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小提琴集体课教学初探

时间:2022-08-06 12:10:19

高师小提琴集体课教学初探

摘 要: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小提琴教学所面对的学生大体可分为:一、器乐基础生。二、方向生。三、主修生。他们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是从事高师音乐专业小提琴教学的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重点从器乐基础生即小提琴选修生的集体课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集体课;个别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236-02

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中,小提琴是选修人数较多的器乐之一。集体课对众多选修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手段,它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为日本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首创,而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还远没有被深入地探讨和总结,因而教学中也就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使之进一步完善。

一、集体课与个别课的比较

集体课教学有着它自身的优势,尤其是对于初学者而言,它本身具备充分的“群体动力”和“心理暗示”效应。集体课教学中,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每个人心里都不愿意自己比别人弱,因此在学习中比“一对一”的个别课学习中往往进步会更快,这都是“群体动力”和“心理暗示”的效应所起的作用。

其实,在一些程度较高的学生当中适当地进行一些集体课的教学也是有必要的,现在在各个音乐院校及高等师范学校的音乐院系当中进行的“观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家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众观世界,许多小提琴大师,如大卫·奥依斯特拉赫,海菲兹,米尔斯坦都是从小接受小提琴集体课教育而后成为世界级的小提琴家。

集体课的“奏、听、问、答、议”是综合性的训练。集体课常常有单独回课的机会,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上台演奏。一些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差,往往因为紧张、怯场而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正是教师进行心理素质训练的良好的机会。

除此以外,集体课还可以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集体课有条件让学生经常进行大量的齐奏、重奏练习,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会听”:在几个声部、几把提琴中能听出并能调整自己的音准、音色等,与他人相协调、相融合。

二、集体课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

集体课教师得高度集中注意力,要能够很快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指正。

对于老师来讲,课堂人数多,学生们的程度参差不齐,需要指出的问题也多。教师的水平高低对启蒙阶段教学起着重要作用。当前许多小提琴专家们出了很多教学书籍和光盘,内容很丰富,这对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和学生示范都有很大帮助,还有一些知名音乐杂志上经常有很多专家和教师介绍教学心得和教学经验,这些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会起很大作用。

另外,由于每节课的时间有限,面对多个学生老师难免会有“照顾不周”的时候。所以在集体课的人数上一定要控制人数,教师在每堂课上要密切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与变化,人数适当对于保证集体课的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三、集体课教学的教学模式

集体课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难点、重点找出来,加以整理、分析、简化,在此基础上进行普遍性教学。例如,笔者在教初级程度的集体班时,每次上新乐曲都采用困难片段分解、技术简化的方法进行教学:第一步,视谱唱新曲(解决音符、节奏是否有唱错);第二步,用左手手指找出谱上的音符,要求每个手指按音一定要准确到位;第三步,拉奏。这样的教学很有效,遵循先分解再综合,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选修生的教学中,基础训练着重于持琴、握弓等基本的手型和姿势,运弓发音、按弦音准以及一些简单的乐曲练习。因此,活跃课堂气氛、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枯燥感和沉闷感,也应成为课堂教学的追求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力求在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将每位同学的主动性和参与精神激发出来。具体做法就是先把上课内容、乐曲的难点和重点的表达要领讲清楚,然后做示范演奏,接着让学生一起练习。可以提议:谁愿意先拉琴的举手。往往一些学得快、拉得好的同学率先举手,教师可让拉得好的同学做示范表演,再抽中等、较差的同学分别拉琴,请其他同学边看边听,对照并思考自己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教师向全班同学作总结性的讲解,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指出改进的方法。

四、集体课教学的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

(一)音准

对于高师的小提琴选修生来说,他们本身已经具备一定音乐听觉,在把握音准方面相对于其他的小提琴初学者来说要容易一些。小提琴的音准主要靠演奏者的视觉音准及听觉音准。那么,什么是视觉音准呢? “视觉音准”是布朗斯坦提出的概念:“指演奏者事先能在头脑中看出各个音符所使用手指之间的间隔与距离。在左手手指按到弦上之前,有意识地‘瞄准’这个音的准确位置。”当然布朗斯坦提出“视觉音准”概念也不是排斥使用听觉能力来判断音准。而是主张:“良好的音准是听觉能力与科学分析音与音之间的距离相结合而产生的。这种科学结合,保证了演奏音高的准确性。”

(二)音色

学生在掌握基本音准后,更应注重的是发出的音色,这是提高演奏技能的关键。在教学与训练中笔者要求学生掌握发音的基本特点,如:音色圆润,富有共鸣,纯净、均匀并教会学生用头脑练琴。首先要学生能够分辨出什么才是好的音色,并且始终在教学中贯穿音色训练,力求学生能够找到最好的发音。

(三)教材

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规范训练之后,可以进入简单乐曲的演奏阶段。选用一些旋律动听、易于表现、有训练价值的乐曲,或者较简单的两个声部的乐曲。实际教学中可将各个声部分开独立辅导,待学生熟练掌握时再合练。笔者针对小提琴选修生选用的教材有:《铃木小提琴教材》、《马扎斯》、《小提琴二重奏曲集(初级)》等。

(四)集体齐奏

谈到集体课的教育方法,很多的老师多采用了集体齐奏的方法。集体齐奏是必不可少的,但过多的集体齐奏也是不可取的。人的耳朵听辨能力有限,师生双方很难在一片琴声中分辨出每一个细微的音准、节奏、发音偏差。这样长久下来,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上海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教师徐心沁先生的教育方法很好,他采取“一个人拉奏,其他学生无声地一起演奏”的方式。拉完之后,老师要提出个别学生的问题所在,分析讲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并令其当场修正改进,尽量作到正确,其他学生要举一反三,引以为戒,避免同样的错误。如果时间充裕,再做第二次、第三次轮奏,这种方法既做到了个别课的优点——个别听,也做到了集体课的优点——举一反三。

集体课教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小提琴教学所必须的教学模式,她是小提琴选修生的必要教学手段,同时也在小提琴表演专业和小提琴的主修生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与个别课的教学互为补充,在高师的小提琴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她也对上集体课的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对这一教学模式提出笔者的初浅见解,如何上好小提琴的集体课还将是所有小提琴教师要继续探讨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惟俭.小提琴教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5月.

[2]怎样提高小提琴演奏水平.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9月.

[3]黄舒拉.意义非凡的培训班“徐多沁小提琴集体课教学法”培训班精要.小演奏家, 2002,(10).

上一篇:元朝鉴书博士柯九思 下一篇:钱怎么“变”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