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开始的地方

时间:2022-08-05 11:41:16

梦想开始的地方

【编者注】

当今不少年轻父母十分重视从小就培养孩子“世界化”的眼光。这是因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密切,越来越多的父母清醒地认识到,在新世纪下成长的孩子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想让他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各国文化和历史拥有全面、深入、准确的了解。 有识之士更是提出:只有让下一代学会理解各民族不同的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和,才能让他们和平共处,从而拥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所以从小就让孩子接受“世界化”的教育,培养他拥有“世界化”的眼光,成为“世界化”公民,很有必要。借六一国际儿童节之机,本期着重介绍肯尼亚摄影师莫里森的摄影集《孩子们睡在哪儿》,旨在告诉读者,同样的生命,但梦想开始的地方却如此的不一样。

莫里森,1973年出生在肯尼亚,而后在英国长大,曾先后在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学习艺术设计,纽波特艺术设计学院学习电影和摄影。之后他来到意大利,在贝纳通旗下的Fabrica创意工作室工作。在Fabrica期间,他参与了贝纳通举办的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其中包括为支持2001’联合国志愿者年和2002’世界粮食计划署工作而开展的活动。也正是在这里,莫里森展开了他的探秘儿童卧室之旅。

莫里森历时四年完成了这部摄影作品,里面的照片大多是机缘之作,他希望通过这些照片令读者去思考,思考贫富差距,思考孩子和玩具之间的关系,思考孩子自立的强大或是无助的悲伤。同时启发孩子们去思考世间的不平等,并试着去想想能做些什么。

《孩子们睡在哪儿》是摄影师詹姆士·莫里森的一部摄影集。在这部书里,莫里森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孩子们的卧室——呈现了一幅幅极富感染力的照片,每幅照片都附有一篇小短文来介绍房间的小主人。卧室应该是孩子们做梦的地方,也是他们梦想开始的地方,但这些照片所展现的不仅仅是美梦,背后的贫富差距或文化差异令人震惊,发人深省。

莫里森说:“在Fabrica,我接手了一个关于儿童权利的企划。听到这个选题,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我小时候的房间。我的房间不仅深深影响了我,还彰显了我的人生和个性。因此,我认为要表现儿童世界背后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儿童的卧室是一个不错的视角,并且要选不同生活背景下的儿童。照片上也要包括各个孩子,但是应当将他们跟自己的卧室分开,以防偏颇。我的理念是不同的卧室照片印有不同的物质和文化烙印。这些烙印无法抹杀,但是孩子们应当作为平等的个体单独展现。”

每个女孩儿都希望成为一名公主。来自日本的Kaya(上)和美国的Jasmine(下)从小便是小公主。4岁的Kaya生活在日本东京。Kaya同父母居住在东京一间小公寓里。她的房间从地板到天花板布满了衣服和玩偶。Kaya的衣服全都是妈妈亲手为她缝制的,到现在已经有30件连衣裙和外套,30双鞋子和许许多多假发。Kaya最喜欢的食物是肉、土豆、草莓和水蜜桃,她长大后想做一名漫画家。Jasmine跟父母还有三个兄弟一起住在美国肯塔基州乡村的一所大房子里。公主式的卧室里摆满了从儿童选美中赢得的皇冠和绶带。Jasmine虽然年仅4岁,但已参加过一百多个选美比赛。Jasmine每天穿梭于练习、表演、加冕等活动中,忙碌不堪。但Jasmine很享受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感觉。她说自己长大后要当一名摇滚巨星。

与Roathy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这位小男孩儿。他叫Riyuta,10岁,同父母和一个妹妹住在日本东京。Riyuta 3岁时体重就超重了,爸爸妈妈便送他去练习相扑,到现在已经有7年了。他已经是这个年龄与体重组的冠军。他喜欢远足和骑自行车,还加入了一个侦察兵社团。玩游戏和看电视是他空余时间最爱做的事情。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电视节目制作人。

照片中这个骨瘦如柴的小男孩儿叫Roathy,8岁,住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的郊区。他的家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堆,而他的床则是由旧轮胎铺成的。大约有五千人在这一带居住和工作。每天早晨六点Roathy和其他几百名孩子一起来到当地一家慈善中心洗澡,然后便回到垃圾堆里拣塑料瓶和罐头盒,卖给一家废品收购公司。早餐常常是他们一天里吃的唯一一顿饭。

这是Alex,今年9岁,长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光看Alex的照片,或许有人会认为他来自挪威或美国的一个富裕家庭,或许还有人会联想他踢完足球后会跟朋友们去吃披萨,甚至他热衷于电脑游戏。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再看Alex的“房间”照片,人们便会明白他为什么不去上学,没有饭吃,自然也决不可能玩电脑游戏。Alex生活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他不是孤儿,但为了生存不得不沿街乞讨。大多数时候,他只能睡在大街上,偶尔可以睡在被人丢弃的沙发或长椅上。他的家人有时给他带一些吃的东西。

与Alex遭遇相同的,还有这个男孩儿。家对于他和他的父母来说,就是在意大利罗马市郊田地中的一个床垫。他们来自罗马尼亚,一家人靠乞讨攒够了来罗马的公共汽车票钱。他们之前曾在一块私人土地上搭建帐篷,被警察赶了出去。由于是非法移民,没有护照,所以不能找到一份合法的工作。他的父母只得靠在交通路口擦汽车玻璃维持生计。这个家庭里没有人受过教育。

与前两个男孩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Jaime,9岁,住在纽约第五大道上的一个顶层公寓里。他的父母还在西班牙和长岛的汉普顿 (纽约名流的度假胜地)拥有豪宅。Jaime还有一对龙凤胎的弟弟和妹妹。Jaime所在学校是纽约上东区最好的私立学校,Jaime在学校的成绩很好。闲暇的时间里,除去演奏大提琴和踢足球,Jaime还喜欢上花旗银行的网站学习理财。关于未来,Jaime说他打算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律师。

对于住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Indira来说,公主梦还很遥远。Indira,7岁,与父母和兄妹们住在一间屋子里,屋子里只有一张床和一个床垫。晚上孩子们都挤在床垫上睡觉。Indira的家很拮据,因此家里每个人都要外出打工。Indira同其他150名孩子一起,在一家矿场工作。她每天都要工作六个小时,回到家还要帮妈妈操持家务。她也去上学,去学校要走30分钟的路程。Indira最喜欢吃面条,她说等她长大了想成为一名舞蹈演员。

10岁的Douha的卧室展现给我们的不是梦想,而是残酷和残忍的现实。Douha同父母和11个兄弟姐妹住在位于约旦河西岸黎巴嫩的一处巴勒斯坦难民营里。Douha同5个姐妹住一屋。Douha去上学要走十分钟的路程。长大后,她想当一名儿科医生。她的哥哥Mohammed,1996年制造了一起对抗以色列人的自杀式炸弹爆炸。Mohammed当场死亡,还造成23名平民遇害。事件发生之后,他们受到以色列军队的报复,家破人亡。Douha卧室的墙上还挂着哥哥的画像。

1. 她叫Nantio,15岁,出生在非洲肯尼亚北部一个叫Rendille的部落。Nantio有四个兄弟姐妹,她的家是个用牛皮和塑料搭起来的帐篷,十分的狭小。帐篷的中间生着一个火炉,全家围着火炉席地而睡。Nantio的主要家务是照看羊群、捡木柴和打水。她也上过几年学,但最终还是决定放弃。Nantio如今只希望有个武士能来娶她。她现在已有了一个男朋友,但通常Rendille部落的女人在结婚之前往往交过许多男朋友。结婚之前,按照当地习俗,她还要接受割礼,以宣告成人。

2. 这是Ernesto,别名Nesty,跟父母还有兄弟姐妹住在意大利Orvieto乡间一座古老的农舍里。Orvieto位于意大利中部温布利亚,以出产酿造葡萄酒闻名。整座房子里有6间卧室和5个卫生间,但孩子们还是挤在一个房间里,这样可以省掉不少取暖费。而且在晚上8点睡觉前,可以一起听睡前故事。Nesty和兄妹们偶尔也帮妈妈洗盘子、叠衣服,但大多数情况下,和所有意大利家庭一样,妈妈包办一切家务。每次帮忙做家务,Nesty可以在光荣榜上得到一个“星星”,积攒足够的星星就能得到一次特别优待。Nesty在当地一所学校上学,学校里只有23个同学。她最喜欢的科目是木工、意大利语和艺术。她能说4种语言。和拉斐尔油画里的小天使一样美丽的Nesty经常因为长发被同学欺负,但妈妈和她都喜欢栗色的波浪长发。至于长大后想做什么,Nesty的答案很多元,“卖冰激凌,当艺术家或者摇滚明星吧。”

3. Juan David,10岁,同父母住在南美洲哥伦比亚麦德林的一所简陋的房子里。他们一家原来居住的地方经常因交易而发生骚乱,因而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这里。现在全家仅能享受到教育、医疗等基本的生活保障。

4. 董是一名中国云南偏远山区的小男孩儿,今年9岁,家里有五口人,爸爸、妈妈、姐姐和祖父。董和爸爸、妈妈、姐姐睡一个房间。董自家地里种着大米和甘蔗。董上学要走20分钟,他喜欢写作和唱歌。到了晚上,他通常花一小时来做功课,一个小时看电视。董的梦想是当一名警察。

5. Tzvika是一名犹太人,9岁,住在约旦河西岸以色列定居点的一栋公寓楼里。这里是一个封闭式的住宅区,没有电视和报纸,住着36,000名正统犹太人,平均每个家庭有9个孩子,但Tzvika家只有4个孩子,三男一女。Tzvika同其他两个男孩子住在一个房间里。Tzvika的学校离家不远,乘车只有两分钟的路程。学校没有体育课,Tzvika大部分时间都在图书馆。他很喜欢读《圣经》,在电脑上玩一些与犹太教有关的游戏,他的愿望是成为一名拉比(犹太人对师长和有学识者的尊称)。Tzvika最爱吃炸肉排和薯条。

6. Lamine,12岁,生活在非洲的塞内加尔,就读于一所古兰经乡村小学,这个学校只招收男孩子。Lamine与其他几个男孩子住在一起,床铺很简陋,有些床还是用砖头垫起来的。从早上六点开始,孩子们便起床到学校的农场里学习耕种和收获玉米。下午则是学习古兰经的时间。课余时间,Lamine喜欢和朋友一起踢足球。

上一篇:37度,生活的温度 下一篇:“儿童”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