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老人:为无名烈士守墓45年

时间:2022-08-05 11:01:38

89岁老人:为无名烈士守墓45年

战斗惨烈,13名勇士成无名烈士

居住在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佛光村的裴麦闹老人,今年已89岁高龄。

沿着老人所在的村庄向北行约500多米,山坡上矗立着一座烈士纪念碑,纪念碑身后13座坟茔一字排开,埋着13位无名烈士的遗骸。每天,裴麦闹老人习惯性地到山坡上走几趟,清理一下坟头的杂草,擦擦纪念碑上的尘土。从1968年开始,无论刮风下雨,老人坚持天天看守烈士墓。45年义务看守中,尘封着一段不容忘却的记忆。

今天,当裴麦闹老人提起那场战斗,那场69年前发生的佛光峪之战,仍记忆犹新。

1944年4月,日军大举进攻河南,军队纷纷溃逃,豫西沦陷。9月29日,皮定均率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机关和警卫连来到佛光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4年12月初,日伪军4000余人对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日寇占领佛光峪后,将据点驻扎在佛光寺,由一个中队驻守。为彻底消灭据点内的鬼子,1944年12月30日夜,八路军决定发起佛光峪战斗。根据战斗部署,3团由巩县西进,在九龙角打伏击;担任主攻的35团从登封白栗坪北上,夜袭佛光寺。面对八路军的猛烈攻势,日军惊慌逃命,寺院内的50多个日军官兵被歼灭了。

正当八路军乘胜追击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外出“扫荡”的一队日伪军听到据点激烈的枪声,立刻从一条八路军未设伏的路线撤回,致使35团8连和2连腹背受敌。35团团长王诚汉立即命令部队向后山撤离,并命令6连2班的13名战士抢占附近高地,予以阻击。日伪军向山上猛攻,13名战士用石头、手榴弹狠狠还击,连续打退敌人数次进攻,直至在阵地前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

佛光峪之战,八路军歼灭日伪军百余人,日军被迫撤掉佛光寺据点。然而,负责阻击的2班13位八路军战士,也全部壮烈牺牲在坚守的阵地上。

激战结束后,裴麦闹和乡亲们含泪将13位烈士的遗体埋葬在佛光村村北一处向阳的山坡上。由于战士们牺牲时没有留下任何能说明身份的物品,因此,13位抗日勇士就成了无名烈士,他们的墓地也就成了无名烈士墓。

翠柏成行。烈士们灵魂得以安息

时光荏苒,转眼就到了1968年。由于20多年缺乏管护,13座无名烈士墓周围荒草一片,无名烈士的坟堆也已变平。每当上工下工经过此地,曾经担任过6年多民兵营长的裴麦闹顿生凄凉之感,回想起当年含泪掩埋抗日勇士的一幕幕,他心里怎么想都觉得不是滋味。这时候,老农会主席王丰社找到裴麦闹,让他以后就负责看着烈士墓。裴麦闹满口答应,并承诺一定尽心尽力,看护好13位无名烈士的墓地。

起初几年里,裴麦闹的任务就是给烈士墓地培培土、铲铲荒草,赶一下在烈士墓地吃草和踩踏的牛羊。从1976年开始,裴麦闹开始在无名烈士墓周围种植树木花草。由于烈士墓周围没有围墙,为了防止牲畜随意进入,他在烈士墓四周密密地种植了花椒树,长大的花椒树像篱笆墙一样把烈士墓紧紧地围了起来。

为了让烈士墓地显得更庄严肃穆,裴麦闹又想方设法弄来些柏树苗。他有一位老伙计在一家林场工作,这位老伙计愿意免费给他提供柏树苗,但要他自己运回来。为此,裴麦闹每次步行10多公里,翻过3座小山去扛树苗。树苗有小胳膊那么粗,他每次扛10多棵,路不好走,有时候一不小心就被草绊着了,连人带树都滚沟里了。有一回他扛了18株柏树苗回来,差点儿累虚脱了。柏树不好种,稍微大一点更难种活。裴麦闹为此还到邻近的安乐集体林场,向有关人员请教栽种柏树的技巧。山上缺水,为了给柏树浇水,老人就一担一担地往山上挑水,每挑一担水都要来回走三四公里。他前后运回种下的柏树苗有300多棵,现在成活的有86棵。

栽树不易,看管树木更难。为了给13位无名烈士提供一个安静的长眠环境,裴麦闹得罪了不少人。一次,附近学校的老师组织学生上体育课,一些学生钻进树林中捉迷藏。老人发现后,立即找到老师,得到不再让学生进入墓地的承诺还不行,他又找到校长理论,直至学校专门开会,要求任何人不得再到烈士墓地随意踩踏,并在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墓祭扫,他才罢休。有的人在山上放牛放羊,有的人把羊赶到墓园里吃草。遇到这事,裴麦闹就到这些人家里劝说,最后终于没人去那放羊了。

无名烈士墓地在老人的精心看护下,翠柏成行,烈士们的灵魂得以安息。裴麦闹说,没有人知道烈士们的名字,更不知道他们是哪里人。老人也曾经为这些烈士找过姓名,连他们所在的连队都找到了,但还是没有结果。

义务守墓。老人选定了接班人

这些年来,老人坚持每年给墓地培土、铲草、栽树、种花。他每天上山看护墓地更是风雨无阻,就是在生病的情况下,也要求儿孙们扶着他,到墓地坐一坐、看一看。村民们说:“老人现在89岁了,无名烈士墓是他的精神支柱,能过去拔一拔野草,甚至看上一眼,他心里就踏实。”裴麦闹的孙子裴伟超说:“我平时在外边上学,放假回来的时候,总能看到爷爷在山上打理墓园。现在,墓园已成为爷爷的一种牵挂了。”

1996年10月,河南偃师市人武部联合偃师市委、市政府为无名烈士墓立碑,并将该处确定为偃师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到清明节,偃师市附近的中小学生和市直机关的干部职工都会前来祭扫烈士墓。2007年清明节前夕,当年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司令员皮定均将军的女儿皮卫华,专程从福建赶到佛光村,祭奠13位无名烈士,并看望慰问了裴麦闹老人,称赞老人是“新时代默默无闻看护烈士墓的无名英雄”。

岁月不饶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裴麦闹老人的耳朵背了,上山挑土植树已力不从心,他开始思索自己过世后烈士墓的看护问题。偃师当地人武部考虑到老人年岁已高,他们先是为老人争取到低保生活费,之后联合民政部门对墓地四周进行了加固,算是解除了老人心头最大的忧虑。

裴麦闹老人的儿子、儿媳对他的做法很支持,经常上山帮他为墓地植树添土、浇水。老人有一个心愿,如果有一天他不在了,希望大儿子裴献周把烈士墓地看护下去。对此,老人的大儿子裴献周说:“俺爹这么多年的行动,对我们这些孩子也是一种教育,俺爹的心愿也就是俺的心愿,13名无名烈士墓的事就是我们裴家的事,老裴家一定会一辈一辈看下去……”

为了正式将守墓的职责交给大儿子,裴麦闹老人想立一个遗嘱。2008年11月,在村民和孩子们的共同见证下,裴麦闹立下遗嘱:“我死后,儿子、儿媳要看护好烈士墓,不准向国家要一分钱……”他还郑重地在遗嘱上按下了手印。

老人说:“我活一天就守一天,等不中了,孩子们接班,世世代代守护下去……”

责编/晓辉

上一篇:踏雪家访记 下一篇:感恩的心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