒了半杯,张国玺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知方式。一种人得出的结论是还剩半杯,并因此感到高兴、兴奋,从而对身心健康造成好的影响;另一种人得出的结论是水少了半杯,为此郁闷、生气,从而对身心健康造成坏的影响。“要记住,很多时候,人改变不了客观环境,只能改变自己。你不能总是抱怨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却忽视了人都有走运的时候。要求别人太多,改变自己太少,就会出现问题。”张国玺提醒。

对于改变思考方式的建议,何裕民教授也非常认同。此外,他补充说,对事情的后果不做无谓的联想、多交朋友、种花养鸟、培养多种兴趣爱好、读好书、多晒太阳也非常重要。

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九病区主任罗炯则提醒大家,一旦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少、失眠、焦虑、恐惧、悲观、头痛厌世等症状,并持续两周以上,有可能是患有抑郁障碍,应该及时就医。

上一篇:消化科专家的养胃心得 下一篇:科学家描绘未来50年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