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环境艺术的设计与研究

时间:2022-08-05 09:34:55

公共环境艺术的设计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6-0047-02

摘要:当代公共环境艺术的建设与繁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座城市或一个社区进步的需要,是时展的必然反映,是城市文化和市民人格素质的具体体现及形象化的标志.使得人们逐步对公共艺术和公共社会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及其发展趋势有了较为清晰的看法和主张。公共环境艺术是强化设计与城市的环境相融合,体现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点。

关键词:公共环境艺术;研究;设计;平衡持续发展

“公共”的概念,在意识上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在概念上形成于17、18世纪的欧洲,而大规模开展与推广“公共艺术”的运动则是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它的兴起有民主意识、人文思想的因素、也有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文化的需求。同时公共艺术的核心是让更多的人真正拥有享受艺术的权力,并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提升城市的精神内涵。

一、公共空间的发展趋向

文化和艺术是一个并肩发展的有机整体,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从发展的角度看城市是变化的,公众的需求也在改变,并唤醒人们对艺术的回归。进入21世纪的城市,经济已不再是衡量一个城市发达与否的唯一标准,文化逐渐成为城市的核心要素,以文化内涵为核心的城市文化氛围已成为表现城市为例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公共艺术则代表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大众的一种新的取向与融合,公共环境艺术学科掀起了城市与乡村建设热潮,广阔施展由“生存艺术”进展到“环境意识”。然而社会的文化发展及环境的艺术性得到迫切需求;公共艺术的思想与表现形式运用的越来越广泛,不单单是要解决视觉和生态方面的问题,也使得设计的思想和手段更加丰富。

城市中的公共环境艺术还有一个向宏观化发展的倾向“利用文化和科学知识为手段,为达到使环境成为可以利用和享受的最终目的进行设计、规划和安排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的相统一。人类生存空间的拥有以及生存活动的展开必然与环境场所的质量有关,其间有技术因素,也有文化因素。

二、公共艺术的公共性

公共环境艺术最根本特征是公共性。城市是公共艺术的载体,公共艺术属于城市,它随城市而生,为城市而存。公共艺术从产生时期就与城市结缘,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为了使设计具有文化艺术气息,构建一个开发智慧的复杂系统理论工程,必须熟悉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文化历史背景,心理学、生态学的知识要素的扩充,从环境研究角度得知的美学,把设计的形式美结合独特的品质渗透进整个发展过程,创造一个具有环境视觉艺术而赋予空间灵魂与生命力。才使得使空间显得生气勃勃,生机盎然作为人的生活目标而努力追求。

公共环境艺术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城市文化和现代城市生活理想的一种体现。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使公共文化的表现性要强烈得多,它承载着更多的社会的、文化的、乃至政治上的功能,带有更多的群体而非个体、社会而非个人、共享而非占有的非功利色彩。

公共艺术功能中的环境符号与人们的语言符号一样,分为表层结构和双重属性。在表层结构方面常常表现为平面功能的布置,体型和构图及色彩处理等等;在深层结构方面则蕴含着目的与意思,即文化背景与发展的结合,两者不可忽视,环境符号的意义是文化的象征,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因此可以使设计创作获得丰富的联想。

三、设计的研究性

(一)建立科学现代的设计元素,建立能够处理复杂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方法论,这意味着在融贯学科中进行系统的整体思维;应用新的科学分析方法的图式思维法将使环境艺术设计水平循序前进,启发我们的设计构思,促进创造的实用功能,有助设计出环境与社会合理的设计程序。

要深入细致地规划设计,寻求城乡协调发展的模式。有特色的继承传统,使民众分享传统与地方环境的韵味;把新的观念溶化在地区文化和环境中。构思受到历史、生活环境、人们有趋于一致的共同或相近的爱好、兴趣、理想、价值取向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构思和空间环境改善和实施是一种意志和决策的结构,同时也是与群体居民共同相配合而产生的结果。最重要的是为公众服务的,社会公众对环境建设和设计具有发表自我的建议权,听取大家的共同建议,在有的时候也需要加入社会人士的参与。

(二)作为与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又要依赖一定物质技术手段才能实施的环境艺术,也必然发生相应变化。传统的设计方法是在过去的社会条件、科技水平及思想观念基础之上逐渐发展起来,已不能适应当今以至未来的新变化;需要探讨过去以最早设计方法的改进和审美问题,将新一代的观念,新一代的技术引入到环境艺术当中来,寻求新的适应社会设计方法。

从艺术的角度去设计的话,人们对于环境的一切感知和审美体验只能通过置身其中,甚至是真实的生活而获得。街道、广场、公园、社区、一座城市,都是用无声语言在阐述生活的观念和情感的融合,用心灵体味它。有这样的空间环境才会使得让你产生自己的独特经验,有你自己的故事,情感的回忆。有故事才会有深思的记忆,让记忆着的人活在较厚的感情生活里。

环境艺术的美不是绝对的,在审美造化的时候按否定之否定的原则调整着自己的审美尺度,一个多元化的感受与认识过程:个性离不开一般意义的,功能上的普遍性;现实性离不开历史上的延续性和发展上的未来型;经过这样的规划安排,城市增加生气而变得更加诱人,区域的规划和在开发增强信心,繁华而优美的都市、诱人的郊野,迷人的公园随从一起来共生。

在我们自身文化传统中的一些合理因素,在一种清醒的自我批判和检讨中获得新的生命。然而,所有这些,恰恰又必然使中国成为建立现代化文化系统重要部分,至始至终公共环境的改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表现着我们的生活质量,独具的环境意象和深刻人文意义。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也随之迅速加大。公共艺术的发展也呈现出多个与以往不同的发展态势,在艺术设计上,由于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思想纳入城市规划当中,追求艺术风格的个性异彩的公共艺术和个性建筑相呼应,市民市场、沿街立面、草坪美化、滨水景观、商业街等大量出现的城市文化景观、公共环境艺术的多元化存在成为构筑城市文化的风景。

而对于我们来说,参与艺术的过程也就是艺术,也是艺术领悟的过程。在公共艺术的发展中,持续发展核心是发展,人们追求完美,追求进步,获取完美生活。环境的规划建设同时也要结合生态的合理性去规划,只有适应地域的人,才能其乐融融的生存在其环境中。为了理想——获得爱和自由,以及生活环境的自由——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道理,坚持建设我们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李道增编著.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林玉莲,胡正凡编著.[M].环境心理学[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2000

[3]郝卫国编著.环境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2006

[4]美术大观[J].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

[5]丹纳著.艺术哲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

上一篇:网络形态下的消费社会 下一篇: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室内设计探讨